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號龍池,山西五台縣河邊村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閻錫山從辛亥革命開始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人稱「山西王」,一生經歷同盟會反清、辛亥革命、洪憲帝制、民國創立、中原大戰、國共合作、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直至國民黨遷台,幾乎經歷了所有中國近代重大歷史事件,是中國近代史重要人物之一。1949年6月13日出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12月8日帶領他的政府從成都飛往臺灣。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宣佈恢復總統職務。閻錫山辭去行政院長,獲得總統府資政和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兩個頭銜。1950年3月閻錫山卸任後,率40部屬隱居在陽明山,自己購地,自己設計修建,因懷念家鄉,並基於軍事防衛需要,選擇可居高臨下俯瞰淡水河口、臺北盆地的防風山坡上,建造石頭屋「種能洞」及「紅磚屋」。閻錫山避居在陽明山的最後10年,潛心研究著述,完成《世界大同》、《三百年的中國》2書共10萬字。1960年5月23日病逝臺北,終年77歲。葬於陽明山住屋附近。 閻錫山去世後,部屬有的離開、有些留下,閻錫山故居與墓園由老部屬打理。經過漫長時光,故居殘破,部屬相繼離世,只剩下忠心耿耿的張日明繼續看守打理。 閻錫山統治山西38年,人稱「山西王」,是中國近代史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故居,有遊客拜訪,開放兩岸旅遊後,更是山西旅遊團及山西籍自由行旅客的必訪景點。從網路遊記中知道:房子內部破舊不勘,中間擺著閻錫山靈位與歷史照片,左右各二間房間,書房、餐廳、廚房。一間房間書架上還擺放閻錫山來台灣後的著作。裡面沒有什麼傢俱了。






閻錫山故居在2004年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鄰近的閰錫山墓也於2010年公告指定為古蹟。張日明因年邁,也無力無錢整修故居。閻錫山故居在解決產權不明、稅金和修復等問題後,直到2011年才捐贈給臺北市政府,由文化局權管,斥資1400萬,歷經兩年多整修和規劃,對外開放,推出「閻錫山與種能洞特展」2018年3月21日,捷運劍潭站搭乘10:20的小16公車至「館地坪」站下車。對面就是「閻錫山故居」。


















































































本文同步發表於:閻錫山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