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5的片幅相機世界,50mm是各品牌相機的基本焦段,主要是50mm相當近似人眼的視覺效果,構圖上較直覺,變形也不至於太誇張,所以很多初學者也以選用此焦段鏡頭當入門鏡,個人本身便是如此。而多數廠家也以此焦段來展現其光學技術,所以在50mm都至少有一顆優異的鏡頭。當然,不意外,Leica在M系統的50mm焦段發展史上算是演化最多代,而且系列最完整,可從Noctilux、Summilux、Summicron、Summarit,一直到Elmarit系列都可以看的到它的身影。
其中50mm Summilux-M是最常拿來做為紀念套組所搭配的鏡頭,而通常是配合機身來修改外觀塗裝或是鏡筒材料。於2015年初 Leica發表了專為新聞記者Lenny Kravitz設計的紀念套組,內容包含Leica M-P與兩款經典紀實報導鏡頭35mm Summicron-M 及50mm Summilux-M,機身與鏡頭皆以鋅銅合金做為基礎材料並採用Black Paint的塗裝方式。特別是,50mm Summilux-M鏡筒外觀又以1959 年第一代外型來設計,鏡組當然還是承襲現行版本的設計。當然這樣外觀修改並不是第一次,於2005年Leica曾發表LHSA MP-3 Black Paint Edition,所使用的50mm Summilux-M也是使用第一代外型與現行的鏡組,而當時所搭配的是Leica MP底片機身。
在發表Lenny Kravitz紀念套組沒多久,Leica又同步發表了Leica Summicron-M 35 mm f/2 ASPH霧黑版以及 Leica Summilux-M 50 mm f/1.4 ASPH霧黑版,其外觀與用料與Lenny Kravitz紀念套組皆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塗裝方式,改採Black Chrome的霧黑處理,全球限量各500顆,而序號依正規產線排序並無特定序號區間。
【內文】
於本文所要介紹的是Leica Summilux-M 50mm f/1.4 ASPH Black Chrome版與現行Silver Chrome外觀比較。以特點來說,現行Leica Summilux-M 50mm只有黑色陽極氧化(Black Anodized)和銀色鍍鉻(Silver Chrome)版本,而這次推出的霧黑版鏡頭,增加了不少特點:
◎ 具有 1959 年第一代 Summilux 鏡頭花形的對焦環及光圈環等的經典外觀
◎ 鏡頭的對焦環英尺的字體部分,採用紅色塗裝有別於現行Black Anodized的黃色塗裝
◎ 包含金屬製鏡頭蓋及復古圓形金屬遮光罩
註: Leica對材料與塗裝常見大致有這幾種
◎ 黑色陽極氧化(Black Anodized): 鋁合金,陽極氧化處理
◎ 銀色陽極氧化(Silver Anodized): (鋁合金或鋅銅合金?),陽極氧化處理
◎ 黑色烤漆(Black Paint):鋅銅合金,烤漆處理
◎ 黑色鍍鉻(Black Chrome): 鋅銅合金,鍍鉻處理
◎ 銀色鍍鉻(Silver Chrome): 鋅銅合金,鍍鉻處理
◎ 鈦金屬: 有兩類,整塊鈦合金鑄造或切削(如:MP與M7等鈦版),以及合金鍍鈦(如:M6與D-LUX 4等鈦版)
由於鍍鉻處理是很不環保,漸漸不被使用,所以新型的鏡頭都改陽極氧化處理,特別是銀鏡,如Noctilux 0.95,至於材料是用鋁合金或鋅銅合金這就不知道了,因為新型的銀黑鏡重量都一樣了
首先,在外紙箱部分尺寸就有明顯的差異,Black Chrome (下)顯然比Silver Chrome (上)來的大,外紙箱顏色也不太一樣,在Bar Code部份就沒有太大的變更,只是在新鏡的最右側多了生產日期。

在外盒部分,圖樣與文字描述的配置原則上是相同的,在上方有鏡頭資訊說明,可以清楚看到,一個標有silver chrome finish (左),另一個則是black chrome finish (右)。在下方可以看到公司資訊,都是Made in Germany無誤,但眼尖各的位是否有注意到不一樣的地方?是的,生產地點是不一樣的,個人手邊的Silver Chrome是3年前購入的,當時工廠還在Solms,而2014年Leica工廠又搬回公司成立的原址,所以Black Chrome產地就是Wetzlar。
另外有點不一樣就是保固,已由原本的三年變成二年,只不過代理商名字從斯密德換興華就縮水了,明明本質上都還是同一間公司,算起來日本的公司貨比較優,鏡頭都有5年保固說。

在外盒的另一面可以看到鏡頭的側繪圖,Silver Chrome還有6-bit圖樣,新的Black Chrome盒子上就沒有看到了,可能是早期數位資訊轉換化期間為了區分新舊版之別,現行生產的鏡頭,6-bit算是標配所以就不需標示了。

在內容物部分,Silver Chrome相當簡單,包含鏡頭本身、鏡頭蓋、鏡頭皮套、保證書、說明書、檢驗人簽卡等。

Black Chrome就豐富許多,除了Silver Chrome的內容物外,還包括外掛的金屬遮光罩、遮光罩外蓋以及金屬的鏡頭蓋等。

在尺寸方面,在未上光罩與光罩全收的狀態,兩個鏡頭高度與直徑都是一樣的,根據官方資訊,高度為52.5 mm ,直徑約為53.5 mm,而第一代的真正的高度則為46mm,我想是有將鏡組的尺寸考量進去。
這邊刻意照背面,可以發現蝕刻在鏡頭的資訊,現行正規版應該是”LENS MADE IN GERMANY”, 而Black Chrome版則承襲第一代寫法”LEICA CAMERA WETLAR MADE IN GERMANY”,在新廠生產的好像都改成這樣寫。

這邊可以更明顯看到Silver Chrome鏡頭背側的資訊,為”LENS MADE IN GERMANY”與物料碼”11892”。

Black Chrome鏡頭背側的資訊為”LEICA CAMERA WETLAR MADE IN GERMANY”與物料碼”11688”,個人覺得這個物料碼還不錯,有點『一~路發發』的諧音。

若是將Black Chrome遮光罩掛上,可明顯看出比Silver Chrome高出不少,光罩環上一面標有”LEICA CAMERA WETLAR MADE IN GERMANY”,另一面則有”M 1:1.4/50”字樣。(註:忘了把Silver Chrome內置光罩拉出) 。
在這,有個地方個人稍覺得失望的是,在刻度尺上在m的右側都會有一個Secret Code Number,來說明這顆鏡頭的真正焦距,而在Black Chrome居然消失了,從第一代就有的記號為什麼就取消掉了,網路與官方網站上的DM照片都還有標呀,實物卻不見了,真是難以理解。

兩顆鏡頭因為鏡組都是一樣的,所以光圈全開看鏡筒內也一致。但個人肉眼看覺得鍍膜的顏色稍微有些變化,Silver Chrome帶有多一點綠色的反光,而Black Chrome則帶有多一點紫色的反光。

光圈全收相同可以看到9個葉片,前鏡組固定環相同刻有”LEICA SUMMILUX-M 1:1.4/50 ASPH.”字樣,只是濾鏡的口徑不一樣,Silver Chrome為E46,而Black Chrome沿襲第一代為E43。

光圈收至f 5.6的樣子。

Black Chrome的遮光罩是全金屬的,相當的沉重,約60g,應該是鋅銅合金,而鏡頭本身重量為400g,加總起來為460g,這部分跟Silver Chrome的重量是一樣的(正規Black Anodized為335g),Leica這方面對於重量設計也有考量到,相當注意細節。

鏡頭蓋也是金屬的,重量約30g。光外觀看起來就相當的厚重,約2mm的厚度,手感模起來不是一般的鋁合金,想必相同也使用鋅銅合金。

鏡頭蓋前方則有Leica字樣。

【結語】
最後是個人感想,Leica這次真的是佛心來的,推出CP值這麼高的紀念鏡頭,為什麼這麼說?前面文章已經說明了兩顆鏡頭的粗略比較,大家通常會認為Black Chrome售價絕對會比較貴,但當看到官方的售價絕對會嚇一跳,售價居然比Silver Chrome的還便宜,這也是個人會狠下心敗了一顆來收藏,若有興趣收藏的朋友不仿可以考慮看看。這篇文章只點出個人對兩鏡的主要的差異比較,許多技術資訊官網都可以找的到,就不多描述了。
獻上二鏡合拍照與Black Chrome獨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