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商場這20多年的變化,胖可是一一的看在眼裡,從小時候常到華山車站(光華橋後方),看著那南來北往縱貫線鐵道(現在市民大道)的火車,後來華山貨運站的停用、鐵路地下化、市民大道的興建、到現在光華橋的拆除,這附近的變化可以說是相當的大。
而位在橋下的光華商場,也因為光華橋的拆除,搬遷到金山北路及市民大道口,繼續營運著。

說起光華商場在胖小時候的印象,是一個充滿舊書氣息的地方,當時還沒有平民化的 "電腦",不知幾時開始的,可能是離台北工專 (現為台北科技大學)很近吧,當時電子科系正在強強滾的時候,光華商場出現了幾家電子材料行,那時不止是台北工專的學生會來買,光華已經不只是舊書市而已,已經成為大台北市中心最大的電子材料集散地了。

在電子科技進步的帶動之下,電腦這個東西漸漸的走向平民化,光華商場這也因地利之便的關係,開始有了專門代客組裝電腦的店家,光華商圈產生的群聚效應,讓光華成為台灣叱吒一時的最大電腦零件組裝集散地。

胖的第一台電腦,也是在這裡買所謂 "光華牌" ,當班上有電腦的都還是 80386,在那邊為了要不要加FPU (80387) 或者是用FPU模擬軟體傷腦筋時,我當年可是一次攻頂,買 INTEL 80486 DX33 ,再加上8MB的RAM,完全沒有這個煩惱。 (胖念的科系要用到 AUTOCAD)

不知是否就這樣迷上了電腦組裝,從買下這第一台電腦後,在學的期間,平常日下了課就是在光華打混,周末通常是到一樣已經被拆掉的中華商場,而小小的光華商場在那裡當然不敷使用,在光華橋下的八德路,變的是電腦經銷商的兵家必爭之地,整條八德路,從光華橋到忠孝東路間,幾乎都是電腦經銷商。
光華商場是這商圈中,營業項目最為豐富的一個商場了,除了電腦及周邊外,唯一有賣新舊書的也是光華商場,另外還有運動用品,電池專賣,當然影音光碟也是佔了很大的部份。

除了八德路兩旁外,在TVBS樓下的現代生活廣場,則是比較新的電腦商場,裡面寬敞明亮,有別於光華商場內峽小擁擠的感覺 。
現代生活廣場內,是以電腦及電腦周邊為主,進幾年來數位產品的盛行,數位相機 PDA等等東西,都在這麼可以買的到。

印象中,這處地下商場,被戲稱為雞蛋糕地下室,因為靠新生南路出入口處的人行道上,有一個長年在這賣雞蛋糕的小販。

印象中以前這個商場的名稱是 "台北國際電子商場",幾時改為 "光華國際電子商場" ,胖則是不清楚。
這個商場內賣的東西,除了大部份都有的電腦及周邊外,還有電子材料及無線電等等,是這個商場較特別的營業項目。

彩虹3C賣場,在全台灣的一些縣市當中,就像NOVA一樣,都可以看的它的蹤影,這是一個比較新的3C電腦賣場,產品線以電腦3C為主。

最後這一塊商場,應該說是臨時攤位,大慨是只有周末才會來擺攤,主要是賣台灣各地的農特產品為主,算是光華商圈的一個另類賣場。

從光華商圈的變遷,到後來NOVA的掘起,在我重回新的光華商場,這裡並沒有因為新的商圈形成而沒落,反而是彼此互相的把市場作大了,雖然舊貌已不復見,但是光華商圈的生命力是永不停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