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在10年前,由報上得知這一個地方—「東勢格」,這小鎮位於106線道上,有著小而美的楓葉,於是就約了朋友,一起去看看。
一路經過了深坑,菁桐,..過了平溪後,開始有點小雨。擠在小小的摩托車上,鞋子也被雨淋濕了,還真辛苦。車行許久,看了地圖,還是不確定位置,有二個逆向而來的小女生
「請問『東勢格』怎麼走」
「往前走沒多久就是啦…..你們也是看『XX時報』來的嗎?你們被騙啦,裡面什麼都沒有」
「謝謝」
「你們怎麼來的啊」
「搭公車來啊」(註一)
不久後,有一個路標「東勢格」箭頭向右,轉入3m寬的小路,經過一座平凡無奇的水泥橋。

這座山像不像" 狒狒 "的臉

咦!路旁有殷紅的樹耶….仔細駐足觀看後…果真是楓葉耶(註2)
這裡的楓葉最大的特點是:小。
一般楓葉約巴掌大,這裡的大約只有1/2的面積而已。
最大的楓樹,就屬派出所前的那一株了…..


85年時,那裡還有一個「衛生室」(衛生機關的最小單位)
這一次去已經沒看到了…或許是被裁撤了。
回程時 在對岸,留下許多採礦設備

整理之前的照片如下:
怎麼走?往下走,跨過水泥橋後,續往上走,就可以抵達。

橋下被棄置的鐵軌

遇到階梯..往上走

回首 已經走了那麼遠

台和煤礦的「論件計量工資傳票」

這應該是煤車吧..只剩輪子

這好像是捲揚設備(請參考我的文章鹿場及松伯山莊)

我記得沒錯的話, 煤車是經過這裡, 再拉到對岸去的
(其實, 那一篇報導上, 這一座橋還在...上面還有台車咧
那時來看, 只賸橋墩..其他的都不見了 該不會都掉到河裡了吧)


廢棄的建築物(應該是辦公室吧)

又一節廢棄的鐵軌

往回看剛剛經過的樓梯, 以前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這裡進出呢?

由下方往上看橋墩的模樣

註一:
以前公車站牌很遠
註二:
以前常常「楓樹葉」「槭樹葉」搞不清楚
其實,很容易分別:
楓葉:互生(葉柄錯開而生)
槭葉:對生(葉柄相伴而生)
註三:
台和礦場座標(在河的對岸) N25.01983 E121.7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