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夜市就在你家旁邊
每到開張的時間,你要回家就要遶遠路
走路又被來逛的人的機車檔道
連家門口都停了一堆
你覺得這樣很好嗎
台灣的夜市說穿了不就是以前沒有市容規畫下
人民為了討生活而聚在一起形成的市集
久了就佔地為王,認為馬路就是他家的
過了三四十年,沒有什麼進步
你逛的很快樂,
那附近的住戶呢?
你們有想過嗎?
應該要好好地去規畫吧,
不然老外來台灣,回去只會說台灣的夜市只有一個亂字
日本福岡也有夜市
新加坡也很多food court
德國在假日在市中心的廣場也有市集
可是都是要申請,有規畫的
比台灣的夜市好逛多了
士林,萬華,南機場,興南,樂華,寧夏,農安,師大,三和,新莊,南雅,逢甲,花園廣場,六合
以上是我逛過的夜市,都差不多啦......沒什麼好比的
joe641011 wrote:
這都不希奇
不如來講 倒掉的夜市吧!!
中和廟口夜市 就是倒掉的... 在我小時候可是很熱鬧
技壓 樂華跟興南...
路邊打電動 打彈珠 賣牛仔褲 100塊牛排 小吃 廟街 樣樣不少
不過民國八十年代 那邊就逐漸沒落了... 現在雖然還有不少店家與攤商,
但 那邊已經稱不上夜市了!!
中和廟口夜市=枋寮夜市
真的很可惜
很多東西都很道地
例如:
排骨酥湯和麵 兼賣筒仔米糕那家 排骨酥的肉質很入味 且一盅盅的熬煮 軟骨輕易地嚼爛 吸收鈣質和膠質
筒仔米糕也是一筒筒米糕蒸好後 翻出來淋上獨門醬汁 不需要加肉鬆就可以吃到絕美風味
蛇湯也不錯喝 不過...毒蛇好像後來都變成保育類XD
田家莊牛肉麵老師傅每天親自揉手工麵條 吃一碗牛肉湯麵就賺到了 老闆娘還會因為吃虧臉黑 可見只點便宜的湯麵多划算 湯中有加辣油 非常香 有時可以加點到用牛肉湯滷很久的滷蛋(變鐵蛋) 後來在別的地方重開不知道手藝是否有當年勇?
飲食鐵皮屋尾端的鍋貼 也曾經是附近各公司行號指名的餐盒 一盒15顆 總是幾十盒地賣
鐵皮屋側面有家賣滷肉飯和炒麵炒米粉豬血糕的 同樣的東西 總是覺得只有那家的味道才對
而有一家煎包的水煎包皮煎到黃脆 裡面還有爽口的高麗菜 全省很難找到類似的口味 目前還在福和宮旁還在賣 有別家想要copy卻仍遠不如原版的好吃 在基隆廟口有一家賣類似的水煎包 是這家的親戚 跟創始店學的 但可以比較一下 還是中和廟口的比較好吃
最鼎盛好玩的 除了90年代風行的大型機台電玩以外 就是很多家的彈珠檯和水果盤 老闆就向主持人一樣 手持麥克風 和手拿麻將牌的客人互動 還有一台老柏青哥車車 好像幾塊錢就能換一個布丁盒的小鋼珠 最後 還能用布丁盒換鋼珠 小朋友玩到帶的零用錢花掉時 還會在車車下面尋找其他客人掉落遺失的小鋼珠
厲害的是 這個夜市還有健身房 有很多肌肉發達威猛的大叔就在裡面練給路人觀賞
也有油畫家 下午時候如果經過 可以在一角油畫家的鐵皮工作室看到畫好的畫作
也有一兩家卡拉聯誼山產泡茶店
賣唱片的有兩家 一家是游家(老闆娘很像甄秀珍) 一家是蕭家大胖叔叔
在游家唱片行旁有個算命攤 在牛家莊旁也有個算命攤
在中和路旁 枋寮市場入口對面的青草茶調地很退火又好喝 幾家海產店之間似乎都有些親戚關係 其中最年長的白嘉莉的生意最好 和她的女兒媳婦一起招待客人 海產店對面的豬腳總是燉地軟爛好吃
這個夜市也是明星宣傳唱片必到之處 葉啟田、陳小雲、黃以鈴、白冰冰...等大咖都來過 林淑容也常去那邊的水果攤買水果
中和廟口成了中和搭公車最方便的地點
後來可能是因為鄰近的地主的土地希望蓋成大樓 包括枋寮戲院...等地 擔心夜市會影響住宅寧靜 決定拆除夜市 並劃為計畫道路 不再整修鐵皮屋 且前市長畫餅說會另外安置夜市商家 在福和宮蓋起圍牆 把攤商都擋在廟埕外 在沒有腹地的情況下 枋寮夜市彷彿被摘除了心臟而沒落 連帶名城戲院、好萊塢戲院、新中和大戲院也一家跟著一家連鎖吹熄燈號 原本是中和代表的廟口商圈人氣下滑 觀光的領銜地位被烘爐地所取代 熱鬧非凡的中和路 不復以往不可一世的熱鬧
隨著大潤發中和店與威力廣場家樂福吸引人氣下 這一帶才逐漸復甦 逐漸又有店家回流
不妨去一趟廟口上個香 吃吃看有一家煎包 緬懷一下枋寮夜市當年的盛況~不過..老金山珠寶店的那條枋寮街 似乎也拆掉一半要蓋豪宅了....
南雅確實很爛(不過是不是最爛我不知道),
我住在附近很常有機會去,
不過都是買了就走,
一點不想留戀,
那裡給人感覺的就是一副:這樣就可以賺錢了,幹嘛還要改進?
好吃的東西真的很好吃,
但是就是那幾樣而已,沒辦法給人有常常去想法。
還有上次新聞報的藥燉排骨,
我也目擊過好幾次,他們把一整箱的排骨倒在馬路上沖水的情景,
看到後那天吃的午餐差點吐出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