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雙北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淡水的老建築多如牛毛,因為淡水在歷史上的重要性,所以現在留下的老建築,除了清治時期的閩南式建築之外,還有不少1860年開放口岸後,由西洋人所建造的西式老建築。但,相較於其他地方,基於淡水在日治初期仍有相當的重要性,但似乎少了那麼一些日治時期的所留下來的公署或官舍建築。這篇要分享的淡水日本警官宿舍,就是淡水老街附近僅存的日治時期官署建築之一。這棟官舍雖以「淡水日本警官宿舍」為名登錄為歷史建築,但在日治時期是做為淡水郡役所警察課長宿舍,二戰後則由國民政府接收,做為淡水分局長宿舍。可以說是地方大員的官舍,具有相當的可看性。這棟日治時期宿舍的興建年份並不清楚,老狗找了網路上許多資料,就是沒有那篇說這棟建築的出生年代。而整棟建築最大的特色,就是那寬度特大的緣側,以及所謂「特大號的」雁行式氣窗設計。
老狗造訪這裡的時間點是在2010年3月,當時才剛開放參觀不久。記得那時因為是星期天到訪,為了停車問題還利用公車接駁到老街。後來就不知何故,竟忘了曾經造訪此座日治時期的警察官舍,以及其下方整修中的福祐宮。如今拜疫情警戒,在家時間變長之故,得以讓當時的參訪照片紀錄重現天日,也讓各位朋友在疫情過後造訪淡水小鎮與老街時,在除了老街與河岸外,還可以到位在半山的日治時期警官宿舍中走走看看,邊看日式建築,邊欣賞淡水夕照美景!
淡水日本警官宿舍的位置,就在中正路與重建街之間的坡地上,

如果是從重建街方向步行而來,則是一路下坡,會經過一大面的彩繪牆。

走到路的盡頭,會見到這幅淡水福祐宮的彩繪。事實上,淡水福祐宮就在左手邊。

然後再稍稍抬頭,才會見到這棟日式宿舍的蹤影。

位於大門口的說明立牌,簡單說明這棟日式宿舍的故事,並且用平面圖來說明室內空間的配置。基本上,這棟官舍屬於地方主管級的官員配宿,因此內部除了座敷、寢所、茶之間、臺所、風呂、便所等生活必須空間外,還多了公務用,接待客人時的空間—應接室。

進入大門內參觀。可以站在這裡約略看到切妻上的特殊造型氣窗。

在還沒進入室內參觀前,先順時針繞行建築外觀,看看它有著什麼樣的特色。
基本上這棟建築算是切妻造屋頂,外牆大多為洋式雨淋板。

外牆的雨淋板在轉角處會有柱子保護,在日式宿舍建築不常見。

面山壁的這一面,窗外有木條作為防護之用。

走到建築後方,會發現地勢變高,可以看到到屋頂的樣子。
這裡有一塊屋頂和其他使用日式屋瓦的地方不同,下方牆面也不是雨淋板,推測是保留了作為淡水分局長宿舍時期的增建。
另外,照片左方的山壁上有扇門,這就是用水泥強固的防空洞。
沒能開放參觀,有點可惜。

站在後方的高處往前看,可以看到整棟宿舍建築的屋頂。

照片中這一小部分牆面沒有以雨淋板防護,保留了小舞壁的外觀。

仔細的看了一下這面牆,有著裸露的木骨架,以及左右推窗。

面對淡水河的另一側,是這棟建築中大型的緣側空間,外有木條作為防護。

繞過緣側之後,會見到這一部分建築的窗戶是重錘窗,上方不止有雨遮,雨遮還有鋸齒狀的裝飾物。雨淋板的造型也和其他地方不同,是全平面貼在外牆上。這部分的內容空間是較洋化的應接室。

換個角度看重錘窗,就可以發現它的與眾不同,包括上方的雨遮與雨遮下方的裝飾。

重錘窗與兩側牆面的特寫,和一般的日式宿舍建築有所不同。
這種全平面的雨淋板設置,老狗算是第一次見到。

在應接室轉角處的排水銅管,應該是現代的複製品。

站在門外往內看,可以看到踏込、表玄關和裡面的取次。

大門上方雨遮的特寫,多了鋸齒狀的的裝飾,讓整棟建築多了一點點洋風。

通往應接室的台階上貼了磁磚,看造型像是三、四年前流行的樣子,應該是後來的居住者增加的。

往取次與茶之間的台階則是洗石子外觀,應該也是後來增加的吧?

取次的空間,旁邊有個大型押入。
在這裡設置壁櫥有點不合常理,難道這是大型鞋櫃(下駄箱)嗎?

從取次走進座敷之中,見到了最重要的床脇與床之間。

床脇大致上保留著它常有的結構,現在做為整修時取下的屋瓦展示空間。

床之間則好像在裡面放了一座大木架,把空間用來做為小舞壁及建材的展示空間。

由座敷內的床之間旁向外走,就是寬大的緣側。
據說是某任分局長,在任內居住於此時,因妻子喜歡跳舞而將緣側加大作為舞蹈空間。
稗官野史,或許純屬傳說。

昔日淡水舊市區沒有這麼多樓房,坐在緣側遠眺觀音山,真是美景一幅。

緣側的盡頭,放了一個小書架放飄書,遊客可以拿本書坐在緣側旁閱讀。

從緣側的盡頭看過去,就可以發現它真的很寛大。

緣側與座敷相隔的欄間,在這裡是比較簡單的格子造型。

走到座敷後的寢所往緣側看,還是一幅不錯的美景。
這處名為「寢所」的空間,在一般日式住宅中常稱為「居間」,和座敷以襖或障子相隔,必要時拆下這些拉門,就可以變成很大的活動空間。

寢所的一側設有押入,通常作為存放寢具之用。

另一邊則是通往茶之間和台所,也就是餐廳與廚房。

襖上的圖案好像固定就是那幾種款式,不是松就是梅。

茶之間為用餐空間,使用木造地板,另一側有小窗台。
照片中的門是通往取次,也就是建築物的大門。

窗台上放了好多日本漆器,那裡來的並沒有說明。

茶之間離台所的距離不會太遠,甚至就是直接相連,像照片中一樣。

打開門見到沒有高架地板的空間,就知道這裡是台所,


台所的另一邊則是和洗面所、便所和盥洗空間相連接。
這部分空間沒有開放給遊客使用。

回到應接室內,發現某人正在這裡練習自拍。

話說這應接室放上仿古洋風家具,還真的有點昔日接待客人的西洋風空間。

一般來說,接待客人,特別是公務客人時,是請客人從照片中的門直接走進來,可以免去脫鞋的麻煩。

離開前,再看一眼這棟淡水少見的日治時期宿舍建築。

淡水日本警官宿舍的位置在那裡?
其實看Google map並不算好找,但只要記得從福祐宮旁的巷道往上走,爬一小段階梯就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