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典故,可以參考以下資料。
台北府城當初規劃時,增設小南門,據說是由板橋方面的巨戶所捐建,當年各邊城牆都只開一個城門,而少有人家的南城牆,卻開了小南門和大南門,頗為奇特。相傳「重熙門」是板橋富商林本源家族所捐建,此一說法有一點根據,因為板橋林維源被任為築城總理。相傳再者板橋之漳洲移民與艋舺之泉州三邑人素來不睦,於是林家自行捐建小南門,既不穿越西門,也不用繞過大圈子走大南門,小南門因此成為台北城西南通皮橋,永和一帶的孔道,西門既是艋舺之出入孔道,板橋方面只好另謀出入之路。

重熙門位於愛國西路與延平南路口,跟北門一樣,門口被愛國西路的路橋擋住了,市區交通建設的發展,與古蹟保存的衝突,不止是在這裡,在其他地方一樣不斷的上演著。

以前常經過時,對這座城門沒有多想,因為我的目的地是以前曾在小南門旁,一直延伸到北門的中華商場,這應該是很多台北人的共同記憶。

消逝的中華商場,宛如台北的舊城牆般,連結著北門到小南門間,那段曾經繁榮的過往,如今已成雲煙,而胖也來不及為中華商場留下照片,此景只能從記憶中回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