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來打算攜帶Leica S 006出門,但考慮到這次主要是參加會議,額外攜帶一大台相機,負擔勢必過重。因此決定改帶Leica M9-P,鏡頭只有Zeiss 35mm f1.4。所有的照片全部為一鏡到底,ISO 80。此外,照片均使用LR調整明暗,對比,飽和。

這次搭乘荷蘭航空,目的地為德國柏林。途中在阿姆斯特丹機場轉乘。此為阿姆斯特丹機場的某個烘培坊賣的三明治,聞起來真的蠻香的。

抵達柏林 (Berlin)。當時的天空蠻戲劇性的。

柏林的Tegel機場

柏林火車站一景

正要駛進柏林火車站的捷運

柏林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保持戰後的樣貌,提醒世人戰爭的無情。

從KaDeWe百貨前拍攝威廉皇帝紀念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與其他街景。

柏林著名的購物街(簡稱Kudam)一景。

漢堡(Hamburg)火車站一景。

從漢堡車站搭車前往歷史著名的漢薩城市:呂貝克

漢堡火車站。當天剛好有同性婚姻遊行。

漢堡果然是大城,車站內來往的人潮。

呂貝克(Lübeck)。有機會到德國,這個地方非常值得一遊!!

呂貝克著名的赫爾斯登門 (Holstentor)

另一個角度欣賞赫爾斯登門


呂貝克街道上的藝術品

呂貝克的建築特色:紅磚系列

呂貝克的木偶劇場博物館

木偶劇場博物館

木偶劇場博物館全景

呂貝克

呂貝克

呂貝克市中心一景

呂貝克的市政廳。這個建築特別使用黑磚,正好與其他市內的紅色建築形成明顯的對比。有其獨特的味道。

市政廳的一景

市政廳一景

市政廳上的銅塑

呂貝克一景

呂貝克一景

位於德國中部城市艾森納赫 (Eisenach) 的瓦特堡 (Wartburg)。馬丁路德於此將聖經翻譯為德文。

瓦特堡一景

瓦特堡一景

艾森納赫的另一個景點:巴哈故居(Bachhaus)。這張照片的場景為重塑巴哈當時的工作室。

巴哈故居現為博物館,二樓為巴哈體驗館,可以聽聽音樂,了解巴哈家族史,當時的音樂發展,以及當時的樂器等。

十八世紀的樂器,做工很細膩。

十八世紀的樂器

艾森納赫市中心。其實這個城市很小,可看的景點不多,大部分的遊客都是為了馬丁路德與巴哈而來。對於歷史與音樂有興趣的人,確實值得一遊。

艾森納赫市中心

艾森納赫市中心

艾森納赫的一般市街

萊比錫 (Leipzig) 火車站內的小吃攤。在這裡轉車前往中部城市耶拿。市中心就在火車站前,因此決定搭乘一個小時後的班車,趁這段期間到市中心繞一下。

古典且優雅的萊比錫火車站

萊比錫火車站東側

萊比錫市中心。因為適逢星期天早上,所以市街上顯得冷清。




萊比錫大學主樓。原址為大學教堂。因為二戰關係,大學主樓被炸毀,透過當代的建築形式重新表現當時的教堂形象。

萊比錫舊市政廳一角。

德國中部的大學城耶拿(Jena)。同時也是蔡司光學的發跡之處。

耶拿市中心一景

耶拿的城市教堂(Stadtskirche)

耶拿市景。

耶拿大學。前身為蔡司光學的大樓 (西元1928年左右),也就是蔡司發跡的地方。耶拿曾經因為蔡司公司而富有,但也是因為蔡司而為二戰時聯軍的轟炸對象,將當時德國的光學中心摧毀。

耶拿大學 (原蔡司光學大樓)

耶拿大學 (原蔡司光學大樓)

學校餐廳

東德時期的建築。兩德統一後,很多城市歷經重建,這種建築形式已經慢慢減少。

市政廳

市政廳前的市集

市政廳前的市集

市政廳前的市集

耶拿大學創建者:選帝侯及撒克森公爵約翰•腓特烈一世。此大學創於1558年。浪漫主義的發起地,也是黑格爾,馬克思,蔡司的母校。

十七世紀時的大學主樓,目前正在整修中。站在這棟舊樓前,讓人不禁遙想前人如何在此地激盪思想。


耶拿大學哲學系館

諾曼之家(Normannenhaus),1843年成立的體操協會。

從旅館到市中心的必經之地。

在德國若擔心餐廳太貴,想要吃點平價,而且有肉有菜的食物,那就是這個了 Döner Keb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