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過那裡吃麵,又喜歡吃辣的人應該都知道,店家除提供辣油外,還有用蒜葉(後來應該是為了省成本,改成蔥葉的樣子)、辣椒等拌攪的配料可以加。我曾經換別家吃吃看,我認為麵類部分沒有太大差異,但上述配料就差很多,而王家是我認為最對味的。
在那家用餐的前幾年,也許原物料價格平穩,我習慣都是4湯匙辣油跟3湯匙配料,而且配料是可以拿去位子加好再放回去。初期老闆娘看我加,大都會問我會不會太辣,我知道她擔心加太多又吃不了,浪費配料,但我都有吃完,久而久之老闆娘也就不再問了。
前兩年,菜價曾經飆漲,老闆娘把配料移到工作台旁,以便控管,並要求客人用湯匙裝,不能整個拿走。某次用餐,她看我加到第二匙配料,就臉很臭地表示菜價貴,希望我不要再加,我也配合,之後就只加兩匙。
這次路過用餐,當我加了第一匙,再回去加第二匙時,配料不見了,我問煮麵的師傅(應該是老闆的兒子),他說不知道,被我發現被收到台子裡(可能是老闆娘交代的),我說可以拿出來讓我加嗎?他說原物料很貴,客人不要加太多⋯。依舊不讓我加。
其實之前就有跟店家反應,若真的是原物料上漲,我可以接受調漲售價,而不是把品質打折,但店家都沒回應。
我覺得店家惡劣的是,即不張貼告示限制用量,也不調漲價格反映物價,如果怕增加成本,乾脆就不要提供,更何況大部分的客人都不會加該配料,甚至有客人聽到我質疑店家,問我該配料是什麼?顯然很多客人不知道,用量不既然不大,對店家成本影響有限,那為何還要怕客人加?
店家這種怕客人吃,小鼻子小眼睛的態度,非常不可取,我不會再去了,也希望大家給店家一些警惕,誠實做生意。
補充:之前配料及辣油是放在店門口的桌上,分別是一般常見淺底的類似橢圓形及圓形金屬湯匙,又為了撈取方便,裝個5分滿就偷笑了;後來店家把配料收到工作台就近監管,只能用上述湯匙先裝到一般免洗的白色塑膠湯匙後,再拿到桌前倒進碗裡,又因為要走動,根本不可能裝滿,怕會灑出來,而辣油部分也是如此,請問這樣的用量數特殊需求?是多特殊?
後記:回應部分站友留言:
1、記得某次被老闆娘白眼的時候,我有向她反應,看配料多少錢,我另付,但她沒回應。
2、就算不是吃到飽,我想大家都知道士林的富樂白甘蔗小火鍋,提供的霜淇淋、飲料、糖果、梅子乾,就連排隊中,甚至等太久不耐久候離開的客人都可自由食用,人家生意依舊好的不得了;有去過大阪道頓掘的人應該都知道「金龍拉麵」,我第二次去的時候雖然漲價,不過該店仍舊提供辣泡菜、韭菜及白飯隨意吃,生意也是好得很,請問我遇到的情形跟是不是吃到飽有何關連?
3、承上述2,有站友說「理盲」,請問這些店家漲價就漲各類商品售價,你有看到有人只漲調味醬或配料?又單賣調味醬或配料的店家是有沒錯,但我說過,連多加請店家另外算都不理我,我還理盲?
4、林東芳的辣油?我是不知道您去過這家幾次,它在還是沒名氣的小店時我就常去吃,「內用」辣油隨邊加,外帶近年才有限制,我的情形是內用,某站友舉的這個例子根本完全不能類比。
5、我有正常的工作,就只是去吃麵填飽肚子,竟然要我自己去開店看看?不然你開,我去吃,看你這麼做,生意會不會好。
6、配料照片我可能無法提供,因為我不會再去了。
7、有站友說貪小便宜?我又不是外帶裝一堆回去,店家提供主食是「主給付義務」,提供醬料或配料是「附隨義務」,附隨義務未履行都可能要負「不完全給付」型態的「債務不履行」的契約責任,我也說過可以用漲價方式解決(提高雙方合意的價金),店家自己不願意這麼做,怪我貪小便宜?
8、關於某站友說他家開店等情,我的想法是,客人浪費配料或醬料畢竟不是常態,很多店家都會張貼如辣椒很辣請酌量使用等告示,甚至有站友舉的林東芳牛肉麵,店家對外帶也有限制每碗麵可加辣油的量,若開店擔心客人有此情形,難道連這點小功夫都不願意做?更何況這就是開店成本的一部分,本來就應該事前計算在商品的售價中,若沒這麼做,還要怪客戶浪費。而我的情形根本就不是這樣,我雖然加很多,但是我都有吃完,沒有浪費,回應有點莫名其妙;還有你家店開在哪?為了避免浪費你家的醬料跟衛生紙,我直接跳過。
9、做生意能預估的就是均量,或許有特殊需求的客人,但就算超出一般,總量來說未必超過預期,更何況店家有其他應變機制,而不是收起來不給加。如果我所去的這家店,大部分客人對配料需求量高,站友的質疑還說得過去,我不是有註明,還有客人根本不知道有配料,推斷就是店家小氣不肯給,這有什麼好說的。
10、再次說明,店家要改成醬料額外收費,我雙手贊成,老話一句,店家沒動作呀;另外有看到業配文是反推薦的?我要不是很不爽店家的態度,我才懶得花時間寫這些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