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台灣黃牛喃帶肥油脂部位,口味像是牛肉罐頭,肉塊勾芡吃起來滑嫩,湯頭是類似豆瓣辣口味,上面浮著牛油。
後來搬走了,三十年來我一直懷念這樣的味道,其實把使用牛喃肉的泡麵料理包加上拉麵條就有五分像了。
自求學後外食各地,台灣的紅燒=醬油湯,所以我看破了,皆以清燉為主。
如今比較能接受的口味像是
昌吉街的認真煮麵的蘿蔔雞湯頭及麵條,所以延平南路那兩間清真的清燉處理方式也能對我胃口。
至於桃源街的有粉蒸排骨那間,說實話紅燒的我沒吃過,清燉就是油蔥酥的陽春麵湯頭及陽春麵條,雖然也對我口味,
但是價位高,只有以前去國防部送審採購案件時,老學長愛吃才跟著去。口味倒也也不會令我私下想再去,至於粉蒸排骨,排骨都是骨頭,完全不像話。以前部隊主官要求的都是小排去骨又需帶肥油及筋,但肉質要好不能令人咬不動。
新莊幸福路福壽街那間大滷湯頭及乾扁四季豆才是強項,牛肉麵一般。
北投粟家的我只點番茄家常麵條,各方面均衡,吳家的20年前肉質就是乾硬的。
志明清燉ok,但價錢漲太多,所以有替代方案。
金春發也貴,味精放太多,肉少且騷,賣相不佳。
八德林東芳沒去吃過,估計也不是我的菜,我是吃他斜對面的王家麵館,高麗菜配上中藥濃郁湯頭,牛肉片類似牛喃及牛腱的混合口感,但最近湯頭配方改變了,變成清湯,感覺不對味了。
新店牛燒味,你把三商巧福的麵加上外面買的混沌不就是這樣,吃過一次也不會再去,新店黑庄湯頭黑黑沙沙感很重,
我是吃不出這樣的湯頭有何特色可言,偏鹹,吃一次也是不會再去了。
基隆的十幾號碼頭山洞那間吃過一次就好了,就是可以告訴人家說你有去過。
另外中壢新明牛肉麵不知是否是連鎖,吃過新莊龍安路的(不知道還在不在),感覺牛肉像馬肉,咬不動。
現在的牛肉麵再難吃也很少出現有咬不動讓你塞牙縫的,此外新明是醬油湯頭的首席代表
至於其他網友提供的有些中永和動線大概一輩子不會經過,牛肉麵又非我願意專程前往的食物,就隨緣囉。
80元一碗,這年頭不容易了.
主打是腱子肉.
湯頭一般,小菜便宜.
麵條是拉麵,可是我不喜歡都會換成細麵.
點個豆乾花乾兩樣小菜剛好100元.
算是我吃過裡面價位低又可以接受的.
優點:
價位低/小菜便宜/腱子肉好吃
有沒有推薦中山國中捷運站附近的牛肉麵店阿,
上班族卻很想中午吃牛肉麵都不知去哪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