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座落在二二八紀念公園北側,緊臨人來人往的火車站前。
而這座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為什麼會設置在這座富麗堂皇的文藝復興式風格建築物內?而又為什麼會位在此處?其實是有一段故事的。
國立臺灣博物館在日治時期的前身是在1899年成立的「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物產陳列館」。從陳列館的名稱,可以推測這座陳列館的展示物採集,是從經濟產業發展為出發點。採集的標本大多為臺灣在地的動、植、礦物,以及農、林、工業產品等。
1908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接續「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物產陳列館」的任務而成立,利用原臺灣總督府彩票局建築作為展示館。當時成立此座博物館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慶祝臺灣交通大動脈縱貫鐵路南北全線通車,要透過展覽大力宣傳與介紹臺灣的建設,而做為一系列空前盛大的通車儀式活動之一。原本作為臺灣在地物產的收集與展示場所,反而變成了次要目的。
1915年,位在原台北天后宮舊址的「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建築物落成,博物館遷入此棟新建的文藝復興式風格建築。直到二戰結束,國府接收此座博物館,改稱為臺灣省立博物館。1999年省虛級化後,改屬文建會,變更名稱為「國立臺灣博物館」。

現在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建築本體為一棟呈一字型,超過百年的鋼筋水泥建築。由於精緻的巴洛克式建築外觀,目前已經列名國定古蹟之中,其中最有可看性的是中央大廳。
而百餘年來有關臺灣在地物產的採集與收藏,館方以規劃為不同主題特展的方式分時分項展出。
在本館外的公園內,則有自圓山神社移來的2頭銅牛,以及第1號(騰雲號)及第9號蒸氣火車頭。
至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在近年來新增的其他展區,如土銀展區、南門展區等,則另文再述。

●國立臺灣博物館外部景觀

從臺北火車站前,經由館前路走過來,就會直達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大門。
公園外的大門門柱與博物館正立面大門的巍峨立柱,構成一幅富麗莊嚴的氣氛。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放置在大門門柱內的兩頭銅牛,原本是位於臺灣神社外,而後因故移置當時的新公園內,成了景觀的一部分。
這兩頭神牛的外觀各異,而來源眾說紛云。有一說為1935年時,由滿州國贈送給臺灣做為「始政四十週年」的賀禮。而另一說則為分別由民間於不同時期捐獻給臺灣神社。
不論如何,就外觀來看,它們二位不是一對的~~~

大門左側(近蒸氣車頭側)的銅牛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大門右側(近臺大醫院側)的銅牛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的正立面,6支巨大的立柱頂著三角形的中央山牆,上方還有圓頂,非常壯觀。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建築的左右翼則是完全對稱的造型,和中央入口一樣,有成列的圓柱來襯托外形的氣派。
建築左翼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建築右翼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建築中央入口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在臺博館建築的右前方,還有自他處移來的黃氏節孝坊。
關於這座貞節牌坊,老狗日後有空再另文紀述。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大門入口及上方的窗,不論是門框、窗框,都有細緻的裝飾。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站在大門入口向前看,原本是可以看到臺北火車站的。
這條館前路,在日治時期時稱為表町通。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進入大門內,第一個見到的是這幅臺灣民主國國旗摹繪本。
「國姓爺鄭成功御真」、「康熙臺灣輿圖」與「臺灣民主國國旗藍地黃虎旗」並列為為館內典藏的三大鎮館之寶,也是文化部所頒綬的國寶。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在進入大廳前,會先見到玄關上的入口門框裝飾,都是相當細緻的灰泥飾。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走入大廳,最吸睛的當屬頭頂上的大圓頂。
大圓頂造型相當漂亮,但要拍的四平八穩很不容易。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大廳由32根巨大複合式柱式所環列,柱頭裝飾著毛茛葉,上頭來有漩渦狀裝飾。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左右側各有一處凹入處,原本為放置兒玉源太郎及後藤新平銅雕像的位置,現在改置花瓶一對。至於二位日本官員的銅像則移至3樓展區中。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通往二樓的樓梯,在立柱的襯托下顯得相當氣派。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二樓圍繞中央大廳的迴廊。從這裡可以清楚的看到柱頭的毛茛葉裝飾。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在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到在不同位置的天花板裝飾。
西式建築中常見的鮑魚飾、徽章飾、花草飾,在這裡幾乎都找的到。
大廳(1)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大廳(2)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大廳(3)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看完了大廳,接下來看看各個展間的特展。

●西側一樓 — 昆蟲與植物的愛戀變奏曲 特展

這檔特展在9/1結束,不過在官網上還是看的到展覽的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這裡去看看。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各種不同昆蟲的口器,都是為了從植物身上獲取營份。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地球可以說是昆蟲星球,因為昆蟲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物種。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植物對於昆蟲來說是食物的來源,但這種關係卻也有可能是反過來的~~~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五顏六色的昆蟲,老狗個人認為是藝術發想的來源之一。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老狗個人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是在這裡可以看到一些昆蟲的標本,還可以知道它們的名字。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最後,有座植物與昆蟲共存的立體造景,說明二者之間難分難捨的關係。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後側迴廊與樓梯間


臺博館後側迴廊與樓梯間,是除了大廳外保有建築特色的另一個空間。
後側迴廊原本是開放空間,提供遊客賞玩臺北新公園的庭園景緻,但後來因為展示空間需要而封閉。封閉之後,長長的長廊形成另一種不同的風格。
一樓的後側長廊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二樓的後側長廊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長廊中的大窗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在後側迴廊有一些和建築有關的文物被保留,像是這個消防栓,肯定是古董。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而各層的樓梯間,樓梯扶手也是古色古香。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然後,還有這匹鹿,來源老狗就不清楚了。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一樓東側特展 — 微美幻境 海洋微化石特展

這場特展在8/18結束,但在官網上還是看的到特展訊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這裡去看看。
這個展覽主要展出4種微體生物所構成的化石—有孔蟲、鈣板藻、矽藻與放射蟲。
這些生物的形體相當小,但藉由顯微鏡等現代科技的幫忙,卻可以看到它們充滿幾何之美的形體,令人嘆為觀止。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展覽簡介,海報外圍都是微體生物。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這些微體生物,包括有孔蟲和矽藻。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有孔蟲的簡介。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由有孔蟲堆積而成的礦石。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鈣板藻的簡介。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含有鈣板藻的白堊,以及其中一種鈣板藻的模型。
粉筆是白堊礦石製成的產品。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放射蟲的簡介,老狗個人認為它的外形最奇特。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矽藻簡介,老狗個人認為外形最有規律性。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各種有孔蟲的放大模型。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至於這些微體生物怎麼被發現的,那要從十七世紀說起。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各種的微體生物造型奇形怪狀,超乎我們的想像。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這裡有許多種微體生物的造型,如果不經說明,可能會誤以為是外太空來的不明生物。。。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在臺灣發現的微體生物化石,多集中在西岸。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這應該就是臺博館的收藏品了。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有關臺灣最古老化石的說明。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這是微體研究室嗎??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特展現場展出的微體生物實品,星砂也是有孔蟲的一種。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 三樓 — 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 常設展

原本臺博館的常設展區設在二樓,但印象中,原本的常設展區展了十多年,許多內容都已經和現今的狀況不符,可能因此而封閉更新,所以二樓沒有開放。而三樓也是特展區,可能因此而重新整修成常設展區。按照展場的說明,在這個空間是個回顧在近百年前,博物學家們
如何調查、收集與發現當時尚未完全開發的臺灣,而非只單純了解館藏的空間。
不過老狗才疏學淺,只對現場展出的標本有興趣啦~~

「發現之道」的海報看板,旁邊這位是什麼動物呀??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一整面的標本牆,令人眼花撩亂呀!!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除了自然界的標本之外,還有與歷史人文有關的物品,像是照片中的器皿。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以及昔日的原民木雕。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由於3樓空間是屬於1991年至1996年間修繕後增建空間,因此屋頂造型是兩斜面,有點像是在頂樓之上爭取的空間,於是就出現了照片中這種造型。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除了標本與器具之外,這裡還介紹從前「發現臺灣」的科學家們。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這個空間的屬性較特殊,因為是放置原本設在一樓大廳的兒玉源太郎及後藤新平銅雕像。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走到另一個空間,繼續看館藏標本。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介紹另一位礦石學家—岡本要八郎,「北投石」的發現者。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國府接收後的第一任館長—陳兼善,是位魚類學專家,為臺博館新增了許多魚類標本。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最後出現的這位,是目前已經絕種的臺灣雲豹。
如果沒有這個標本,未來的人可能不會確切知道臺灣雲豹的外形了。
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炎炎夏日無處去嗎?
走一趟臺灣博物館,除了有涼涼的冷氣之外,還可以豐富知識。
另一個重點是門票全票只要30元,半票只要15元,而且除了本館之外,還可以逛逛對面的土銀分館。
即能充實知識,又能在冷氣房避暑,交通又相當便利,不失為親子共遊的好地點!!
至於對面的土銀分館,請看老狗的另一篇分享文:臺北市 中正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土銀分館 — 由銀行變身為橫跨自然史及金融史的博物館

2019-12-14 11:37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