• 14

【評論】王品賺飽飽,消費者當冤大頭?

王品不是公家單位,賺的錢多少是經營者的本事...

難道要去質疑蘋果跟三星用在手機上的零組件成本太低,全面抵制嗎。


除非今天抓到王品使用過期食材,否則這類的「標題」有失公平...
能不酸就不要酸...

asound wrote:
【評論】王品賺飽飽,消費者當冤大頭?

王品集團近日大動作席開750桌辦尾牙宴,又宣佈加薪5%,真是羨煞許多苦哈哈的科技產業族群。不過,王品餐飲集團賺翻,背後代表的意義竟是消費者當了冤大頭?

為何這麼說呢?我們可以翻開王品餐飲今年的半年報來看,台灣母公司營業收入新台幣35.9億元,營業成本16.3億元,毛利率高達55%,而毛利率是代表啥意義呢?簡單的說,假設營收進帳1,000元,營業成本450元,差額550元就是毛利。我們可以進一步從王品財報中再窺知,16.3億元的營業成本中,還有約莫3.8億元來自於人事成本,如再扣掉此部份,可概估推算出王品花在食材方面的成本只有約12.5億元。也就是說,消費者花1,000元吃一客王品的餐點,王品提供的食材成本只有約348元。這數字純粹是從財報分析而來,也有就是說,我們只能在王品吃到消費金額不到四成價值的食材!

王品荷包賺飽飽的原因,其實多是身為消費者的你所貢獻的,如拋開王品用餐的氣氛、服務等附加價值不談,當你把王品賺翻了當作聊天的話題時,其實也隱含王品已賺了你好多錢。消費者實在應該拿出議價力來,想辦法讓王品降價或提昇食材價值。

桃園美食小舖 於100.12.07

王品:
用人成本費用佔營收:36%
食材成本佔營收:35%
推銷費用佔營收:11%
管理及總務費用佔營收:5%
研發費用佔營收:0%

85度吸:
食材成本佔營收:43%
用人成本費用佔營收:20%
推銷費用佔營收:20%
管理及總務費用佔營收:4%
研發費用佔營收:0%

後記:
謝謝大家的討論與迴響!

同意每個人的想法或許會有些差異,但畢竟「桃園美食小舖」是採消費者的角度來撰文,所以這篇文章當然是以消費者角度觀之。如果有網友以業主角度來思考此事,當然會迥然不同的答案,甚或譏諷消費者不懂餐飲業經營模式,我可以理解。而我也了解諸位去王品消費的目的或個人偏好各有不同,所以會產生不同意見。本文只是提供「事實」及「數據」供大家思考及討論,沒有詆毀王品之意。像我如果是慶生也可能選擇去王品,因為目的不同,無法以偏概全。


既然是以消費者的角度去評論因該是以各項數據,例如、服務、食材、店內環境與人員的素養下去評斷,而不是以他公司的進貨成本與公司經營下斷論餐廳的好壞,難道每去一家餐廳都要要求他拿出進貨成本嗎?或是看他的營業報告嗎?牛排火鍋的市場那麼大不好吃自然就會被淘汰何須管它成本呢?
借老爺帳號PO~
如果以消費者角度來看,重點是我可以得到多少品質的東西,王品花100元買到的肉品可能其他小店家要花150元才買的到,因為人家是大量購買,一般店家量不夠多,所以無法壓低價格。所以假設王品賣給消費者300元小店家也賣300元,但這300元裡面,以王品來說食材只佔33%,但小店家卻佔了50%,所以依樓主的說法,王品坑人,但對消費者來說,我管它食材花費佔售價多少比例,我只在乎我花500元得到的品質,不管是服務食材,是不是符合這個價格。
以前有機會接觸到成衣布料相關行業也是,很多小品牌公司的布料成本佔售價比例很高,但不代表它的品質比一些連鎖平價的成衣好,因為量不夠大,所以價格壓不下來。
我覺得王品集團以他的價格來說,品質算是很不錯,因為量大,所以王品可以只佔售價三成比例就可買到食材,但其他小店恐怕花五成比例買食材,材料也不比上王品好,如果王品有能力可以買到價格漂亮品質也OK的食材,可以加上服務跟裝潢還有這麼高的毛利率,那是家很成功的企業,對消費者來說也沒有不好,因為我可以花少少的錢吃到還不錯的食物。
樓主覺得王品賺飽飽,但如果我請樓主推薦一家店跟西堤一樣價格,服務、裝潢、乾淨度等各項水準都跟西堤一樣,然後餐點也是一整套,我想吃法式鴨胸,樓主可以推薦一下嗎?我不在意成本佔售價多少,我只在意我花的錢得到的品質,不管是食材還是服務,都要跟西堤一樣。
如果依照樓主成本跟售價的概念,大家還是不用買隱形眼鏡了,因為成本不到一百元的隱形眼鏡,都賣好幾千一付,售價是成本的好幾百倍。即使這樣,我還是會買,因為我自己不會做,哈,也沒什麼其他更好的選擇。
Roadstar wrote:
借老爺帳號PO~如果...(恕刪)


樓上中肯,網路隨便都搜尋得到王品採購的優勢,契作+大量採購+現金付款,相同食材至少可比別人壓低15~20%,這是人家的本事,賺自己該賺的錢有甚麼好抵制的。 樓主卻無視這個主因,被噱了只會鬼打牆重複那幾句沒說服力的話。
https://www.okwork.gov.tw/frontsite/cms/articleContentDetailAction.do?method=doArticleDetail&contentId=NDk1Ng==&isAddHitRate=true&relationPk=4956&tableName=content&menuId=MTA2

食材佔35%就讓你覺得是該死的暴利,要不要去研究冷飲業,保證讓你當場中風。 以我知道的來說,廣受喜愛的咖啡隨行杯,F.O.R.報價人頭紙7~8元,店面幾乎是以十倍價在零售,樓主這麼有正義感怎麼不去挑戰這家跨國企業? 期待正義魔人再接再厲單挑各大咖啡或茶飲連鎖店(買鹽酥雞拉板凳)。

樓主大可以說王品系列個人認為不好吃,大家不會有意見。 不懂裝內行硬要扯成本,難怪一百多樓都在噓,沒人給你呼呼。 不然樓主去開家餐廳,要求不多,食材佔售價70%,人事給你5%,然後用自家當店面,水電那種小錢也不用納入成本了,這樣看起來還有”很歡樂”的25%,保證本棟樓一百多位都會變成忠實客戶。
樓主之發文內容犯了以下幾個錯誤:

1. 數據來源交代不清
如若經得起檢驗,就不必像切香腸一樣,質問一次才答一點那樣閃躲。在#117我教了他一點財務分析的ABC並點出一些問題,但沒有答案。而在#119我都已指出連結、頁數、項目,可惜樓主仍不知迷途知返。可笑的是:一個連銷貨成本與營業費用都分辨不清的人竟要教人看財報。

2. 分析方法及觀念錯誤
樓主的分析方法是拿營收來當分母,其整段推論成立的先決要件是:支出與營收有相關性(dependency ),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舉例:淡季營收下降時,他所舉的用人成本費用佔營收,食材成本佔營收..等等的比值多數就會變大(因為分子相對於分母變化小),這時他所說的:"消費者花1,000元吃一客王品的餐點,王品提供的食材成本只有約348元"就會變成:淡季時,王品提供的食材成本會高於348元;然而,人事的固定成本是因為營收多寡而改變的嗎?就因為樓主混淆了百分比值與產品單價的觀念,他的邏輯用在買一部車時就會變成:同一品牌、同一車款,消費者車價中支付旗艦版的貨物稅會比標準版的貨物稅來得低,但事實是這樣嗎?

3. 欠缺周全
樓主的分析不將稅務、員工勞、健保費用,退休準備金,土地、餐廳、設備、設施建置...等等成本計算在內,也完全忽視用餐環境(地點、停車方便性、服務品質...等)的產品價值,這也是100多樓中多數網友論述的重點。其次,嚴謹的成本分析必須涵蓋淡、旺季,及開店數量、員工人數的變化...等資料,他只拿半年報,而且是發放年終獎金那半年,除了立基點偏頗之外,資料周全性也不足。

講得好像一無是處?不過,有一點倒是值得肯定:樓主標題顯然定的不錯,因為如果不是這樣,也不會吸引這麼多人進來噓他。
回答這stone6132:

1. 財報是我不想教你,因為你講得東西令人不知所云,連我這學財務的也不知如何回答外,也沒必要在這教你如何看懂財報。

2. 常看財報的人都知道要跟營收比較,經營主也常看毛利率、營業利益率,都是與營收比較。所以財報損益表才有各科目佔營收比的欄位。此外,您所認為人事的固定成本是不會因為營收多寡而改變的。表示您根本不懂,還敢質問我。試問:業績好不用多請人嗎?開分店不用多請人嗎?營業額高生意越好,不用多請人嗎?看來您不是經營業主。

3. 文章中我只提數據供大家思考,您舉的這些,都可以列入您的思考,我沒意見。寫文章就是給大家討論用,有沒有一面倒,要再煩請您逐一看看回應,不要看到幾篇說是一面倒。就算是,我也無所謂,沒差。但說我資料有錯我就會反駁你。



stone6132 wrote:
人事的固定成本是因為營收多寡而改變的嗎
桃園美食小舖:部落格食記專以介紹桃園地區餐廳為主。
太無聊就抓了100年的半年報來研究看看

裡面的數字
營收3,591,603(千元,以下同)
直接原料耗用(應該是樓主說的食材成本吧)948,469
食材佔營收的比例是26.4%
直接人工400,828
製造費用282,033
總營業成本1,626,849
毛利率大概是55%

想請教樓主的食材佔營收35%的數字來源是?
其他比率也是不太一樣
另外研發費用4,461財報上是有看到的
其實有時餐廳賣的是一種氣氛
或是一種品牌

餐廳經營成本何止食材而已,有水電瓦斯、店租與初期裝潢費,
每月要支出的員工薪資也要算進去,奇怪怎麼會有人把成本只認為只有食材呢?
我覺得,東西賣的越便宜對經濟越沒有好處(日本就是一個例子)
因為賣越便宜利潤越低,老闆就不會給員工好的薪資,惡性循環下去景氣和消費力只會越來越差
所以王品能有這一番的成功是好的,如果嫌貴可以去找其他便宜的吃,但說人家是暴利的話
人家就是有本事賺那個錢,且也給員工不錯的待遇,所以我贊同王品那一套公司經營方式及它的產品價格。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