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秋佳節來臨又開始出現蛋黃酥破天價的新聞,連大賣場的蛋黃酥都漲破50元了
,各縣市知名的店家雖不一定是高價路線,但想買可能要做好排隊半小時以上的心理準備,像我這種不想花高價格只想湊個節氣氛圍,也不想在大太陽下排到汗如雨下的人,除非是為了送禮有面子或是對蛋黃酥有自己的堅持還真的不用找名店,其實家附近菜市場攤販或走進路邊的小店就能買到便宜的蛋黃酥,像今天分享這間位在桃園八德大湳市場附近的烘焙坊一顆30元的價格,是目前我看到最便宜的了,買來吃個氣圍或是拜拜都不會傷荷包。

雖然是市場附近的烘焙坊但還是提供禮盒販售,價格40元沒有蛋黃酥這麼超值。


說實話外型沒有很漂亮,我知道有些人追求渾圓的外型表皮不能開裂,但這個頭已經超過大賣場跟很多店的了
,另外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顏色上蠻多元的,因為這間店也主打多口味,購買當天沒有仔細數不過應該有10種左右口味除最基本的烏豆沙、芋泥、鳳梨、抹茶、滷肉外甚至有咖哩、可可、咖啡、蔓越莓等等,且大部分都是包整顆蛋黃
,去當天只有兩款是沒有包蛋黃,記得沒錯的話是改包金桔跟杏仁,以上內餡口味如果有錯請見諒太多有點記不住,選擇障礙的人去應該會起肖。

前一晚已經吃掉幾顆後放在冰箱冷藏了,昨天吃的感覺是沒有這麼酥,今天拿一顆芋泥的用氣炸烤箱加熱。

用我習慣加熱披薩的設定氣炸模式150度五分鐘試看看。

登登~好像溫度設太高,表皮變成花輪頭髮翹起來了
,下次試看看120度。用影片展示剖面,聽這個酥脆的聲音確實我加熱有點過頭了
,內餡的量蠻多的但麵皮的部分好像比例上較少?印象中的蛋黃酥麵皮會比較多層疊加在一起,不知道這是不是導致口感比較不酥的原因?
來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感受,首先是口感上吃起來不是記憶中蛋黃酥扎實的那種酥感,反而有點像奶油酥餅的空氣感,我跟兩位家人都有這種感覺,喜歡奶油酥餅的可能會喜歡這家的口感,內餡目前吃了烏豆沙、芋泥、抹茶、可可、咖啡,前面三種就比較基本偏甜的味道,可可是最開始吃的原本以為只是皮加了可可粉內餡還是烏豆沙,但後來有點苦味上來後才發現內餡是可可的,目前最讚賞的是咖啡口味,味道就很像火車站賣的咖啡麵包,鹹蛋黃的話就真的是便宜的那種,話說回來30元/顆的價格在現在這個物價飛漲時代我個人是沒什麼好嫌了,加上多種口味比較不會膩吃起來像在開盲盒蠻有趣的,以上謝謝觀看,大家不妨也趁中秋分享一下在地非名店的蛋黃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