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今年的夏天可說氣候大為反常。
往年的7月份天青日晏,雖然天氣氣溫高了點,
但至少不會遇上突如其來的大雷雨,搞的一身溼,連躲都來不及躲。
今年氣溫依然的高,但卻是大雨不斷,甚至豪雨成災。
不僅讓老狗沒辦法到中南部出遊,也很難在大臺北地區遊盪。
只能利用陰雨之間的空檔,在臺北市區找尋一些許多未曾到訪的景點,
簡單的看看近況,蓋蓋久違的紀念章,當作看看老朋友。
兩個多星期前才去大龍峒一帶繞了一圈,
那時就想說應該再找時間到鄰近的圓山一帶走走。
沒想到卻因為天氣因素,一拖就是兩個星期過去。
終於等到某個不下雨的週日午後,得以搭捷運和公車到這些地方走走:
  •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原本是為了招待冷戰時期協防台灣海峽的美軍而建的招待所,取「四海」為名。後來海軍第七艦隊協防臺灣,這裡成為招待第七艦隊司令官的住所,因而改稱「七海」。蔣經國總統於1969年遷入,直到1988過世,成為他生前最後的居所,也是居住最久的地方。這棟西洋式住宅不止是陪伴經國總統走過一生中最後的19個年頭,也陪伴臺灣人經歷社會巨大轉折的20年。2006年,臺北市政府指定建築物為直轄市定古蹟,之後將其規劃為「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於2022年1月22日,以BOT方式委託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與基督教中華信望愛基金會營運。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 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位在中山北路三段的中山橋旁,外觀上有著棕色的樑柱,以及深色屋頂與奶油黃色外牆,像極了童話故事中小木屋的建築。這棟建築物由大稻埕茶商陳朝駿在1913(大正2)年興建,原先目的是做為招待貴賓的招待所,之後輾轉成為日本憲兵隊行刑隊辦公室,二戰後成為立法院長黃國書的藝品店,直到美軍撤防後閒置。1998年,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之後展開整修工作,完成整修後,自2003年4月起至2015年3月,以「台北故事館」之名作為展覽空間呈現在臺北市民的眼中,而「台北故事館」也成為臺北人對這棟童話小屋的印象。目前由ACME團隊接手經營,做為融合新與舊的展演空間。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 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成立於1983年12月24日,是臺灣第一座當代美術館與第一座公立美術館。所在位置就在台北故事館的對面,與舊圓山動物園相隔一條中山北路。建築主結構體為低限灰白的國際現代主義風格,以懸臂飛廊形式將斗拱元素交疊堆砌為「井」字形,外觀可見數個向外突出的斗拱造型結構體,融合華人傳統建築四合院,為建築師高而潘所設計。印象中北美館常態性有3~4個進行中的特展,在疫情之前,老狗和老婆有空閒時間就會來到這裡參觀。因為疫情的關係,讓老狗幾乎忘了這座以前常到訪的展館。這次就順便來看看有什麼特別的藝術展出,順便在炎炎夏日中吹吹冷氣…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 王大閎建築劇場:為2017年由「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摹擬重建並捐贈予臺北市政府之王大閎建築師自宅,原建築位於建國南路巷弄內,如今早已拆除。2018年,臺北市立美術館以「王大閎建築劇場」的型態啟動營運,期待能作為觀眾認識王大閎及其自宅的關鍵基地,並成為本館推動臺灣建築史與引介建築美學的展演實驗平台。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 圓山自然景觀公園:位在與北美館相隔一條中山北路的相對位置,也就是「圓山」本尊,而這處空間在不同時間曾經有好幾個名字。日治時期是「動物園」與「兒童遊園地」。二戰之後稱為「圓山動物園」、「中山兒童樂園」、「圓山動物園附設兒童遊樂場」。在1986年圓山動物園搬至木柵後,遺留的空地併入兒童樂園。1991年再更名為「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2010年時,還曾經作為「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其中的數個展館,但當時就已經知道兒童樂園即將結束營運。2014年,位在士林的「臺北市立兒童新樂園」開幕啓用的同時,原有的兒童樂園歷經56年營運終於吹熄燈號。原來的空間經過5年的休園及整頓後,重新以「圓山自然景觀公園」之名在2019年正式對市民開放,而園中的摩天輪與旋轉木馬則以裝置藝術作品方式靜態保留,兒童育樂中心時期的仿古建築,即「昨日世界」亦以原樣保留。也就是說,「圓山自然景觀公園」保留了現今20~30歲年輕朋友的童年回憶,老狗在十多年前就是帶家中2個小子來這裡搭摩天輪與旋轉木馬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 臨濟護國禪寺:是全臺灣唯一官方冠以「護國」之名的佛寺,由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發起創立。建築物自1900(明治33)年籌建,至1911(明治44)年落成,次年啟用,做為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在臺傳教的根本道場。初落成時,建置規模包括大雄寶殿、豐川閣、華藏殿、山門等木造建築,和其他房舍、廚房等設施,目前僅餘大雄寶殿與山門鐘樓,在1988年被指定為古蹟被臺北市政府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大雄寶殿建築形式採日本伽藍的仿宋式禪寺格局,而山門屬於日本江戶時期風格。目前為全臺灣保留之日治時期木構建築當中,最大型的佛寺建築。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老狗把這篇分享文中造訪的各個景點組合成一條城市小旅行路線。
由捷運大直站到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再到北美館這段路,
不需要靠步行,因為有方便的公車—內湖幹線可搭乘。
最後步行來到捷運圓山站,全程不需開車,靠大眾運輸工具就可以搞定,挺好的!


以下就來分享在各個景點的所見所聞!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

位在大直,是蔣經國總統生前最後的居所,也是居住最久的地方。
蔣經國總統於1969年遷入,直到1988過世,共住了19年。
而蔣方良女士則繼續居住至2004年過世為止。
在這19年間,臺灣社會經歷了相當大的變化,
從十大建設創造臺灣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到1979年1月美國與臺灣斷交,臺灣進入動盪的政治氛圍。
而後面臨因經濟快速發展,形成游資充斥,充滿投機氣息的社會。
之後隨著大陸的經濟改革開放,兩岸情勢漸漸轉為緩和,
1987年7月15日,蔣經國總統解除了長達38年的《臺灣省戒嚴令》,
接著在11月2日開放開放退休與退伍人員經由第三地轉赴大陸返鄉探親。
不久之後的隔年1月,蔣經國總統逝世。
在這19年間,臺灣的政治與社會情勢發生了極大的轉折,
而發生地點就都在這棟1950至1960年興建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當中。

據說這棟建築物與週邊的庭園,
原本是為了招待冷戰時期協防台灣海峽的美軍而建的招待所,
故與南臺灣的海軍招待所一樣,以「四海」為名。
後來海軍第七艦隊協防臺灣,這裡成為招待第七艦隊司令官的住所,
因而改稱「七海新村招待所」。
1969年時,蔣經國總統就任行政院副院長,
因有維安需求而必須搬離原位於長安東路的華南銀行宿舍。
當時便自國防部現有房舍中找尋合適的建築做為住所,
當時蔣總統提出「不新建、不購買、可租賃或借住但不奢華」的原則,
「七海新村招待所」便因符合這三項條件,以及維安需求而入選。
這棟建築物也因為蔣經國總統的進住而成為見證歷史的遺跡。
2006年,臺北市政府指定建築物為直轄市定古蹟。
2009年,市政府將七海寓所及周邊規劃為「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未來將以BOT經營。
2022年1月22日,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正式開幕,
由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與基督教中華信望愛基金會負責營運。
由於開幕時正值COVID-19疫情期間,
老狗原本就有打算在開幕後造訪的念頭,就因為疫情而一再延遲,最後就把這件事忘記了。
今年夏天連日陰雨,限制了老狗假日的水上活動。
這才想起有這處想造訪的紀念園區要去造訪。
所以就規劃了半天的行程,午後從捷運大直站,搭公車來到「經國七海文化園區」。

園區現在的大門,從前做為官邸時應該不會有這個立牌…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整座文化園區戶外空間很大,圍繞著一池稱為「七海潭」的水域。
老狗利用AcePro可以錄一段、停一段的特點,
在戶外時接續錄影,邊走邊錄影下錄了完整的戶外影像來分享。
個人覺得整個園區看不見高樓,可以說是臺北市區內難得的綠地,適合來散心、踏青。


在錄影的同時也拍下七海潭在不同角度的影像,以綠意盎然來形容真的不為過。
在這個角度的影像中藏著七海官邸,有發現它在那裡嗎?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拿出門票來和七海官邸合照。
話說官邸究竟在那裡? 不是照片中的樓房,那是後來新建的蔣經國總統圖書館。
有看到照片中小小的國旗和旗竿嗎? 就是那個位置。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進園區的位置在遊客中心,
必須要繞過半座七海潭才能到達做為展示空間的蔣經國總統圖書館。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雖然天氣很熱,不過這天沒出太陽,邊走邊看風景,倒也還好。
照片右邊的建築就是剛剛進來的園區大門,也就是遊客中心。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從遊客中心的對岸往回看,這棟建築裡面有禮品區和餐廳。
在這裡吃飯,風景挺棒的,只是價格不低就是了。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剛剛拍照的位置後方就是七海寓所本尊。
因為寓所內部空間不大,要進去參觀必須等導覽,由導覽人員帶領。
老狗到達的時間可以參加下午1:30的導覽,所以就先往圖書館走,
看看常設展的內容,順便吹吹冷氣,散熱一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七海寓所的大門,這個時間點是關著的。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繼續往前走,邊走邊看風景。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來到圖書館正前方。
蔣經國總統圖書館應該是園區整建時新建的,是地上2層,地下1層的建築物,外觀新穎。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老狗算了一下,大約有20分鐘的時間可以在圖書館裡參觀,
所以錄了一段大約2分鐘縮時影片,可以讓網友們看看展示區大致的展示內容。


一進大門就是幾張蔣經國總統的大海報,是他在不同時期的照片。
雖然現在仍有不少人認為蔣經國總統在位時還是威權時代,
但個人的看法是在他執政時,臺灣已經由軍事強人統治轉為政治強人統治。
1970年代雖然還是在威權之下,但色彩已經不像蔣介石總統時那麼強烈。
在1970年到1980年代之間,
「不同意見」的聲音慢慢的、逐步的被默許表達,而且有可能被接受。
已經不像1970年代之前動輒以最基本菜色的「感化教育」伺候。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幾張大海報的後面就是蔣經國總統的人生年表。
雖然他在位的時間並不算太長,
廣泛的說起來是從1972年任行政院長到1988年在總統任內逝世為止。
但在這16年間,臺灣可說完全脫胎換骨,從二戰後的貧窮小島變身為「錢掩腳目」的社會。
而國際局勢,以及海峽對岸的政局,也出現天大的改變。
經國先生年表(1)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經國先生年表(2)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經國先生年表(3)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其他的大型海報則是陳述與蔣經國總統的生平事蹟。
至於這些大海報的詳細內容是什麼?
在網路上都查的到這些訊息,維基百科的蔣經國專頁寫的非常詳細。
有興趣的話可以也可以親身走訪,詳加閱讀了解。
老狗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知行合一的總統故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關鍵時刻的領導智慧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外交與出訪事蹟(1)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外交與出訪事蹟(2)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外交挫折與經濟發展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由威權走向還政於民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座右銘(1)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座右銘(2)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裡展出蔣經國總統與民眾在一起時留下的影像。
照片中的經國總統笑的如此開懷。
老狗相信與民眾在一起時的經國總統應該是最開心的。
因為身邊的民眾對他無所求,更不具有任何威脅。
比起在公務場合,必須工於心計應付週邊的人,還有看不見的敵人,自然是輕鬆多了。
經國先生的笑容(1)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經國先生的笑容(2)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區主要描述蔣經國總統的家人,特別是幾乎無聲的牽手—方良女士。
大家都知道方良女士的家鄉是蘇聯,但其實是白俄羅斯人,不是俄羅斯人。
方良女士介紹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經國總統一家人老照片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玻璃底片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客廳擺設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書桌擺設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個展間展出的是蔣經國總統的私人領域,平常我們看不到的那一面。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展區內先帶我們看一看1960~1980年間,也就是蔣經國總統當權時的臺灣社會縮影。
投影片(1)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投影片(2)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張大海報中的主角,就是我們身為平民百姓不曾見過的蔣經國總統。
還沒來這裡參觀之前,老狗根本不知道這位國家元首這麼會畫國畫。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蔣經國總統閒瑕時是以書畫自娛,這很難令人聯想的到。
話說回來,作為政治強人,其實相當孤單。
身邊的人,除了家人之外,要嘛為權,要嘛為利,也就是說沒有能真心交往的好朋友。
以書畫自娛是一種排解壓力的好方法。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牆上全都是蔣經國總統的手稿或便箋,幾乎都是用毛筆寫的。
其實蔣經國總統的書法字寫的非常工整。
但他不像他的父親,把自己的字拿來出字帖。
讓小學生從小學習他的書法字,這才真正叫做搞威權…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裡展出的照片是蔣經國總統和藝術家們的交流。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而且本人曾經拜師學習國畫。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經國總統的作品,上面的字是大師于右任題字。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邊是經國先生日記。
從日記的內容,可以看到經國總統卸下執政者的角色,誠懇面對自己的那一面。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蔣家父子都有寫日記的習慣,而這就成為後人觀察這位當代大人物心路歷程的鎖鑰。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老狗大致上看了一下,經國先生每天寫這麼1頁,大概幾百字的短文。
在格子外的是當天所做之事的紀要,有公務,也有私人事務。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數百字的短文大部分都是紓發自己的想法。
畢竟日記是極私人的物品,只有自己日後會讀。
下面這張照片中的右側是民國65年12月30日的日記,
裡面就寫到對行政院長人選感到相當苦惱,後來才有孫運璿院長的出任。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篇日記是自我反省在上海「打老虎」時所犯的錯誤。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篇日記的本文,左邊是59年1月19日。
當時的中華民國國際局勢相當不利,退出聯合國已現端倪。
所以寫到討論「美俄匪三角關係」。
最左邊幾句談到三軍軍心不穩,退役問題日漸嚴,
而國防部又將困難推給經國總統,因而感到無奈。
1970年時,從大陸來臺的軍人大多己步入中老年,退役軍人沒有出路是會形成社會問題的。
而當時的國軍重要將領中不少是蔣經國總統的父執輩。
退役問題轉移到曾任國防部長的蔣經國總統身上,
很多狀況無從了解,也無法研擬對應措施,心中的無奈可想而知。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然後看到另一段影片,影片中有馬英九總統來說故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最後這一段則是蔣經國總統四處視察時留下的舊照片。
舊照片1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舊照片2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時間接近下午一點半,離開圖書館,來到七海寓所門口,準備參加導覽。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走進圍牆裡,遠方這棟小小的磚造房屋就是蔣經國總統住了19年的家。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我們在門口旁的這棟建築裡等到參觀導覽的人到齊,之後由工作人員進行解說。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個空間好像是警衛室,忘了它的原始身分。
這裡的海報解說的是寓所的故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翻拍了解說海報的重要內容,說明從1949年蔣經國總統來臺到現在,寓所建築的變化。
1949年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1950~1978年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1979~1987年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1988~2004年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2006年~現在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蔣經國總統與方良女士年輕時的合照,在從前很難得見到。
事實上,在蔣經國總統當政時,因為和蘇聯的敵對關係,方良女士可說就像個隱形人一樣。
一般民眾只知道蔣經國總統的太太是蘇聯人,至於長什麼樣子,幾乎不曾在報章媒體見過。
和前任第一夫人蔣宋美齡女士的見報率,恰恰成為極為強烈的對比。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然後還有一些舊照片的展出,「建豐」是經國總統的字,很少見他使用。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方良女士學習中文用的課本與習字本,和我們念小學時使用的一樣…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對於那副眼鏡,那個世代的臺灣人沒有不熟悉的…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就是這張照片中那一副,也是蔣經國總統在執政那十多年間出現在國人面前的那一副眼鏡。
這張大照片是在寓所前拍攝的,照片中的花好像是民間友人贈送的,
經國總統特地和這盆花合照,把照片送給那位民間友人。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時間差不多了,離開集合的地點往寓所去聽導覽。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來到寓所建築前。
因為寓所內不能拍照,所以後面就沒有寓所室內照了。
簡單來說,寓所的空間真的不大。
因為1969年蔣經國總統遷居至此時,他的小孩們都已經成年。
所以這個空間大部分的時間是蔣經國夫婦使用。
內部的佈置氛圍,就如同當年從大陸來臺的「外省人」家中一樣的氣氛。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門口旁的古蹟解說立牌。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後期因為蔣經國總統身體因素,為方便出入而增建的車道與臥室。
這是寓所內唯一未開放導覽與參觀的地方。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聽完導覽,停留在這裡的時間也差不多了。
繼續環池欣賞美景,慢慢往出口移動。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在圖書館的一樓有另一間餐廳,餐點的價格似乎還好。
三五好友來這裡聚聚談天,挺不錯的。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餐廳外有2顆紀念章,統統蓋回家去!
紀念章1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紀念章2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個角度,可以欣賞圖書館建築。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在遊客中心內的紀念品店。老狗對這個沒太大興趣,所以過門不入,等網友去探詢。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離開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後,再次跳上內湖幹線,來到北美館附近下車,只要5分鐘…


✅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

圓山別莊就位在中山北路三段的中山橋旁,是一棟像極了童話故事中小木屋的建築。
外觀上有著棕色的樑柱,以及深色屋頂與黃色外牆。
讓路過中山橋的人、車都難以不對它行注目禮。
這棟建築物由大稻埕茶商陳朝駿在1913(大正2)年興建,目的是做為招待貴賓的招待所。
建築造型為仿英國都鐸時期半木結構建築,規模與日本神戶的洋人館相似。
1923(大正12)年,大稻埕茶商陳朝駿去世,家族將此建築售出。
日治末期,這棟建築為日本憲兵隊行刑隊徵用。
二戰結束後,這棟建築及週邊空地被以日產名義收歸國有,
而後由立法院長黃國書購入,經營藝品館,以居住於附近的美軍眷屬為主要客層。
1975年時因美軍撤防,藝品館沒落,生意蕭條無人居住。
1987年移交美術館管理使用後,成立美術家聯誼中心作為藝文界活動場所。
1998年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指定為市定古蹟,之後進行整修。
生於香港的前台積電法務長陳國慈定居台北北區後,
因為上下班都要經過圓山別莊,感覺這棟建築的外型相當特別,
於是2002年12月2日與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台簽約經營圓山別莊
2003年4月18日下午3點半,圓山別莊整修後以「台北故事館」之名開幕。
到2015年3月因租約到期而結束,共辦了上仟場展出活動。
所以現今臺北人對這棟建築物的印象就落在「台北故事館」時期。
之後每隔數年就會更換一次營運單位。
目前由ACME團隊接手經營,將其重新定位,做為融合新與舊的現代宅邸展演空間。


上次造訪這裡已經是2019年11月的事。
所以在走進大門之後,先繞了外圍一圈,記錄一小段建築物外圍的影像。


外圍大門入口,原來的「台北故事館」字樣早就被ACME取而代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至於老建築本體當然沒有改變。
一樓是紅磚承重牆配白灰色窗框。
入口處則有4支愛奧尼克式門柱所組成的雨遮,雨遮的上方為二樓的橢圓形陽台。
二樓有奶油黃色外牆,並且留有許多刻意作成樹枝狀的露木結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從側面看,後方增建的玻璃屋依然保留。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側邊的外型和正面是同樣的構成元素,陽台下方還有類似牛腿的支撐結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雨遮與上方二樓橢圓形陽台的側面,是整棟建築灰泥裝飾最集中的地方。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建築物的另一側,外牆構成元素也差不多,不同的是紅磚的比例較高。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終於等到無人進出的空檔,可以好好的拍張正立面照。
正中央的陽台上方有小閣樓,外窗有綠、黃、紅三色彩繪玻璃。
屋頂呈現45°,以菱形銅板瓦片層層搭扣,顏色會隨氧化程度不同,慢慢變深。
這棟建築物怎麼看都像在童話故事裡會出現的那種房子。
建築樣式稱為「都鐸式」,在臺灣並不多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現在建築物內部似乎沒有特別管理,也不像台北故事館時期收門票。
只有這些入場須知要參觀的遊客遵守。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至於現在室內的用途是什麼?
老狗繞了一圈,感覺像是提供給年輕朋友作為創作的自由展示空間。
每間房間的展品沒有特別的主題,而且各自獨立。
老狗隨手錄了6分多鐘的紀錄影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室內的裝潢幾乎和從前一模一樣,但是變的比較陳舊。
可能在整理清潔方面,不若先前台北故事館時期的頻繁。
一樓最大的空間作為某位創作者的作品展示之用,但還保留昔日的立式鋼琴。
窗戶同樣是重錘窗,內側同樣有窗簾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個房間,一樣作為作品展示空間。窗戶同樣是重錘窗,內側同樣有窗簾。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個房間裡多了這座精緻的壁爐,煙囪連通到屋頂。
所以二樓同一個位置也有一座壁爐,共用同一支煙囪。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後方增建的玻璃屋。
據說在「美術家聯誼中心」時期是作為咖啡廳營運,
先前由文化局委外營運時則是作為書坊,現在同樣作為作品展示空間使用。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通往二樓的樓梯,一折又一折,古色古香。
樓梯上面的紅地毯上的灰塵似乎多了點,讓地毯的顏色不再那麼亮麗。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二樓的中間有內廊,盡頭就是入口雨遮上方的陽台。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二樓共有3個房間,其中一間旁邊有衛浴。
看起來相當富麗堂皇的衛浴設備,不知是擺設,或是昔日留下的真品?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位在一樓有壁爐房間上方的房間,牆上同樣有壁爐和煙囪。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在壁爐的側邊室外設有小陽台,因此窗戶變成了落地窗與門。
室內當然還是作品展示空間。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間房間,內部展出的大型作品。窗戶一樣是重錘窗。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從窗戶往外看,可以看到建築後方增建部位上方的採光罩,還有遠處的高速公路。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通往閣樓的爬梯。應該是基於安全考量,沒有開放使用。
不過光是它的造型,就令人感到十分懷舊。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棟童話小屋的室內空間真的不大,繞一圈不用10分鐘。
在室外看到這一面介紹建築物的海報牆。
建築物的欣賞重點,以及它的前世今生,都寫的一清二楚。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最後,換個濾鏡,讓童話故事中的奶油故事屋多點震撼力…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而現在的承包單位ACME利用外部的這棟建築物作為餐飲空間。
如果想在這裡喝咖啡、吃點心、賞古蹟與飛機,倒是不錯的選擇…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接著當然是往相鄰的臺北市立美術館移動了!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成立於1983年12月24日,
是臺灣第一座當代美術館與第一座公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
所在位置舊址曾為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USTDC)總部所在地,鄰近圓山別莊。
建築主結構體採取低限灰白的國際現代主義風格,融合華人傳統建築四合院,
以懸臂飛廊形式將斗拱元素交疊堆砌為「井」字形,
外觀可見數個向外突出的斗拱造型結構體,為建築師高而潘所設計。
北美館計畫性地蒐藏臺灣現、當代藝術作品,
具體呈現以臺灣美術史為縱軸,以當代議題為剖面之典藏脈絡,
兼及部分國際特色收藏,迄今達約5,000件代表作品。
印象中北美館常態性有3~4個進行中的特展,
在疫情之前,老狗和老婆有空閒時間就會來到這裡參觀。
炎炎夏日當中,只要花費30元,臺北市民更只要15元,
就可以來到常年空調開放在22℃的美術館「涼一下」,
順便接受沾染一些藝術氣息,不是挺棒的嗎?

或許是「天氣熱」+「30元或15元」的誘惑力實在太強,
老狗從大直方向搭公車過來,到站一起下車的就好幾位。
然後一大票人一同走過中山北路上的斑馬線,看到了下面這一幕: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怎麼有警車和民眾的車一起在排停車場? 走近一點才發現,警車是來趕人的。
因為中山北路上是紅線,不能在這裡停等,所以警察開啟廣播驅趕排隊的車輛。
有聽到民眾在碎念「怎麼這樣也要趕? 那要怎麼停車。」
可是這條長龍已經把往新生北路的入口給堵住了呀!
北美館的參觀人潮真的很多,還是搭大眾運具過來,或是停遠一點走過來吧!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回頭想想,大概已經6年不曾造訪北美館,打開AcePro來錄一小段外部的樣子吧!


找到一個不錯的拍照點,來張封面照吧!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換個濾鏡,氣勢恢宏…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跟著眾人走進大門,頭頂上怎麼有支大電扇,轉呀轉的轉個不停?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而且不是固定在某個特定位置,它自己本身是會不規律擺動的…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來一小段影片,以茲明證。
小孩子看到這電扇好像瘋掉一樣,真是放電的好工具…
在電扇下蹦蹦跳跳,晚上一定很好睡,家長們一定很感謝它…


老狗身上背的相機包太大,可以寄放在寄物櫃裡,而且是免費的,不限次數開關取用。
所以拿出準備更換的相機電池後,什麼遮陽帽、防曬外套、大背包全都丟進去。
這樣輕鬆一點,等會兒逛完記得回來拿就好!
不過這置物櫃挺暢銷的,老狗放東西時就只剩一個空的,晚了可能還沒得放…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放好雜物後來去買票,沒想到竟然冒出一條長龍,只得慢慢排。
剛剛明明就沒看到排隊買票的人龍呀!
排隊時,只能再次看看頭上的大電扇,打發時間…
所以換一個剛剛照片中小朋友的視角來看它。
因為擺動的方向不規則,其實還挺有趣的。


一走過驗票區後,轉個彎就看到這處人潮聚集的地方。
這是什麼? 定睛一看,原來是白色樂高,難怪大人小孩都聚在這裡。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看到一旁的立牌,才知道這也是一件藝術創作。
所以是一種集眾人之力共同創作的意思?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但話說回來,來參觀的遊客不可能一下子堆出那麼精緻的作品。
應該有部分是真的是創作,有部分讓參觀者參與。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裡面的高樓、直升機,應該不可能是遊客疊的吧?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還有老狗最喜歡的那4個數字,要疊出來不容易,用想的比較快!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長桌另一端也有高樓,沒有樓梯要怎麼做出來?
所以主樓藝術家蓋,旁邊的造景給遊客來創作。
看看展覽結束時,會有什麼意料之外的結果?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繞了一圈,來到一樓展場的入口。
名為「你的好奇旅程」,在展場中一路上看到的還真是令人感到好奇的作品。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裡有展出的簡介,老狗就懶得打字了,有興趣的朋友看一看文字說明吧!
也可以點一下北美館官網的介紹: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 2025/06/21 - 2025/09/21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下面就跟著老狗看展品。
說實在話,還真不知道這些作品叫什麼名字。
這個空間有2件作品,左邊的螺旋體是一件,右邊的光影是另一件。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影片好像是描述創作的過程。因為遊客很多,就沒停留詳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件光影作品,個人覺得很有意思。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光源在這裡,遊客站在前面,投射出意思不到的影像。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因為有多個光源,產生了多個影子,看起來變成人群…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人群有遠有近,是不是很有意思?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很簡單的一面牆,吸引不少遊客站在牆前自拍或拍照。
於是,遊客變成了作品的一部分…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暗室中的水柱間隔打光,利用人的視覺暫留創造出如同冰晶凝結的畫面。
這張照片是老狗拍了好多張的其中一張,只有這張對到焦。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其他的拍出來就像這個樣。在沒有打光時,眼前完全是一片黑。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件作品,乍看之下像同心圖,轉個方向會發現是顆球。。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也是作品,在上面那顆球附近,不知道二者有什麼關聯?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件作品,不知道大家覺得看起來像什麼?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老狗覺得近看很像人的瞳孔,也像是彩色隱型眼鏡。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據說是冰川的記實照,作品前正在導覽,聚集了太多人,所以略過。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件作品,乍看之下好像是畫出來的幾何圖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走到布幕後面才知道原來是投影造成的影子。
這些立體幾何圖型是可以自由旋轉的。
光線照射在它們的不同角度,布幕的另一邊就會呈現不一樣的線條。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來到作品的側面,就可以看出來它是怎麼形成的。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從燈的正後方也可以觀察到作品形成的過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件作品更有趣了,看起來就是幾個玻璃球和幾片礦石而已,沒什麼特別的。
但從不同角度可以觀察到不同的影像。
想要看什麼樣的影象,參觀者自己去找,自己去體會。
像這個角度就是球中有球。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就一般的視角,幾個完全一樣型狀,但大小等比例改變的物體排在一起。
參觀者就會有不同的理解,不一樣的感受。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像側面看就是十分規律的七個礦石塊。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邊就是玻璃球從小到大的疊合。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邊則是作品中的物件由大到小或由小型大的排列。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件作品,掛在牆上好像是地圖,不知道有沒有搞錯?
對老狗而言,代表意義不詳,因為沒慧根,看不懂…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個大房間的光線相當有趣,所有的遊客走進去之後,「人生全部變成黑白」……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房間裡的這一大群遊客,全部都成了作品的一部分。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可以看到許多遊客把自己當作作品來紀錄了…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再一件作品,同樣是光影效果,不過這次多了水幕。
拍出來的照片帶有魔術濾鏡的感覺。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因為相機有快門速度的關係,和肉眼看到的影像是有一點點差距的。
基本上只能看到人的輪廓而已,細節在水霧下看不清楚。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一樓的「你的好奇旅程」就在不知不覺中看完了,轉頭看一看在中庭中的這幾顆石頭。
它們應該從北美館開館就在這裡了…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搭著手扶梯上二樓,現在是介紹日治時期水彩畫家倪蔣懷的作品收藏展。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如前,老狗一樣懶得打字,直接拍下牆上的簡介。
如果想深入了解,這裡有官網介紹連結: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 2025/06/26 - 2025/09/28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整個二樓都是「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的展區,分成好幾個主題。
老狗對畫作沒什麼研究,直接貼展區的解說比較方便。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一區都是水彩風景畫,隨手拍了幾幅自己喜歡的水彩畫來分享!
山地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猴硐隧道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猴硐礦區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倪蔣懷不只是畫家,還是礦業經營者,所以這區的作品都是礦區風光紀實。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至於礦區指那裡? 看下面這張地圖吧!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一區只紀錄了這幅比較喜歡的畫作—金包里街道。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因為工作以礦業為主,日治時期煤礦輸出的主要港埠就是基隆。
所以在倪蔣懷的作品中,有不少件是以基隆的城市風光為主題。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張舊地圖標出了在日治時期基隆市區建築與景點的位置。
當然畫作的地點也在這些景點的附近。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分享幾幅個人比較喜歡的作品,可以想像當年的基隆有著濃濃的異國風情。
基隆驛頭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朝(基隆旭町)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堀邊(田寮河畔基隆郵便所)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區的主題是人像,特別是裸女。
這樣的主題在日治時期可說相當前衛。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印象中曾經看過這幅畫,只是不知道在那裡看過。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裡有幾幅速寫作品,主題是人像或人體。
人像速寫(1)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人體速寫(2)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人體速寫(3)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畫作的地點除了生活圈所在的基隆外,臺北也是常常出現的場景。
從他的畫作中可以見到不少1930年代的臺北印象。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同樣分享幾幅個人比較喜歡的作品。
艋舺祖師廟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李春生紀念館(裏通)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町裏(大稻埕港町)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據說成立美術館是倪蔣懷個人的願望,北美館幫他在館內圓夢…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一區的背景介紹,展出的作品不限於倪蔣懷本人的創作。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場域內作品的配置圖。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一份畫冊是倪蔣懷的老師—石川欽一郎的作品,內容是世界各地的風光。
照片中這一幅是馬賽。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還有阿爾卑斯山麓。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一些作品是個人在這一區中比較喜歡的,作者大部分是石川欽一郎。
松山米粉工場-石川欽一郎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山下之町(哈瑪星)-石川欽一郎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織毯上的裸婦-真野紀太郎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塔-高橋精一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江上-石川欽一郎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牆上還有倪蔣懷的敍事年表。
1894~1930年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1933~1943年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旁邊還有圖書閱覽室,但裡面展出的是畫冊。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些畫冊很有年代感。
中央美術第一、二號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東西素描大成第三、四卷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走出美術館,來到以寫生、速寫為主的這一區。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可以在這區看到許多臺北近郊的風景,特別是淡水。
淡水教堂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淡水家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新竹東門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淡水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廟旁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一區則是生活中就地取材的作品區。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分享的作品,同樣是個人比較喜歡的。
午後之光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坂道(左)|小路(右)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田舍家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逛完一、二樓展間,走了挺長的一段路,來到三樓的休息區稍事休息。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從三樓看一樓大廳是個挺棒的視角。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視覺焦點還是落在電風扇上面。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換個方向。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咦~~出太陽了~~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搭手扶梯下樓,用不同的角度來欣賞這件裝置藝術品。


一樓連接南進門,走過去看看有什麼?
其實本身的建築物就很有特色。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在南進門這一帶有另一檔展出,可以看看官網簡介連結:
我們總是需要為世界創造出更新的故事 2025/01/18 - 2025/12/21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展出的作品,說實在的,看不太懂…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件作品,由好多面像柵欄一樣的鏡子組成。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面牆上的也是作品。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南進門端點還有一家咖啡廳。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南進門的外觀。
這裡是2010年花博舉辦時為了強化北美館與美術公園的連結性,
而在美術館南側與中山美術公園銜接處增建的廊道形式第二出入口。
十多年過去,中山美術公園正在整建中,南進門現階段只能作為單純的出入口。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不過變身成為另一個北美館的外觀印象,好像也不錯!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因為隨身物品還寄放在儲物櫃,所以還是得循原路走回去。
這時要拿出門票來才能再入場。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回到大廳,取回隨身物品,又看到一個被大電風扇吸引的小朋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最後再次拿出門票來,和北美館建築合影留念!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 王大閎建築劇場

從北美館的南進門出來後,就來到了緊臨的王大閎建築劇場。
老狗個人認為這棟房子在本質上是座樣品屋,因為本尊早在1960年~1970年代間拆除。
這棟建築物是在2017年由「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按原樣摹擬重建,
捐贈予臺北市政府進行研究與推廣教育。
2018年臺北市立美術館以「王大閎建築劇場」的型態啟動營運。
開放一般民眾參觀,以了解臺灣戰後第一代建築物的特色。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雖然王大閎建築劇場是摹擬重建,但是不僅建築物本體,連圍牆一起摹擬重建。
走進圍牆裡才是故居,外面不是…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但是對面有家看起來還不錯的咖啡館…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走進高高的大門裡,進入庭院範圍。步道的盡頭是棟像方塊一樣的房子。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庭院與圍牆,空間挺大的。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故居的正前面是一大片落地窗,據說這設計是參考中國傳統建築門板。
如果是真正的故居,這些落地窗應該可以打開。
不過以臺灣的氣候,有這麼大面積落地窗,沒有室內空調狀況下,房子應該不能住人吧?
故居的原始興建年代是1953年,那時家用冷氣是有錢人專屬的…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順著步道往前走,看到右邊有這4片門。
後來才弄清楚,這是建築物的大門…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走到建築的左方,這應該是窗戶吧?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走進室內,來到客廳,空間並不大。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從客廳轉個彎就是臥室,而且只有一間,和客廳之間沒有門相隔。
據說王大閎建築師設計此屋時尚為單身,因此臥房只規畫一間,裡面也只能放下一張床。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扇大圓窗的造型讓人連想到中國古代建築物的月窗。
剛剛在房子的左側看到的鐵柵欄,就是這扇月窗的窗櫺。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臥室空間只有一間,但浴室空間挺大的,很顯然就是為了滿足個人需求所設計。
只是浴室裡沒有太多常見的配備,實在不太習慣…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走回到客廳,來到落地窗前,算是欣賞庭院風光,還是面壁思過?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繞了一圈只花5分鐘,
心中的想法是臺灣戰後第一代名建築師的設計風格,果然「清新脫俗」,創意滿滿。
這樣的房子在臺灣應該不能住人,夏天太熱、冬天太冷,室內充滿了太多的不方便…
所以,這棟建築才會是「建築劇場」,令人充滿幻想的道具造景…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參觀完「王大閎建築劇場」,從南進門走回北美館內去取寄放的物品!


✅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舊址|百藝廣場|圓山動物園

「圓山自然景觀公園」位在與北美館相隔一條中山北路的相對位置。
就地理位置而言,就是「圓山」本尊。
而這處空間在不同時間曾經有好幾個名字。
日治時期,圓山的東側是成立於1914(大正3)年的私人動物園,
在官方收購後,成為官營動物園,並由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管轄,於1916(大正5)年正式開幕。
西側則是成立於1934(昭和9)年的「兒童遊園地」,與動物園合併由殖產局管轄。
二戰之後,動物園由臺北市政府接手管理,
「兒童遊園地」則於1958年更名「中山兒童樂園」,並改由私人經營。
1970年再與圓山動物園合併經營,稱為「圓山動物園附設兒童遊樂場」。
1986年,動物園遷址至木柵,遺留的圓山東側空地併入兒童樂園,面積增至9.8公頃。
1991年再更名為「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內部有昨日世界、今日世界、明日世界等區。2010年時,這些「X日世界」經過整修作為「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中的數個展館。
隨著時光流逝,園區的遊樂設備因歷經50~60年的長期使用,老舊且不合安全規範。
若欲更新又面臨用地位於國定考古遺址「圓山考古遺址」之上之問題。
2014年,位在士林的「臺北市立兒童新樂園」開幕啓用,
「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即原有的兒童樂園同步吹熄燈號。
在經過5年的休園與內部整頓後,
2019年重新以「圓山自然景觀公園」之名正式對市民開放,
而其中的遊樂設施—摩天輪與旋轉木馬則以裝置藝術作品方式靜態保留,
兒童育樂中心時期的仿古建築,即昨日世界區域亦以原樣保留。
換句話說,「圓山自然景觀公園」保留了現今20~30歲年輕人的童年回憶,
摩天輪與旋轉木馬在經過重新上漆後,成為現在年輕人「憶童年」的打卡景點。
在重新以圓山自然公園開放後,老狗是第一次走進這裡。
來回想十幾二十年前,帶家中兩個小子來這裡遊玩的歡笑回憶。
同時也是回想童年時逛圓山動物園的兒時回憶。
隨手錄了一整個行程的縮時紀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看一看。


因為是在改為「圓山自然景觀公園」後第一次到訪,
所以光是找到中山北路這一側的入口就花了一點時間。
沒想到入口隱藏在臺北廣播電台的後方,從北美館走過來,繞了好大一圈。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大門後方有座石燈籠,不知道是不是從前圓山神社的?
上面的字已經全被磨平了。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爬了一小段山坡,看到這一大群傳統建築。
Google map上標記「百藝廣場」,記得從前曾經帶家中小朋友來這裡玩童玩,看表演。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廣場旁有座舞台,目前大概是荒廢了。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整個場地空間挺大的,在兒童育樂中心的年代常常有表演,或是童玩活動。
現今這樣荒廢實在很可惜。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廣場的旁邊有條寬廣的走道通往山上,兩旁仿古建築在昔日也有童玩活動。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記得這裡面常有一些親子活動,如今關閉實在可惜。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走到這裡聽到牛蛙的叫聲,蟲鳴鳥叫卻空無一人…
老狗小時候,這裡是動物園的一部分,或許是養水鳥的地方吧?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從這裡往低處看,會見到另一群三合院建築,以及另一片廣場。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順著小路走到這裡,會不會是動物園時期養獅子、老虎的位置?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轉個頭見到一座城門,走過去看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忽然聽到飛機飛過的聲音,原來今天又吹西南風了,飛機朝西方起飛。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走過城門後,發現這裡有兩座城門,不知道是用動物園時期的什麼建築改造而來的?
一邊是南門,走出去不知道會通到那裡? 剛剛看到的三合院吧?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邊是剛剛走進來的東門。
那北門和西門呢? 從缺。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往回走,來到這處工地旁。
眼前的建築物是花博時的真相館,更早之前是兒童育樂中心的「明日世界」3D劇院。
記得曾經帶家中小朋友來看3D影片,現在整修中。
之後應該就是照片中的「原住民族文化創生基地」。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明日世界」3D劇院的後方有座樓梯,以為要爬上去才能走出去。
辛苦的爬到上方後看到這面石碑,後面有個圓環。這是怎麼一回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所以,這個圓環所在就是圓山的山頂? 真的嗎?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回頭一望無際,難道老狗真的登頂了嗎?
爬到圓山的山頂,算是今日大事一件…
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誤會一場,圓山最高點不在這裡。
要從剛剛的南門往外走,再往上走入樹叢裡,找到紅色電塔,基石就在附近。
至於這個角度看過去一望無際,因為就在飛機航道下方,沒有高樓當然一望無際。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順著圓環旁的步道走,經過一個大下坡,沒想到又回到3D劇場旁邊。
剛剛的階梯是白爬的…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時木牆上出現一幅地圖,終於搞清楚所在位置。
為什麼地圖在這裡才出現呀?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沿著步道下坡,看到遠方的摩天輪,跟著前方的一家人走過去看一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一段下坡路不算短,總共彎了三折。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回到平地,就是昔日兒童樂園的範圍。在大樹後方是殘存的旋轉木馬。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另一邊是殘存的摩天輪。
現在它們都是靜態展示,想要玩會動的就去士林的兒童新樂園吧!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座旋轉木馬陪伴臺北人好幾個世代。
相信現在20~50歲的雙北朋友們,應該有不少人坐過吧?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現在被當作裝置藝術品靜態展示,鐵鍊圍起,人不能進去乘坐。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套個濾鏡,加些懷舊感…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來看看另一座殘存的遊樂設施。
加上無恥濾鏡,多了點驚悚的氣氛。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現在摩天輪當然也是靜態展示,這些座位應該都已經焊死。
不然颱風吹一吹,然後掉下來,就什麼都沒有了。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來到摩天輪的正面。相信20~50歲的雙北朋友們,應該都搭過吧?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老狗在十幾年前就曾經帶家中小朋友來搭這座摩天輪。
小朋友那時說比美麗華的好玩…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座摩天輪現在變成拍照的好地方,套上不同濾鏡來玩一玩…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照片拍著拍著,又出現一架飛機…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兒童樂園的大門。現在才搞清楚,原來這座大門是防洪用的水門。
也就是說,昔日的兒童樂園本身就在行水區上,所以不搬遷是不行的。
天快黑了,該往出口移動。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出口旁有一大片草皮,旁邊有標示牌。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標示牌上說明了這一帶是考古遺址所在。
難道草皮下方就是遺址?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走出水門,看到一位Coser往兒童樂園快步移動中,應該是要去拍照的吧?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往捷運圓上站的路上會見到旁邊這一大片圍起的區域。
這裡面也是考古遺址嗎?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念國中時,聽到數學老師告訴我們圓山貝塚的事情,那已經是40年前的事。
當時調查及公開的資訊相當有限,還弄不清楚這「史前」是多久之前。
不過覺得現在的人去翻古人的「垃圾堆」,看看古人吃些什麼東西,覺得挺有趣的…
其實,念國中的老狗對「圓山」的印象就只有動物園而已。
那裡知道什麼是貝塚、史前人類的生活圈之類的…
而且老狗絕對沒記錯,就是數學老師,因為他同時也是考古玩家…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圓山的考古活動從日治時期就開始。
只是在二戰後的幾十年間,當時的政府忙著「反攻大陸」,所以被忽視。
一直到1990年代才進行有系統的採掘。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抬頭又看到一架飛機,松山機場還是很繁忙的,雖然是國內線航班為主。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再往前走看到這面介紹石碑,立碑的年代大約就是老狗念國中的時間。
而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才有一系列有系統的遺址探索。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看完這面石碑,到了該和家中小子會合吃晚餐的時間。
於是搭上捷運,結束這半天的文化小旅行。
前面這塊石碑所在位置,就在臨濟護國禪寺的外面。
於是把2個星期前造訪臨濟護國禪寺的紀錄合併在這篇當中。
有興趣造訪的朋友可以保留時間,一次造訪,行程安排較平順。


✅ 臨濟護國禪寺

山號鎮南山,由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發起,
是臺灣唯一官方冠以「護國」之名的佛寺。
自1900(明治33)年籌建,至1911(明治44)年落成,次年啟用,
做為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在臺傳教的根本道場。
初落成時,建置規模包括大雄寶殿、豐川閣、華藏殿、山門等木造建築,
以及其他房舍、廚房等設施。
但在二戰之後,各建築陸續被改建為現代鋼筋水泥建築,
僅大雄寶殿和山門仍保有舊日外觀。
1998年,大雄寶殿與山門鐘樓被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
大雄寶殿建築形式採日本伽藍的仿宋式禪寺格局,
屋頂為相當於中式建築的重簷歇山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
山門建築屬於日本江戶時期風格。
在2001年卸瓦展開修復工程,2007年上樑,2008年竣工。
臨濟護國禪寺為全臺灣目前保留日治時期木構建築中最大型的佛寺建築。

目前臨濟護國禪寺的正式山門,面向捷運圓山站,可以看到上面釘了門牌。
這座山門是1984年時配合市政府開闢玉門街而新建,
在寺內的大殿(本堂)配合新山門而順時針轉了90度,由座北朝南轉為座東向西。
所以在照片中可以見到「大雄」二字。
不過很妙的是,這新山門似乎沒有開放,要進出得利用舊有鐘鼓門旁的另一個門。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也因為建了新的山門,原來的鐘鼓門才被保留下來,成為古蹟的一部分。
現在要走進寺內,必須從鐘鼓門旁的另一座門進出。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舊的鐘鼓門,造型和位在臺大醫學院東側的東和禪寺鐘樓頗為相似。
先往內走到大殿旁,稍後離開前再來看看這座鐘鼓門。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走到大雄寶殿外,見到這面臺灣宗教百景的解說立牌。
原來臨濟護國禪寺也曾入選宗教百景…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大雄寶殿建築形式採日本伽藍的仿宋式禪寺格局,
屋頂樣式為入母屋造,近似中式建築的歇山頂。
而且共有上下兩層,相當於中式建築中的重簷歇山頂。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換個角度,從側面看,可以看到日式木造建築的立柱、外牆,以及側邊山牆上的懸魚木雕。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換個不被雨遮擋到的角度,可以看的比較清楚一點。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下雨了,回到大雄寶殿屋簷下方。
可以看到屋簷下方排列相當細緻的地垂木、木負與飛簷垂木。
以及下方的斗拱結構。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來到角落,一樣可以見到地垂木、木負與飛簷垂木,以及位在角落,斜向伸出的隅垂木。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隅垂木的特寫。在閩南式寺廟建築中看不到這樣的構造。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垂木分為內外兩層,內側連接在棟木(主桁木)上的地垂木,還有外側延伸出去的飛簷垂木。
這裡還可以見到日式寺廟建築中常見到的「海老虹樑」,
作為棟木(主桁木)至屋簷簷口高低落差間的承重樑。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只銅鐘外觀看起來年代久遠,不知道已經使用多久了?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大雄寶殿的主要橫樑上都有淺雕,是日式寺廟與中式寺廟建築不同之處。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來張特寫照片,這是閩南式廟宇沒有的構件。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室內空間未開放參拜,遊客只能站在門口往室內外。
全部都是未上漆的原木,展現與中式寺廟全然不同的風格。
右側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中央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左側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工作人員正在整理大雄寶殿內部。
拜科技之賜,現在多了這個會自己動的小幫手,打掃起來輕鬆多了。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走到大雄寶殿的另一側。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一側的空間較大,可以見到側邊的破風板(山牆)與懸魚,還有美麗的屋瓦。
通常這裡也是裝飾相當精緻的位置。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正巧飛機即將降落,趕快拿起相機拍張合照。
後面幾個星期來到圓山一帶,飛機起降方向就剛好相反了。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回到鐘鼓門內側,可以見到採歇山重檐式屋頂,屋簷瓦當裝飾著二字三心紋圖樣。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太遠看不到屋簷瓦當,拉近一點點。
這時正在下雨中,不方便更換鏡頭,就將就點,繼續使用超廣鏡吧…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鐘鼓樓內有這麼一處玄機,原來可以架上樓梯,人就可以爬到樓上去。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鐘鼓樓的外側,從外觀上就像是不折不扣的日本寺廟。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移到到外側正面,如果只看照片右邊,或許會誤以為去了日本玩耍。
現今已經不流行偽出國,就不要再騙人了…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塊大砥石表面積約5平方公尺、高1公尺,1918年出土。
這塊大砥石在白聖長老任內題上「無住生心」,自1926年起就置於山門旁。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這是現在使用中的門,門上題字者大有來頭,看字就知道。
上方橫批是前監察院長暨書法大師于右任,兩側對聯是前立法院長黃國書。
大概是有這些大老相挺,
臨濟護國禪寺的日式寺廟建築才能安然度過二戰後拆除日式建築的潮流。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市區小旅行之圓山一帶散策篇

造訪當天,隨手錄了一段臨濟護國禪寺的縮時影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在每天下大雷雨的夏天,該去探訪那些久未造訪的地方呢?
還是繼續留在臺北好了!

2025-08-10 23:51 發佈
一直都很想去七海園區看看 謝謝
第一張照片就看到老狗手腕上的M01聯名G-SHOCK
也太搶眼

老狗出品的遊記,照片夠多看得很爽,還有影片有沉浸感

一定要收藏起來慢慢欣賞
去年底去了三趟臺北市立美術館,不是為了裏頭的展覽,而是恰巧三個小孩校外教學都安排相同地方...
好棒的地方
走取來很舒服享受 很不錯
還真的沒看過圓山別莊內部 感謝分享
老狗5550 wrote:
今年的夏天可說氣候大...(恕刪)


台北市立美術館....

小學的課外教學去過兩次
如果跟著老台北人去兒童樂園舊址晃晃,應該滿有趣的~
好久沒去這些地方逛逛了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不久前去過一次,對我輩中人(5年級中段班)都是熟悉的過往,年輕人可能不懂當年國家的風雨飄搖;民國70~80年間花博公園所在仍是一片違建,近幾十年來台北變化真的巨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