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說法,在2013年7月之前,很可能有不少人會誤以為老狗亂亂說。但在這之後,因為西本願寺廣場整修完成,開放民眾遊憩後,「西本願寺」這個名字開始讓市民知曉,漸漸的成為新興景點,這座日治時期最大日本佛寺的故事,才慢慢自記憶資料庫中浮現。
西本願寺是日治時期在臺灣的最大規模日本佛寺,過去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它的所在位置,就在現在的中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之間。1900年,西本願寺的新築工程開始,而後陸續完成佛寺所需的建築物,包括御廟所與鐘樓(1923年落成)、輪番所(1924年落成)、本堂(1931年落成,1932年正式啟用)。另建有附屬的樹心會館(1923年落成),於1925年成為樹心幼雅園。在日治時期的西本願寺,除了是宗教活動場所外,也做為社會急難救助及其他社交活動場所。
隨著時光流逝,政權更迭,二戰結束後日人引揚,西本願寺為國府所接收,部分建築為中華理教公所及警備總部所使用,而餘下的空間則由大陸來臺的軍民所使用,搭建許多臨時性住宅。由於這個區域出入人員複雜,未有妥善維護,西本願寺建築日漸損壞,終於在1975年發生大火,本堂及御廟所的木造部分全數焚毀,餘下殘跡幾被週邊臨時建築所吞沒。直到2005年,臺北市政府拆除違建並簡易綠化後,以「萬華406號廣場」為名暫做為綠地,開放民眾使用。當時老狗就曾造訪此地,感覺像是經過保護的廢墟。2012年,市政府完成本堂臺座、輪番所、樹心會館與鐘樓的復舊工程,以及廣場的整建,原本的西本願寺殘跡才得以「廣場」之名,重新吸引世人的目光。由於西本願寺廣場臨近西門町,因而也成為國內外遊客常造訪的綠地,而樹心會館內部則成為展覽活動空間。
沿中華路由南向北走,看到左手邊的紅磚建築,以及高台上的鐘樓,就知道西本願寺到了。

這裡就是日治時期的西本願寺位置。在2012年市政府將原西本願寺的建築儘最大可能還原後,以「西本願寺廣場」為名,將此地保留為市民活動空間。其實在日治時期的臺北,另外還有一座東本願寺。兩座寺廟的位置,正好東本願寺在西,就是現的獅子林大樓、獅子林商業大樓、六福西門大樓與誠品武昌店的位置。而西本願寺在東,就是中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圍起的這個位置。

告示牌上的西本願寺介紹。目前廣場內的建築,包括本堂臺座、輪番所、樹心會館與鐘樓,還有以殘跡方式存在的御廟所。

◆鐘樓
鐘樓位在臨中華路那側的路邊,又位在人造小丘上,可以說是整個西本願寺廣場最醒目的地標。

由不同方向看這座鐘樓,屋頂是入母屋造型式。 鐘樓中的鐘應該是重製品。

由鐘樓下方的參道往鐘樓看去,和週邊的高樓呈現明顯的對比。

鐘樓的背面,或許也有可能是正面,因為不清楚在日治時期西本願寺還存在時,那一面才是所謂的正面。


根據解說牌的說明,鐘樓的鐘是重製品。

◆輪番所
輪番所是佛院的負責人或住持的宿舍,是棟很漂亮的日式住宅建築。

輪番所的說明牌,說明現在是經修復後的外觀,但內部已非當年的形式。

輪番所已經BOT委外經營好幾年,作為飲茶的小舖。

內部空間還保留了日式建築的元素,作為一個飲茶休憩的空間。但格局為了方便再利用,已非是當年輪番所內的樣子。

不想坐在日式榻榻米上,也有一般桌椅可選擇。

另還有一小部分空間販售茶商品。

◆本堂臺座
老狗拍照時站的位置是參道,前方的水泥建築就是從前本堂的臺座。
本堂建築為木造,1975年遭逢祝融而全毀,只留下水泥作的臺座。臺北市政府將臺座整修之後,2014年3月臺北市立文獻館遷入此地,成為政府機構辦公室。

臺北市立文獻館的招牌。文獻館的主要業務為整理與運用臺北市相關歷史文獻與文物,以及有關臺北市的文獻紀錄編纂。

在2014年文獻館剛遷入時,本堂臺座的空間單純做為辦公室使用,直到最近一、兩年才開放部分空間作為展覽之用,但展覽開放時間均為平日,直到今年才開放週六日的下午供民眾參觀。
門上有開放入場時間。

這是最近這一檔次的展覽—「時光開箱—館藏文物展」。
由於展場內部禁止拍攝,所以只有這張外部的照片。

本堂臺座上方,目前偶而會作為戶外展演空間。
造訪的這天因為下雨積水,為避免發生意外而用紅龍圍起。

本堂臺座的木欄杆,應該也是復舊的。

從本堂臺座往下看,左邊的水泥塊舖面是參道。整體而言視野挺寬廣的。

往輪番所方向望去,中間這棟大樹應該有相當的年紀了吧??

本堂臺座的解說牌。

◆御廟所臺座
御廟所原本是存放遺骨之處,現在僅存地面層的臺座,所以市政府在上方加上保護架保護。

所餘的臺座大致上像照片中的樣子,只有加上保護架而已。

御廟所臺基的說明牌。

◆樹心會館
樹心會館落成於1923年。初時做為本願寺傳教之用的演講會場及各種活動之集合場。
之後,由於本願寺派社會事業的推動,樹心會館而後的使用更供為樹心幼稚園、日曜日學校及青年會使用。2005年,樹心會館又曾遭逢祝融,之後僅存外牆。2012年才按原貌修復。整棟建築呈現T型。
主建築為「入母屋」造頂,T型凸出部位為「切妻造」頂,分為左右兩側。

樹心會館的正面入口,為向唐破風形式。

向唐破風內的結構,以及建築本體的大門。

建築內部的牆面裝飾。

樹心會館建築物的內部,目前因為沒有展覽,空空如也。也很難得見到這番景像。
屋頂的屋架是「洋小屋」型式。

樹心會館的側邊出入口。

樹心會館建築的後方出入口。

T型凸出部位的左側,為「切妻造」屋頂,屋脊下方還有懸魚。

T型凸出部位的右側,有一小部分作為展覽空間,另一部分作為洗手間。

作為展覽空間的部分,和文獻館內部的「時光開箱—館藏文物展」是同一主題的不同展出空間。

「時光開箱—館藏文物展」的展出內容,是過去的臺北。


臺北城北門甕城的門額,會場中展示的是複製品。


臺北城的礎石。

拆忠孝橋引道之前和之後的比較。

◆貓咪
在樹心會館旁遇見的貓咪,大大的眼睛對準老狗和手中的相機。



西本願寺廣場在剛開放時,曾經是遊人參觀的熱點。隨著開放時日漸久,熱潮也已經褪去。
但如果有空去逛西門町時,在好天氣時花一點點時間來這裡走走,或到八拾捌茶中坐坐,渡過一個悠閒的片刻,也是挺不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