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我知道在01分享都要有很大顆的心臟,無論是在甚麼版面,老實說LEICA版應該算是相對PEACE的地方。其實出發點只是在於透過這個平台,可以認識更多同好,也可以讓大家知道彼此對於器材收藏或是創作理念的交流。

延續上一篇比較偏建築的分類,這篇我挑的多是室內的題材,邏輯相同,就是垂直水平而已。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出國少不了博物館美術館,這裡是奧斯陸的美術館,左右雙消點的構圖只要抓垂直線即可,這裡利用柱子當作參考。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丹麥國家銀行,Arne Jacobson的作品。距離夠的話其實35mm也可以拍出不錯的空間感。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瑞典攝影博物館開到半夜一點,真的非常酷。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大家都認識烏松設計的雪梨歌劇院,但比較少人知道他在自己家鄉丹麥設計的教堂。21mm在這裡還是免不了有點變形(看照片下方的水泥地分割線)。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我很喜歡在室內拍街道,因為會有很強烈的剪影。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如何在室內拍一張曝光正確(常常室外正常室內全嘿,或是室內正常室外過曝)的照片,對於沒有螢幕的M10-D來說真的是憑運氣(因為技術不好)。我其實完全忘了這張怎麼測光光圈快門多少了...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透過鏡子也是我很喜歡的取景方式。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要抓到我兒子奔跑又要抓垂直水平,當然還要對焦...實在是很累。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這大概就是一張曝光失敗的作品,當然如果進電腦拉一下(我不會用,完全是聽說的)應該會好很多。

萊卡的空間與建築拍攝|室內篇
其實歐洲很多房子本身因為老舊,根本就沒有垂直水平,所以要靠梁柱都做垂直水平有的時候是無效的,像這次在北歐住的Airbnb有間居然高齡400年,某間農舍200歲,可以支撐到現在真的不可思議。

透過萊卡,旅行變得更有趣,希望很快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design is everything
2019-10-14 17:16 發佈
hungpotung wrote:
我知道在01分享都要...(恕刪)

看完大大室內、外建築拍攝,學了一課
之前出國旅遊只要遇到建築(歐洲更多),睜一眼 閉一眼不想拍(其實是不會拍,哈)
原來是要抓垂直線
室內拍街道,感覺很有創意
請教大大~
M9跟M10D一樣沒螢幕、分隔線,如何對齊垂直線?
謝謝
dahshin wrote:

看完大大室內、外建...(恕刪)

沒有 LV 要拍垂直線,就是用人體內建陀螺儀,讓感光元件垂直地面囉。以前我用 M9 的時候小小心得......
來添磚囉!
M240+21mm F1/3.4

室內光源複雜的情況,一般建議曝光 under ,因為後置可以拉回來。過曝通常難救。問題是我不會後製。所以通常都是 +1 格:



日本某美術館電梯廳。有水平線與垂直線可以參考,所以拍攝難度不高:


日本林業大學校,CLT 構造的教室。曝光左右為難,最後決定讓窗戶過曝一些,保留室內所有木材的細節。


林業大學校教室走廊。垂直線保持垂直,加上21mm的空間張力:



純日檜興建的博物館。利用投射燈製造星芒,增加畫面的趣味性與平衡感:



圖書館的書報閱覽室,明顯可見現場帷幕鋁框在畫面上沒有呈現垂直,失敗作品:


幾乎沒有垂直線可以參考的情形下,靠電子水準儀抓的:


很漂亮的樓梯,值得一拍再拍:



火車站旁的公廁:
chungcho wrote:
沒有 LV 要拍垂直...(恕刪)

謝謝chungcho大大教導
「人體內建陀螺儀,讓感光元件垂直地面」
小弟我研究半天,還是沒法了解,可以請大大補充一下?謝謝
再請問~
M9、M10好像沒有電子水準儀
要外加的意思?

ps 大大圓形書桌拍得很好看,感覺幾乎沒有變形,身臨其境
謝謝
dahshin wrote:

謝謝chungc...(恕刪)

大大不敢當。M9沒有電子水平儀,M240 內建就有。打開此功能後在 LV 狀態時會顯示在機背螢幕上。
 小弟以前使用 M9 時,只能靠 RF 視窗跟自己的手感,想辦法讓感光元件垂直地面。這樣垂直線就不會出現消點了,會在畫面上呈現出均為平行的直線。以上供您參考。
看到這麼多美觀怡人的建築物, 真想有一天也去玩一玩, 不過像我們這些苦命人也許要等到退休後了...

有些問題也想請教一下, 室內拍攝, 如果遇到很多垂直線, 可是彼此又不互相平行, 要如何選擇最好的垂直線?

室內拍攝是鏡頭重要還是機身重要? 這和L/S/O/C/N/P 家相機有什麼分別嗎? 是不是以有輔助垂直水平系統的會相對更方便些?

如果要用到全幅廣角到14/15/16mm 等地步, 那麼是不是一定會有大幅度的變型? 要如何降低這種問題? (沒有錢買修正廣角鏡頭).

室內和窗外的強烈對比, 是否用HDR會比較好? 是否閃光燈沒什麼做用?

最後要如何避開人物? 就算避不開, 要如何拍才不會顯得切手切腳?

小弟最近要去拍Open House Chicago, 也許要多學一些建築物拍攝方法才能不負此行... 謝謝回答!
ching43202 wrote:
看到這麼多美觀怡人的...(恕刪)



看到這麼多美觀怡人的建築物, 真想有一天也去玩一玩, 不過像我們這些苦命人也許要等到退休後了...

有些問題也想請教一下, 室內拍攝, 如果遇到很多垂直線, 可是彼此又不互相平行, 要如何選擇最好的垂直線?
>>>請教不敢當。
>>>既然是垂直線,一定會互相平行。所以要儘可能使感光元件垂直地面,拍出來就會平行。
>>>我個人通常會選擇貫穿全螢幕,而且靠近螢幕左右二側的垂直線當作基準。這樣方便判斷是否平行螢幕,左右都平行通常全畫面就OK 了。

室內拍攝是鏡頭重要還是機身重要? 這和L/S/O/C/N/P 家相機有什麼分別嗎? 是不是以有輔助垂直水平系統的會相對更方便些?
>>>鏡頭重要。因為小弟我不太會後製,而且鏡頭的變形可能不止一種。所以我會優先選變形小的廣角鏡。
>>>哪一家好?我當初買 Leica 21mm F 1/3.4 M 鏡 ,就是看上變形在當時市售同焦段鏡頭中數一數二的小。現在各家都出無反,鏡頭群重新設計,我就不知道是否有變形更小的產品推出了。
>>>有輔助垂直水平當然會更好。不過我個人更想要這種螢幕,抓垂直會更容易些:(XD)



如果要用到全幅廣角到14/15/16mm 等地步, 那麼是不是一定會有大幅度的變型? 要如何降低這種問題? (沒有錢買修正廣角鏡頭).
>>>用SKRWT修正。便宜易用!

室內和窗外的強烈對比, 是否用HDR會比較好? 是否閃光燈沒什麼做用?
>>>HDR 非小弟專長。不過閃光燈有二個問題:一、空間大就補不了光。二、補太多或 HDR 要如何保留現場光的效果?非小弟專長。不過室內跟戶外差不多亮的話,會不會怪怪的?

最後要如何避開人物? 就算避不開, 要如何拍才不會顯得切手切腳?
>>>小弟只有三招:一、耐心等到沒有人。二、耐心等到不會切手切腳。三、用單腳架將相機高舉過頭,這樣只有頭肩,效果也不錯。

小弟最近要去拍Open House Chicago, 也許要多學一些建築物拍攝方法才能不負此行... 謝謝回答!

>>>野人獻曝,見笑了。祝旅遊愉快,張張美照!
dahshin wrote:
謝謝chungcho...(恕刪)「人體內建陀螺儀,讓感光元件垂直地面」

再請問~
M9、M10好像沒有電子水準儀
要外加的意思?


說實在話, 價格幾乎是日系相機1-2倍以上卻沒內建電子水平儀 (日系頂級系列都是標配?)

我還真的是很不屑 Leica 這家公司的做法

m9 還可說是第一代數位全片幅技術不到位, m240 有內建電子水平儀算是趕上日系相機的水準

沒想到 M10 竟沒內建電子水平儀, 還真是傻眼啊

至於 c大說的人體內建陀螺儀, 我也只能說Leica man 拿來自嘲剛好而已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