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眼間,一腳邁入錢井深的世界即將邁入第十個年頭
跟我略有熟識的人都知道
在下選購相機的先決條件絕對不是參數、重量、兼容性云云
顏值!顏值!顏值!
諸如DF、Xpro2、Em5mk2、Rd1
有興趣的可以翻翻在下過去的拙作
[開箱] 與你相遇的100個小日子-FujiFiim X-pro2
[開箱] 夥伴,替你物色了新衣暨DF兩年後使用有感
【E。R】Gariz 相機皮套 for OLYMPUS E-M5 mark ii 開箱
一路上跌跌撞撞
從一開始的入坑Pentax,後來接續體驗了Canon、Nikon 、Olympus、Fujifilm、Panasonic、Epson等等,幾乎各大品牌都玩了一圈
唯獨你-Leica
是時候了
在Leica M10發佈的前幾天將你帶了回來
為什麼不考慮M10
主要是時機不對,剛發佈時,價錢肯定虛高到不行
以及.....
機頂沒有刻字阿!!!!!
實在無法接受光凸凸的機頂
我可以沒有小紅標,不能沒有刻字阿

您看那美美的機頂蝕刻,叫人怎麼能不愛上
於是在挑選數位Leica的時候,就把沒有蝕刻的非P系列給剃除
雖然我知道可以送回原廠刻字,不過想到一來一往的時間,算了還是別這麼麻煩
原先在M9-p及Mp240之間天人交戰數回合
遲遲無法定案
But人生總是有很多的but
原先這台M-D typ262剛出來的時候
我也跟大部分的人一樣各種XX
哇靠,Leica要騙錢也不是這樣的吧,拔掉螢幕還比較貴
什麼回歸攝影的本質,乾脆學Rd1連過片桿也裝回去阿
諸如此類.....罵一罵之後也就不當一回事了
在此期間
我入了台Leica M3雙撥

期間也拍了些不少自己滿意的照片





但由於金牛座的小氣個性,每按一下快門都可以聽到銅板飛出去的聲音
心中的小惡魔又開始Murmur
要是能有台可以插記憶卡的m3該有多好
靠X,這不就是你當初譙到半死的M-D嗎.....
其實M3用到後來,也漸漸的不依賴側光表
拍出來至少也有9成以上的成功律
於是開始認真研究M-D這台相機
首先對於我數位Leica的基本要求有三點:
1.機頂必須有蝕刻字體
2.必須是黑機(想說M3是銀機換換口味)
3.一定要可以漏銅(隨著歲月的沈積,一道道的漏銅傷痕彷彿就是男人的刀疤,超帥Der)
沒想到~疑也太剛好了吧,全部滿足。
那,就決定是你了

首先,這是個盒子

湊近點看,沒錯,而且是BP烤漆!!

跟其他的數位Leica一樣的包裝

M-D就躺在裡面

你好!M-D

各種說明書
配件也都差不多久不拍了
接著來到重頭戲
這是為了妝點M-D而添購了這兩樣小玩意

指柄&牛皮背帶

首先指柄的部份

上機後手感非常的好,不會有搖晃感

人機一體Level up
接著是背帶的部份
雖然這回已經相當的有誠意,附上了Monochrom那款的黑色皮革背帶

但整機連同背帶整個黑七媽污的不是我的風格

這次選擇的是友站聯名款的紅黑皮革背帶

非常搶眼的減壓肩墊

比原廠好一點的地方是接環處多了片皮革墊片

細節也處理的很不錯

裝上小巧可愛的七枚
這就是我盼了近十年的組合阿(拭淚



哪台數位,哪台底片,如不是攝影愛好者
還真是一時半刻也分不出來

說說近一個月的使用感受
原先對於把螢幕拔掉這件事多少有些疑慮
測光不准怎麼辦?沒對到焦怎麼辦?沒有那精美的jpg直出風格檔怎麼辦?
這些對我現在而言,好像也都不是個問題
很享受這攝影的純粹
只要專注於觀景窗內的影像
按下快門,剩下的就回家再說吧
且由於少了顯示螢幕,續電力貌似有好一點
通常出門一整天,也不致於拍到沒電
當然,使用RF的拍攝節奏也跟用單眼不太一樣
之前看過有前輩形容的很好:
單反及單電的取景光路與成像光路是一致的
單反就是看到你想拍的影像
單電則是看到的就是你拍出來的影像
而旁軸則是取景成像分離
旁軸使用者既是參與者(成像光路)又是旁觀者(取景光路)
既是配角(成像光路),又是導演(取景光路)
等待你想要的畫面走到你預估的走位,再按下快門
旁軸取景拍攝的醍醐位,許多人為此痴狂
就以下面這張做個例子
在觀景窗中已經可以預估畫面上的狗會從左跑到右邊
此時就先調整好參數
靜待狗走到光線明亮之處,再按下快門
雖然不是一張多驚人的大作
但自我的成就感不驚油然而生
這可能是使用單眼時比較無法體會的



由於近期比較忙碌,只有些給毛孩子溜時的影像,如樣片太解毒還請見諒














最後,由於M-D太美,忍不住幫他擺拍了幾張
湊合湊合的看吧














感謝您耐心的看到最後
我們下次見:)
Eternal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