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選擇一大早出發,避開周末人潮,雖然天色不算好,進入梅雨季的天氣總是陰沉沉,不過萬幸沒有下雨,而且古老的漁港配上這灰色的色調,也別有一番風味,長堤、過客、朦朧的觀音山,頗有老電影的質感



上午還沒有店家開門,整條路上只有零星的路人跟釣客悠閒地看海,我們隨意騎行,途中有小頂點就停靠逛逛。
停駐最久的是淡水海關馬頭,那裡有幾棟遺留下來古蹟紅磚房,分別辦不同的展覽。
有的蒐集許多滬尾早期的報章傳說,結合現代內容農場式的標題,讓年輕人更願意了解當年發生的故事;有的長得很有喜感,名字還叫冏屋,樓下是快閃小舖,樓上是古蹟博物館,博物館沒什麼特別的展物,倒是保留下來的木作結構香氣夠很吸引人。




鄰近中午,人潮活絡起來,一些景點餐廳還沒開張就排起隊。我們幸運地找到一間剛開始營業的餐館。趁餐點製作時,把沿途的照片整理傳到家族相簿,遠傳訊號實在不錯,很快完成,剩下時間看著海面上的觀音山閒聊。
餐點到齊,義大利麵表現普通,但德國豬腳外酥內軟、味道倒是不錯,花時間等待很值得。



飽餐一頓後原地折返,下午整個滬尾像睡醒了一樣,人們攜家帶口出來活動,街頭藝人出來表演,商店街也陸續開張,聲音、人潮比來時熱鬧百倍。因為回去的路上太擁擠,所幸還了車走回捷運站。

這次比較可惜,走得太過悠閒,去的景點不多,下回應該起更早從紅樹林出發騎到漁人碼頭,有機會再更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