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北臺灣又是個陰天,更是令人鬱卒2。
盼呀盼的再過一週,終於到了放假的星期六,而且還是好天氣。
這天,家人一早就來到基隆辦事情,
老狗又正巧看到朋友分享在FB上的「鈺刺身丼—握壽司」…


「鈺刺身丼」這家小店就在仁愛市場內。
於是請家人辦完事後就留在基隆覓食,
老狗自己則是搭著公車來到基隆會合。
於是有了這場基隆市區市場內的美食之旅!
當走上仁愛市場的二樓,才知道這裡的攤商這麼的五花八門。
可說吃的、用的、還有需要的服務,在這座規模不算小的市場全都可以滿足。
所謂「一站式」的服務,仁愛市場在37年前就已經實現了。
常看老狗分享旅記的朋友,不要以為老狗只會走一些老頭子才會去的地方。
偶而也要試試好吃的,看看新鮮的,不是嗎?
這篇旅記除了記錄了仁愛市場中的食肆之外,
還在若大的市場內走了好幾圈,記錄了其他的攤商。
真正走一回,才能體會到什麼叫「五花八門的市集」。
附帶紀錄陽光下的「基隆鬼屋」—林開郡洋樓。
其實它真的不是什麼鬼屋,只是多年無人居住、使用。
頹廢的外觀加上網民的穿鑿附會,配上基隆多雨的天氣,
讓這棟位在黃金地段的老屋散發出一種「生人勿近」的氣氛。
不過在冬日豔陽下,應該只會感受到老屋受到高架橋壓迫的委屈而已。
老狗是從臺北市區搭巴士來到基隆的,一下車就見到位在臺灣島東北端的國門—基隆港。

不同的機器拍出不同的白平衡,上面是O家E-M5 MK3 + 8-25mm F4.0的效果。
下圖是老狗的新手機—紅米Note11S的超廣角鏡拍出的效果。
如果只是在手機上看縮圖,真的看不出太大的差別。
(謎之音:那花3萬多買8-25mm F4.0是錢太多嗎?)

事實上,微單眼的變焦鏡頭還是有好用的地方,比如說一些畫面的細節...等等。
雖然說紅米Note11S已經可以拍1億畫素的相片拿來縮圖,
但畫面解析度不會有微單的鏡頭來的好!。
試試站在海洋廣場裡拍遠方的船隻與長榮桂冠酒店,就可以看的出來。

另一邊是2015年啟用的第五代基隆火車站建築,與第四代車站並列。

把鏡頭拉遠一點,可以見到許多利用好天氣出門走走,看看海景的遊人。

仁愛市場離基隆港只有幾分鐘的步行路程,
而市場下的停車場在用餐時間之前,早就車滿為患。
因此我們把車停在東岸廣場地下停車場,走個5分鐘就到了仁愛市場。
仁愛市場是2棟很有規劃特色的現代建築所組成,於1986年10月完工啟用。
這個位置在日治時期原本分屬2個不同性質的建築物。
日治時期的福德町、元町(約今之愛二路、愛三路與仁四路所圍成的區域,也就是東側),
由基隆顏家(顏雲年)、林家(林熊徵)及辜家(辜顯榮)捐款,
申請府設立「財團法人基隆博愛團」,
以「為建築家屋以貸附,及維持慈善救恤諸事業」為宗旨,
並興建租賃予社會底層臺灣人居住的平價住宅。
這棟建築在1922年落成,稱為「基隆博愛館」。
此為一棟三樓水泥磚造大樓,總坪數共467 餘坪。
一樓作為店舖,二樓以上作為住家,
一樓有24戶,二樓有38戶,三樓有90戶,共152戶,
並附設公共炊事場、運動場、以及庭園。
據1934年調查,基隆博愛團共居住約一千名苦力、舢舨夫、小商販、日雇勞工等。
做為社會底層工作者的棲息空間。
而另一邊,由今之愛一路、愛二路與仁四路所圍成的區域,
則曾經是基隆市最大的蔬果批發市場,舊稱福德市場,老一輩都稱為大市場。
「基隆博愛館」在國府接收後,仍然做為社會住宅出租。
一直到1980年代,這棟三層樓建築日漸衰敗。
1980年代,基隆市政府提出改建計畫,於1983年動工拆除改建。
順帶將仁愛市場也一併納入改建,成為兩棟相連的多目標用途大樓。
1986年10月完工後,一、二樓作為市場,三樓以上至十樓為國民住宅。
因此至今仍保留有社會住宅的特性,或許也因此而造成市場內攤商的多元化。
仁愛/博愛市場在愛三路、仁四路交會口處的立面,
可以看到做為市場的一、二樓較為凸出,三樓以上則是往內退縮。

走上二樓的小吃攤商市場,才發現這裡面真是人聲鼎沸。
上午11時半就有這麼多人在吃午餐…


市場裡真的是「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
中式、日式、西式、甜食點心,應有盡有。

轉個彎又見到賣海鮮料理的。
可能是因為鄰近崁仔頂漁市,這裡賣的海鮮幾乎都是以生魚片、日式料理的方式來呈現。
喜歡吃生魚片、海鮮丼飯的朋友來這裡準沒錯。
不但選擇多,而且保證新鮮。

除了中式、日式外,也有像這樣帶文青風的攤位,像這家是咖啡店。
更厲害的是市場內還有老派風格的咖啡店,想知道長什麼樣,請繼續看下去。

從愛三路入口走進二樓,走了好長一段時間,終於找到了今天的目標。

這家「鈺刺身丼」的生魚片握壽司相當有名,以魚肉新鮮又大塊著稱。
老狗就是看到朋友在FB上分享的實體照片後,默默的把他們放在心中。
趁老婆到基隆辦事的機會,帶她來大快朵頤一番。

「鈺刺身丼」的位置已經靠近愛一路高架橋旁。
換句話說,我們整整橫越了博愛/仁愛市場。
窗戶的造型相當有時代感。近四十年前,這樣的造型設計算的上前衛。

「鈺刺身丼」的座位並不多,就分布在攤位外。
要點餐前得先抽號碼牌,排隊候位,等到坐到位子後再點餐。

至於有什麼好吃的?
座位前方吧台上方有一整列的選項,請自行依喜好選擇,

一旁還有這一些,屬於丼飯類的。

側面還有塊黑板,寫的是隱藏版料理。
也就是今天從漁市場進了什麼就賣什麼的意思。

「鈺刺身丼」貼在另一面牆上的手寫菜單,和剛剛寫在攤位前黑板上的大同小異。
我們一到就發現有許多食客在排隊,
所以先拿號碼牌,利用排隊的時間慢慢研究要吃什麼。
反正等座位的時間好長一段,可以慢慢想。
但是對老狗而言,大部分是無緣的生食,就不考慮了!
等到拿到菜單,直接訂熟食就是了!

等餐的事就交給老婆和家中小子去處理,老狗逛市場去。
平平是賣握壽司的,怎麼這家生意差那麼多?

轉個身看到這? 啥鬼?竟然是美容護膚坊?
換個通俗的說法,就是傳統理容院,連三色旋轉燈都出現了。

這麼開放式的理容院,服務項目和價位全寫在天花板下,老狗還是頭一遭見到。
而服務項目之五花八門,還有「腋下毛」這項,也是頭一次見到。

再轉個方向,傳統小吃、訂作衣服、黑毛豬同聚一堂…


傳統臺式小吃攤當然也不缺席,旁邊就是兒童木馬,更是一絕。

這家大概不做帶小孩的大人生意。
不然小孩剛吃飽,立馬吵著「坐馬馬」,這挑戰太大了…


臺式小吃出現了,傳統素食當然也要出現。

走著走著看到另一家日式料理,幾乎座無虛席。
查了一下資料,是「峰壽司-峰鮨日本料理」。

又見臺式小吃,而且還是混了日式的臺灣風味日本料理。

這又是另一家日式料理,算一算這是第四家了。

這家的日式料理不同於之前那三家,還有照片中這麼大一條魚呀?

然後,中國北方料理也來湊一腳。

這就是老狗所說的老派咖啡廳,強調「虹吸式」…

現在年輕人會玩「塞風」的應該也不多了吧?

回到了剛剛上樓的地方。在入口處這家,門外排隊的人還真是多。
大概都是來體驗「什麼叫男子漢」的吧?


從另一邊的通道往回走,又看到許多不一樣的攤商。

這種在老狗老家叫「飯桌仔」的攤子,在基隆也出現了。

賣的菜色相當多,有點像自助餐,但很明顯的是菜色比一般自助餐高檔。
一般自助餐那有這麼多種魚和小卷可以選?

又經過剛剛那一家日式料理,也就是「峰壽司-峰鮨日本料理」。
才短短的十多分鐘,座位上的人好像換了不少。
不過依然座無虛席。

正好遇上兩位妹子在拍食物的照片,趁機偷拍一下。
光是用看的就令人覺得肚子默默的餓了起來。
回去跟老婆說下回換這家試試…


鯊魚煙好像是基隆特產,老狗在臺南從沒吃過這種食物,一直到上來北部念書才吃過。
如果怕日式料理太精緻,吃不飽,還可以來份「歸化過」的日式料理…


當然也可以換個口味,吃另一種日式料理—鍋燒麵。

不過老狗還是覺得自己比較適合這個啦!
像這樣的「飯桌仔」在市場內有好幾家。

走個幾步,反差相當大的文青料理出現了。

拍張近照,是很精緻的西式點心。
沒想到這市場內的餐點還真是五湖四海,各地的都有!

這又是另一種日式料理,鍋燒麵外的另一種麵類選擇。

還想吃麵嗎? 鍋燒麵、拉麵統統不夠看,來碗牛肉麵吧!

粗的麵條吃不夠,換細的麵線如何?
豬腳麵線,走近一點就聞到清燉豬腳的香味。
喜歡此味的人很喜歡,嫌棄的人應該避之為恐不及…


市場內除了吃的和理容店外,還有賣衣服的,還有指甲彩繪店,夠神奇的!

另一家理容兼美甲店,專業的美甲椅、洗頭椅都出現了!
只是在這麼開放的空間做美甲和「電頭毛」,實在令人難以適應。

市場內還有宗教信仰中心,要求財記得來這裡…


賣吃的還沒看完,還有燒烤店呀!
猜測是賣剉冰轉行的,因為冬天賣冰,還是在基隆,不改賣別的活不下去…


在另一個位置的壽司店,看起來是已經本土化的臺式壽司。
如果加上他們,算是第五家日式料理店。

這家店賣的是啥?小姐們的飾品吧?

女兒一通電話打來,報告排到座位了,回去點餐!

什麼都沒點先上這個?


我們四個人點了四份餐,外加一份軟絲。
這樣的價位算不算便宜,看看後面的照片就心理有數了!

先上桌的是五味軟絲($230),光是用看的就覺得很好吃了!
紅米Note 11S拍的照片比較能看的出軟絲在那裡。
軟絲肉相當鮮脆,新鮮的象徵。
- E-M5 MK3+8-25mm F4.0
- 紅米Note 11S
這時來了兩碗湯,是握壽司套餐的配菜。

不要小看這味噌啺,裡面有不少魚肉。
做生魚片切下來的邊邊角角全都在這裡面了!
據享用的家人表示相當鮮美,齒頰間留著魚油的香氣…


老狗不吃生食,所以點了比目魚鰭邊肉丼飯。
這樣小小一碗要價$350,看似不怎麼划算。
真正吃下第一口比目魚鰭邊肉,那種大比目魚特有的焦香氣味入口後,
才能真正感受到口袋裡的錢並沒有不見,
只是變成了味覺上的記憶,令人一再回味…

- E-M5 MK3+8-25mm F4.0
- 紅米Note 11S
魚腹灸燒丼飯($420),上面舖著滿滿魚腹肉。
不過它們是半生熟的,所以給家人享用。
據說用「鮮美肥嫩」來形容不為過。
紅米Note 11S拍的美食照,顯然銳化的過頭了點,黑豆都發亮了…

- E-M5 MK3+8-25mm F4.0
- 紅米Note 11S
然後是握壽司套餐A($320),光看這場面,挺壯觀的!
鮪魚、鮭魚、紅魽、軟絲一字排開,魚肉都比壽司大上許多!
紅米Note 11S拍的照片色調討喜些,和實際有點落差。
- E-M5 MK3+8-25mm F4.0
- 紅米Note 11S
握壽司套餐B($460),多了那個好大一片的星鰻,還有貝柱小黃瓜軍艦!
- E-M5 MK3+8-25mm F4.0
- 紅米Note 11S
來看看這些握壽司們的特寫。
軍艦壽司上有魚卵和海膽,小黃瓜壽司上有貝柱。



散壽司裡面有好幾種魚肉。

吃飽了,離開前又經過這家「奇軒」。
門前人潮相對少了許多,或許下一次來試試!

這時女兒發現有位喵星人,牠的食物好像和其他的喵不同…

怎麼吃那麼好,吃吻仔魚呀?

然後還在市場內發現牛排館。
這仁愛市場還真是包羅萬象,真的什麼都有。

還有手扶梯通往一樓生鮮區,行動不便的話還可以搭電梯上樓。

我們因為搞不清方向,所以從愛一路方向走出市場。
旁邊就是東岸高架道。

在往回走到東岸停車場的路上見到這棟知名度頗高的老屋。
它是林開郡洋樓,位在基隆港邊海景第一排。
外觀為西方古典樣式,很可惜的是棄置至今,形同廢墟。

走到接近東岸停車場處遠望,可以發現面港口這一面的五開間都有商家進駐。
轉角處則因為被高架道遮蔽視線,閒置當中。
或許將來有機會開放參觀吧!

仁愛市場的位置就在基隆市區裡,市場下方就有停車場。
如果已經滿位,可以停到東岸停車場去。
如果搭公車或火車,步行到這裡應該在10分鐘以內。
有機會到基隆玩耍的話,不妨到這座很有特色的市場內探探險吧!
保證吃的飽飽而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