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硐,一個山間的小村落,在近百年前是以黑金而聞名全臺的小村莊。
在礦源枯竭後被世人遺忘,因而保留許多礦業遺跡。
但也因為這樣,很巧合的成了貓咪的天堂。
在這裡,居民和貓兒一同生活,猶如世外桃源般的不受打擾。
但,不知道是那一天,媒體開始出現在這小村莊的貓故事。
於是安靜的小村莊中,遊客開始多了,居民和貓兒的生活上了媒體,猴硐頓時成了熱門觀光景點。
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當地觀光,在前幾年還順勢辦理許多與貓有關的活動,
一車一車來看貓、玩貓的遊客,搭著火車來到猴硐。
於是,貓咪為猴硐帶來成群的遊客,帶來了喧囂,也把猴硐變身熱門觀光景點。
但人們的新觧感總是會衰退的,經過了這幾年,我們再訪猴硐,賞貓的人潮似乎已不再,猴硐又回到以往寧靜的狀態。
而貓咪們呢?
依然悠遊自得,過著牠們的山中歲月。

某個假日的上午8點半左右來到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的遊客中心和願景館才剛開門,門前的貓兒們迎接遊客的到來。

幾年沒來猴硐,煤礦博物園區中多了好些造景。

才幾年沒來,遠方不知啥時,橋的造型竟然變了個樣。

這位,可能今天在遊客中心門口輪值。

這位則是太陽曬到屁股了,還不知要起床。

這位一副兇猛的樣子,昨晚不知做什麼去了?

願景館內有整個煤礦博物園區的建築模型。因為安全因素,整個園區是半封閉的,想深入了解從前採礦的礦場,可以來願景館內看模型。

模型的另一側。

這面牆應該是礦工的心聲吧。

走出願景館,還是看到這2位。願景館的位置並不在貓村內,所以這裡的貓口算是少的。

都逛完願景館了,這位竟然還在睡覺??真是四腳直直伸,叫也叫不醒。

整個煤礦博物園區,目前就是像這樣子的半封閉狀態。基於安全因素,應該也不可能開放參觀。

煤礦博物園區的正對面就是火車站,貓村在鐵道的另一側。

要走出園區前遇上這條據女兒說很兇的狗。看來要在貓群中打滾的狗,不兇是不行的。
會不會牠就是傳說中的"牧貓犬"??


這是車站外商家的門口,不知為什麼會有整煤廠的招牌??

這位倒在路旁,是昨晚喝鏘了嗎?

這位爬到攤位的上方去了,有可能是要找機會從高處突襲


這是傳說中的憂鬱眼神嗎?還是要用這種眼神撩妹?哦~~~撩罐罐啦~~~


走進車站,可以看到猴硐火車站的月台,貓村就在後方的山上。

火車站內的貓窩。

火車站外牆上的貓。。。。呃……眼睛業障重,這假的啦~~


這眼神!殺氣重呀~~~


這位在車站等人餵食,等很久的樣子~~

人都來了,怎麼沒帶吃的???

等等~~~跨下癢,先來個一柱擎天再說~~


哦~~~終於止癢了~~裝裝可愛,看看會不會有罐罐~~~


「貓橋」,利用原有由火車站通往村莊的天橋,在2013年3月改造完成,增設貓跳台、貓步道等設施,成為人貓共同通行的鐵道天橋。

這2個小子怎麼沒留下罐罐就走了??

走到貓村,回頭遠望貓橋和火車站。

在貓村中走路要小心,隨時有踩到貓的可能。像這樣隱身在花叢的不止牠一個。

這個「潰陶」的姿勢,超帥的。

對貓咪來說,很常見的姿勢,令人聯想到廣告歌……「跨下癢呀跨下癢,來擦益O膚"…」

練功練這麼久,來個擎天一柱吧。。。


遙望遠方~~~今天會有多少施主帶罐罐來呀??

遠方沒有人,只有基隆河,以及對岸的煤礦礦場遺跡。
在這之前,礦場遺跡已經整理好一部分,開放一小段礦坑給遊客參觀。目前參觀礦坑是要收門票的。

貓村除了真貓和玩偶外,還有貓壁畫。

壁畫不好玩,真貓比較有趣!!
來看。。。正貓之一~~

然後,縱身一躍~~我們貓族都是練過輕功的~~

這裡的貓真的日子過的很好,一副沒有"天敵"的樣子,可以倒地就睡!

這位在牆角的,也是睡到"不省貓事"~~

來哦~~~正貓之二!! 啊~~你們都大老遠跑來了,罐罐呢??


在猴硐,是一種連浮球也變身為貓的概念。

除了狗之外,還有土蜂亂入??

窗台上的貓。貓真的是天生的特技演員,幾乎什麼地形地物都難不到牠~~

這位似乎有固定的鏟屎官,脖子上出現項圈~~

這位倒在馬路中央又是怎麼回事??太陽下的水泥地,難道要表演生煎貓肉嗎?

貓村中,現在設有旅服中心了,屋子上都是貓的圖案。

貓村中,旅服中心外的貓偶,和永遠不會出現公車的站牌。

貓村中的旅服中心。牆面上有許多貓壁畫,但有看到真貓嗎?

沒看錯,上頭真有一位還沒起床的,睡到都翻肚了~~

這位搞自閉,非常怕生,和貓村中其他的貓格格不入。

貓村中的貓對人完全沒有警戒心,到底都可以看到在路旁睡覺的貓。
走近牠們也不會快速逃離,就像遊客的好友一樣。

回程時,在貓橋上睡覺的貓,一旁還有小孩子玩牠的尾巴~~

離開貓村及火車站,到附近走走。
這是從前採煤時期的柴油機車庫,上方就是北迴線鐵道。再順著道路往前走,就是烘砂室和礦工浴室。

從前的烘砂室,用來將砂子烘乾,給柴油機車頭用。

正巧一列電聯車經過。這裡也是拍火車的好地方~

礦工浴室內部,現在改為陳列當年礦工生活情形的展示館。


基隆河的特殊地型--壼穴。
從礦工浴室後門出去,沿基隆河岸步行幾分鐘,就會見到了。
成因是因為河床上岩石質地不均,在河水長期沖刷後,石塊上有部分被侵蝕,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洞,是一種特殊的地質景觀。

就用這張壺穴照片,來做為猴硐貓村的結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