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台灣有些美食節目真的只是娛樂性質~自己的朋友就是有上美食節目去打工~發現真的是介紹一嘴的好食物~但吃起來真的會有些失望~包括有一些雜誌也是一樣~但也是真的有一些很用心在做美食節目或是雜誌的~還是要鼓勵鼓勵~對我們會後一線的消費者真的就只能try & error~
我覺得節目還是一個提供情報的管道啦只是差別在於這次情報可能把店名跟位置都完整提供讓觀眾可以按圖索驥反正吃過的人就會知道他好不好吃了再大的招牌還是要真材實料才可以扛的住不然大家吃完之後壞評亂亂飛他也是做不下去的啦對吧至於蔥抓餅的起源在這邊吵應該也不會清楚的喔又不是誰大聲就是誰的~若真的很在意還是提出證據比較好啦
chihyaohsu wrote:一般的美食節目應該都...(恕刪) (但是有一個日本記者主持的好像叫大口吃遍台灣的節目就不太一樣)他比較真實就我吃過的食物他會往上加一點分數但不會加油添醋太多所以把他形容,降低一點就是答案
我是不知蔥抓餅是誰發明的,但可肯定的是20年前我沒聽過,但蔥抓餅只能說是改良品,從蔥油餅和烙餅改良更改油與熱水的溫度比例,改良而成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發明,而蔥油餅和烙餅則是外省人從大陸帶入台灣的,那改良的人不管是閩南人客家人還是外省人,都應該算是台灣人,所以蔥抓餅是台灣人改良重新命名而成,小弟淺見還望各位大大批評指教
greg6143 wrote:也不盡然如果是美食b...(恕刪) (然後她的份量(blog上的照片)一定比大家去消費的多---他戲稱那為"記者版"她也在blog上誠實的寫說:他吃的是記者版例如:某牛肉麵 : 記者版有5塊牛肉,一般消費者:2-3塊大部分就是她照片上的少一半的分量)原來是廣告長知識了
最近都常看他的節目覺得他說的都蠻真實的或許我們吃起來沒什麼不過以他的觀點可能不錯吃不要忘的他還是個大胃王看他吃我都甘拜下風今天看重播去逢甲最後買芒果乾那是要加糖他說不加要吃原味結果他一吃從畫面上就知道不太能吃因為很酸後面他就說原來這東西要加糖比較能吃後面說吃點酸酸的味道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