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擠人的台北市公車,(當然現在或許也是如此),不過到了外地工作之後,反而開始懷念起這種逐漸消逝的記憶點滴。
趁著非假日的時候,自己規劃了一小段路程,大概也是半天而已,因為時間有限,難得浮生半日的悠閒時光,少了小孩的牽絆,沒有工作上的人際打擾,隨著年紀的增長,發現越來越需要自己的空間,這是中年大叔的悲哀嗎?
打理好自己就出發了。因為在外縣市工作,所以要先花時間回到台北市,此次所設定的目標就是到陽明山的小景點,陽明書屋到小油坑再到八煙部落。不過這次太懶了,先記錄一下陽明書屋的心得吧!
陽明書屋因為需要導覽,而且採團進團出的方式,不得自由進出。
這是它的門口

這是入口處的工作站

一進入門口,就是一條筆直的路徑,有點像是部隊營區的入口處。聽說這塊地是蔣中正先生因為常到這兒來散步,於是就商量地主釋出,當然其中的緣由大概也不可考了。

而這邊的石桌石椅,可能就是他們走累了要休息一下的地方

另外隨處可見的崗哨,可見蔣先生的危機意識很強。

聽說當初據守的部隊大約一個營,這是他們的宿舍門口,現在也人去樓空了。

陽明書屋後來變成國民黨存房黨務文件資料的地方,所以取名叫陽明書屋,後來國民黨將這個地方又"捐"了出來...就變成我們今日的觀光地點了

這是進去之後,陽明書屋正前方的一堵高牆,據說他是五星上將,為了要擋住正對面的七星山,所以見了這堵高牆。牆上的五隻蝙蝠,代表的就是中國傳統的五福臨門了。其實這整間建築物,感覺很中國,聽說這棟行館,是唯一按照蔣先生的意思來興建的,而占地也是所有行館中最大的一間,但是他自己沒甚麼用到,這是不是有點可惜了...



另外,因為室內禁止攝影,所以只能就室內所看到的景致拍攝了,這是遠眺文化大學

這是建築物的外觀,漆成綠色的是因為匿蹤性,據說從外頭看進來,還無法發現它是一棟建築物


文化大學與紗帽山

這是室內走廊一隅

遠望淡水河

一旁的小橋流水

這是整個地區最早的建築,就是童軍露營區,當時堆放的柴火

這是它的外觀,外頭凸出一顆顆的磚頭,據說是給當時訓練攀岩用的

很可惜沒蹲下頭來拍腳底下的苔鮮,可能由於人煙罕至,所以長得極好
這一次花了一個半小時走完全程,因為邊走,導覽員會邊講解,而且隨行很多陸客,他們是小包車的方式來看這個景點,看來陸客對老蔣真的是興致不減啊!總之,這是個不錯的踏青處所,只是要到這兒來參觀有點小麻煩!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