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間小籠包店,每次早上和老媽去菜市場買菜時都會經過,同一條杭州南路,有二間一樣的店名,一間起來是路邊攤,另一間有裝潢,很久前有吃過路邊攤這一間,但不知何時才冒出了另一間有店面的 ? 總覺得路邊攤的才是真的,有店面的是假的。今天晚上還不是周未,也不是星期五,隨便就有位子坐,如果周未來,通常要再等一下。
老媽去小菜區走了一圈,沒他想吃的,只拿了一小盤酸豆來。
但這豆腐還不錯吃耶,豆腐有一個一個洞的,吸飽了湯汁,老板也有賣麻辣冬粉,應該是用相同的配料和底,如果是的話,那麻辣冬粉應該也蠻好吃的。
乾隆灌湯餃,所以長的不像小籠包,但我覺得和小籠包的味道差不多。一籠有8個,我相機還沒拿好,老媽已經先下手了........所以少了一個。
咬開薄薄的皮,湯就流出來了,吃得出來有膠質,因為有一點粘,這些湯餃之所以會流出流汁,都是皮凍的功勞。味道還不錯,不沾醬也不好吃,但加了醋水,可以去去湯汁的粘和油膩感。
蟹黃湯包,也是一籠 8 個。我是第一次吃這一間的蟹黃湯包,之前都只吃小籠包,所以也算是新奇。
這蟹黃湯包,當然不可能真的給你用蟹黃,那來那麼多的蟹黃哩 ? 所以哩,一入口就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鹹鴨蛋的那種蛋黃味。這就和我多年前在上海吃的不同了,在上海的,真的就是用蟹肉,用人工把蟹肉都挖出來,然後再包在小籠包內,所以吃的時候,真的可以看到一絲絲的蟹肉還有蟹黃的香。但台灣的還是不難吃啦,至少鴨蛋黃的味道很香濃,但不能吃多,因為怕膽固存過高,有吃到就好,吃到知道個香味就好。 下次來,我還是只會點小籠包吧,沒必要花了將近二倍的錢吃多加了鴨蛋黃的味道。(因為燈光和角度的關系,這張照片偏黃,但我又不會調,就將就點看吧。)
油豆腐湯,還不錯喝,湯清、味道還不差,一碗才30元。除了對切開的油豆腐可以吸飽湯汁,裏面還有蛋皮絲、少少的紫菜、偶有絞肉塊。
付帳時和老板要了一張明片,背面也剛好是店裏的菜單,唯獨小菜要自已看。
仔細看一下名片的正面,原來另一間有店面的也是老板開的,這樣就知老板多賺了吧 ! 本來都只有小小像路邊攤的,現在連店面也有了,老板說,那一間中午就賣,還有甜的,選擇比較多,二間是一樣的。但對我來說,我還是會喜歡來像路邊攤的這一間吃吧,雖然它晚上才開,但吃起來比較覺得會是原汁原味,因為這裏是起點,總覺得吃東西要在本店吃,才有吃到正統的感覺 。
同步發表於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