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情是這樣的,如果不是前一天從花草店裡買下了幾盆多肉植物的話,今天或許不會搞到這個時間還沒吃晚飯,一切都要從美好的星期六早晨說起,通常我應該是在苗栗老家陪女兒的,不過因為她陪她媽回娘家去了,所以我有一整天的時間來想想該做些甚麼,一早起床後便想起了那幾株多肉盆栽,還找了幾個木盒子想把它們放進去,並且美美的擺到向陽的窗邊,沒想到這個簡單的動作,難度還是超出了我的能力...
先是將三盆植物捧在手上時忽然想要拿剪刀剪掉盒子上的麻繩,然後又沒想到可以先放下滿手的盆栽再來剪,最後在頑強的麻繩斷掉那一瞬間,三株可憐的小植物飛上了空中經歷了蒲公英種子的一生,過程雖然美麗,但是三盆培植土卻沒有塵歸塵、土歸土,而是直接潑在自己身上與臉上,所以從一大早我那停不下來的清理就開始了。
話說在前頭,我並不是很常打掃房子的那種人,說確切一點在沒人要來,或是自己實在是受不了的前提之下我並不會特別去整理房子,那只是一種癖好,一種「順便」 的個性,既然掃了地,那何不拖拖地呢? 既然拖了地,那何不整理一下桌子呢? 整理完又要洗拖把,那就乾脆浴室廚房都好好洗刷一番,等到連自己也洗完了,還要去把那些培植土收集回來,將三株可憐的小植物重新種回去,這一來一往居然也耗到下午四點了!?

看了看窗外昏黃的天色心想既然打掃完房子了,稍微瞇一下應該也不為過,所以那一天最後的記憶就停留我在沙發上坐了下來,而且喬了一個最舒服的姿勢...
只不過再次睜開眼睛...
窗外竟然全都黑了,仔細想想...
「現在是幾點?」
「現在...還是星期六嗎?」
「我睡著前在做些甚麼事!?」
等等! 現在先不要起床!!
沒錯! 不要起床,要繼續睡下去,要不然該怎麼度過這漫漫長夜呢!??
這個愚蠢的想法沒有維持多久,沒頭沒腦多餘的睡了七小時後,有些生理反應還是要面對,那就是肚子餓了...
因為房子很空曠,深夜很寂靜,肚子的抗議聲就特別清晰,沒過幾分鐘我屈服了,把燈打開後至少乾淨的房子很舒服、很好面對,但
是隨後就想起了家裡沒有存糧可以吃了,看看時間已經午夜十二點,這時間除了便利商店還有哪裡有東西吃呢?
過了幾分鐘懶洋洋站了起來,心想這下子睡也不是吃也不是,穿上外套和鞋子拿著機車鑰匙就這樣渾渾噩噩的出門了...
很快的來到了家附近一間便利商店,我站在飯糰冷藏櫃前看了三分鐘,大夜班店員早已經懶得理我捕貨去了,看著一個個三角形的飯糰,包裝在一層塑膠膜裡面,缺乏色彩也看不見食物的原貌,便是標籤上印著高檔食材像個美女一樣在對我招手,但我的潛意識還是告訴自己:「這不是食物...這不是食物...」更別提一旁那些再30分鐘就要扔掉的微波食品了...
沒有錯,對於一個一日沒進食,卻半夜還願意穿著羽絨外套出門找食物的人,不能因為懶或方便就屈就了,今天整理完房子,也算是一個洗滌生活的行為,趁著成就感還在我想驕傲一點,便利商店的飯糰雖然可以填飽肚子,但無法帶給我滿足感,它們不是食物,充其量只是填充物。
走出便利商店我呆站了幾分鐘,馬路上的車流已經明顯變少了很多,這時還有東西吃的我想應該只剩晚收的夜市了吧!?
忽然腦海中靈機一動,那何不到一橋之隔的南機場夜市看看呢!? 那裏的東西風評不錯,而且假日觀光客多應該還有幾攤沒關的吧!?
於是我又再度騎上機車,很快的在飛奔到了南機場夜市,很慶幸的雖然外圍一些店家都熄燈了,但是往裡面一些燈火通明人也不少,連著名的來來水餃都開著呢!
我像一個行走沙漠多時看見綠洲的人,不由自主的微笑了起來,睡了七小時的慵懶此刻一掃而空,精神整個大好,很快就被股茂盛的蒸氣吸引住了,走近一看立刻浮起了記憶,那是一個去年帶女兒來吃過的黑輪攤,因為種類豐富形狀眾多,那天小孩子吃得很開心,
而且蘿蔔湯還是免費無限的。
我站在攤子前面機靈效率的老闆娘很快的勺了一碗湯給我,並且問:「來喔!看看要點甚麼喔!!」我回頭看了一下客滿的座位,滴咕著還沒找到位子是要我端這碗湯去哪裡!?
但是說歸說,反應還是很聽話的開始點餐,滾燙的方形九宮格裡一顆顆黑輪正努力地冒出頭來,好像是活的一樣,讓人忍不住想要每種都吃,我對老闆娘說:「我要苦瓜封、黑輪,蛋丸,還有甜不辣,再來個三絲丸好了...」
然後我捧著湯,見到剛好有對情侶離開了馬上去佔位子,一坐下因為天氣很冷立刻喝了一口湯,當黑輪湯道入口中的那一瞬間,我的整個味覺都醒了過來,蘿蔔的香氣,魚漿的甜味順著喉嚨下去味道卻竄了上來,配上一小搓芹菜讓煮了一整天的湯保留一抹清新的感覺,這個時間來對了,太早來還喝不到這碗好湯啊!!
這時外場的阿姨看到我放下湯碗走過來說:「湯還要嗎?」我馬上點頭如搗蒜。
看了一下四周,這時候還來夜市的幾乎都是年輕人,看來像我一樣不正經吃的人還真不少哇!
那個阿姨回來的時候,連我點的黑輪也端過來了,一起擺在桌上看起來卻不如在九宮格裡好吃,我夾起一塊黑輪送進嘴裡,小時候期待的滋味就出現了,那種一串10元自己看要加甜辣醬還是番茄醬的回憶,現在那種小推車已經看不到了,而黑輪卻成了越來越高價化的小吃,再沾了一下他們這攤自己調過的醬油膏還有粉紅的海山醬,醬油膏的部分是很棒的,既不奪走黑輪和丸子們的風味,因為加了蒜泥跟砂糖味道還不錯,倒是那個粉紅色的海山醬就搞得人不明就裡了。
海山醬印象中是發源自福州,以糯米、糖、鹽、味增等主要原料製成,用來沾炸類或海鮮,例如吃天婦羅時就很常看到,但是這裡的這個粉紅色膏狀物,除了吃得出一定有糖跟鹽以外,卻吃不出其他的成份,印象中在北斗和彰化吃肉圓時也見過,但是感覺再沾這個有點太甜而且不自然,我不喜歡...
一路吃下來,發現這家黑輪攤生意好不是沒有原因的,除了那個湯很迷人以外,他們的黑輪、竹輪、丸子類不論種類或規格都不是在超市、市場裡常看到的,也就是說這些東西可能是自製不然就是訂製品,味道不錯而且口感也比較Q,算是好吃的了。

可是我一路黑輪、蛋丸、三絲丸到苦瓜封吃下來還是吃出盲點了,怎麼...黑輪與甜不辣和蛋丸除了形狀不同,味道是一樣的!? 而苦瓜封裡面的肉和三絲丸不只味道一樣,連顏色都一樣!? 而且口感一路都是Q的話最後我不禁納悶,這是魚漿做的嘛!??
算了...或許是我剛睡醒以早餐的味覺來吃消夜本來就是個誤會,再說都是加工食品還能期待什麼呢!? 將盤子裡剩下的黑輪吞了吞我就準備離開了。
走出南機場夜市,有別於夜市裡面街道上已經人煙稀少了,看著百公尺外便利商店燈光,發現胃雖裝了黑輪但心卻沒有滿足,我還能再吃...
好吧! 這次我承認是我自己策略錯了,身體需要的是正餐,我卻跑來吃黑輪,算是吃休閒食品,當有了這想法同時腦子裡浮現出了米飯。
對啊!! 一開始就該是米飯啊!!
其實我不是不愛吃麵,只是小時候走路上學每天都要經過大片綠油油的稻田,鄉愿告訴我若大家都漸漸愛吃麵包、愛吃麵,那辛苦種稻的怎麼辦!? 所以平常我一定都吃米飯。
只是這個時間...
飯、飯、飯,在深夜裡好吃的一碗飯該去哪裡找呢? 我是知道幾個賣計程車司機清粥小菜的地方,但是如同我先前說的,漫漫長夜我就是有時間去尋找,有時間回憶...
等等...回憶!?
想到了回憶兩個字,我趕快跑去牽車,然後往承德路的方向奔去,我想起來了!! 在剛剛上來台北工作的那時候...
那一年我退伍,為了成為一個西點麵包師傅,來到台北當學徒,那個過程當然是擔心和緊張的,特別是永遠忘不了來到台北的第一天,我住進了一家位在中山北路上的麵包店頂樓一個堆滿雜物的房間,當第一眼看見那個房間的時候滿屋子的蜘蛛絲,地上桌上被灰塵覆蓋成同一個灰色,快垮了的兩層上下舖還有發霉的床墊,想必屋頂還是漏水的,一個木板牆之隔外有兩顆大冷氣機水塔整天都在運作,只要店裡沒休息在屋子裡就別想睡覺,頓時我差點沒掉頭就回家去了...
年輕的我當下不敢抱怨,在老闆走後還是乖乖的去提了好幾桶水,就跟今日一樣,慢慢從地板、桌面直到牆慢慢的擦,等到該洗該清理的都整理完以後因為肚子餓,還搞不清楚台北道路的我在晚上11點到處亂走,記得經過現在已經關門的衣蝶百貨,不知道要去哪裡,直到走到了一個叫寧夏夜市的地方...
然後我就想起來了...
那一年建成圓環拆除了...
那一年發生了921大地震...
還有那個晚上我吃到了一碗飯...
一碗讓我沒有收拾行李回家去的飯...
找好機車位走到寧夏夜市的尾巴,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多久沒來了,滿路都是中國、韓國、還有日本遊客,望入眼簾雖然熱鬧許多,卻見不到當年建成圓環周邊的老台北人,這裡之所以特別是因為整條寧夏路都是圓環時期打下基業的攤商,不僅是種類,連口味都還守著老台北人的記憶。
走過一輛輛遊覽車,人聲鼎沸到凌晨想必是許多外國人喜歡來的原因,不過我一邊走不自也有點擔心,生怕整頓後的寧夏夜市老攤已經不在,也怕因應觀光化記憶中的味道已經變了。
還好只前進約十公尺就稍稍放心了,炸芋圓還在、烏龍麵也還在、遠方的麻油雞、郭魚湯都還在...
然後就見到它了...

與那年一樣的招牌,一樣的營業器具,還有攤前那一寮長椅,甚至是氛圍居然都還在,熱騰騰的蒸汽,那一天我就是坐在這裡的吧!? 那一鍋美麗的蛋黃透過樓空白鐵板放置在湯頭頂端加熱,熟與半熟僅僅是取決生意好不好,生意差當然就煮熟了,那時我就是被這個吸引過來的。
再往裡面看就看到四宮格的醬汁,按照慣例一格是滷肉兩格是赤肉咖哩,這反映出了他們原本的營業環境,附近幾所學校下課了,飢腸轆轆的學生湧進寧夏路,煮幾鍋大白飯配合這兩種醬汁,一碗飯一勺醬,庶民美食就上桌了,便宜又極有效率,而且只要幾個銅板就能吃到一碗滿足。
這攤只賣兩種飯兩種湯,飯是滷肉飯、赤肉咖哩飯,湯是蛋包瓜子肉湯與赤肉羹,符合了我對「很厲害」 小吃攤的定義,不需要菜單洋洋灑灑一大堆,就跟許多好吃的蚵仔麵線是一樣的,好吃就是好吃,一食一味打天下其他都是多餘的!

這一餐我點了熟悉的滷肉飯,當然我也吃過赤肉咖哩,不過他們的咖哩說真的只能說是照著教科書做的,我吃過許多更棒的,大多時間我還是來吃滷肉飯,湯選的是蛋包瓜子肉湯,這個湯非點不可,它不但實踐了越簡單做,就越難做到出色的真理,他們的湯就是十分出色,也十分簡單,說穿了其實是煮肉羹的湯,因為上面煮蛋所以總是飄有一點蛋花,而脆瓜是罐頭,也就是隨時隨地買得到的那種大紅大桶蔭脆瓜罐頭,而罐頭湯竟然也成了湯頭的成員之一!!
我在老闆的背後坐下來,四周都是中國客說的話我都聽得懂,看了一眼價目表這十七年來只漲了五元,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畢竟物換星移物價也是回不去了,只是男老闆不是以前那個,但是看似十分眼熟。
我點的飯跟湯不到三分鐘就端了上來,一顆黃澄澄的半熟蛋呈現在我眼前,蛋白是不完整的,這已經見怪不怪了,因為一顆顆的蛋打在鍋子頂端的隔板上,客人點了以後要把它們分割裝進碗裡,有點像是班乃迪克蛋的做法,只是這樣一來蛋白總不是完整的,我立刻喝了一口湯,那個滋味實在很棒! 組成它的成份簡單到不行,風味卻好喝的不得了,我一飲而盡旁邊的阿姨也是立刻問還要不要加湯。

加湯的片刻,那碗令人朝思暮想的滷肉飯也來了,那白米飯的部分粒粒分明,水分較少也就是俗話說煮的比較「粒」這是理所當然的調整,因為水分少比較會吸收滷肉汁,整體口感會更入味,划了一大口飯之後,因為刻意使用一個比例的豬皮,整個華麗的膠質還有那滿滿的甜鹹香充斥口中,實在太好吃了!!
我想起了一個在地人的吃法,又再扒了幾口但是只固定吃同一點,這時有個中國大媽注意到我特意的吃法了,睜大眼睛看著我,這下我更得意了,心想:「我來賣你個乖!」將那碗飯吃出一個缺口後,我在他的目光下用湯匙撈起了那個半熟蛋放進缺口中,然後用筷子弄破蛋黃,這時大媽忍不住開口了!
大媽:「原來這顆蛋是這麼吃的啊!!?」
我笑著回應她:「是啊! 我這樣吃十多年瞜!」
語畢幾個中國客互相看了一眼,然後幾乎同時動作跟我一樣,將半熟蛋放進飯裡打破攪在一起,我很自豪的暗自在心裡說:「這下才讓你們體驗到台灣了!!」
沒錯! 在過去那個年代,吃到熱騰騰的飯,有肉味還能加顆蛋,不論工人、學生、廣至販夫走卒 ,這碗飯都不只是小確幸,而是一份完整的幸福!! 是個繁忙大都會勤奮小市民的縮影。

吃完飯喝完湯,這下我真正感受到不只是填充,而是身心都滿足了,唯一搞不懂的是自己為何隔了這麼久才再來,美好事物其實很容易追尋,只不過我們往往被標價制約了,感覺花越多錢的東西越美好。
在付錢的那一刻我才認出了老闆,而且十多年前就見過他,每次來都見到他制服未脫就幫忙攤子,當年的高中生如今也扛起家業了,這樣很好!! 總要有人把老台北人的味道傳承下去!!
一碗鼓勵過我的飯,一點消逝中的追尋,走之前又回頭看了一眼那個攤子,很快我又會再來的!!

PS:除了原有的連載,若想繼續看下一篇食記,請在留言中告訴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