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展場看了 A7R II 不由地想到下一代的 M 不知道會端出什麼菜??
我最期待下一代的 M 能在觀景窗中能有類似 Fujifilm X-Pro 1 的 Hybrid 的的概念,有 OVF 跟 EVF 合併的新式觀景窗
並且 提供 Zoom Finder 的功能而不只像是 Fuji 僅有二個倍率
同樣的 連動測距結構能大幅升級,不只視窗的倍率可以有多樣倍率,連動測距的測距點也可以同步改變尺寸
ex:
在裝上 90mm 與 21mm 在聯動測距黃斑所佔整體影像的比例差異是很大的,這在望遠端的對焦有一定的障礙,
他對焦點相對於望遠的畫面尺寸來說太大了,要改善這點不是觀景窗放大倍率增加就可以解決的。
會有這樣的期待完全是對相位對焦覺得不習慣,縮了光圈,對焦的準度也會失準,特別是曾在黑暗的室內拍過一段動態的舞蹈後,對於 OVF 的速度、準度以及在快門釋放時可以無間斷關注在被攝者上等等的優勢完全不是 EVF 所能給予的。
第二個是希望能有大一點的儲存緩衝空間即快速的儲存速度。 M9 的連拍速度對於拍攝人像、動物來說真的太慢了,按個幾張就得等等等。憑空錯過很多畫面。 M240 好些可是也不足,快門按的密集一點也一樣得等等等
至於畫素等我倒是覺得夠用了如果能在色彩深度上再更進一步,讓整個色彩階調更為綿密,在高ISO時能有更佳的表現,倒是很高興見到的方向。
倒是 操作介面沒有太大的想法, M 就是 M ,弄個觸控面板我反而不習慣,就請讓 M 在這個電子世代保有它自己的樣子,一直能在攝影的最初上表現到最好。
各位前輩的期待會是什麼呢??
                                    
            那用此CCD+現有LEICA M的模組套用應該是可行的吧??
不然某部分同意樓上說的買A7R II替代也可.若年底發表的NEW M還是CMOS
那應該很難吸引M240 user想升級的慾望吧??
我想要 Leica Q 的機身,隨時觸控選擇焦點,
如果採用CMOS,ISO 6400~12800 堪用是基本要求,
如果採用CCD,ISO 3200~6400 必須堪用,
5000萬畫素,機身防震、螢幕翻轉,
重要的是影像質感要討喜,
最好內建經典負片、正片的模式,
每隔一段時間就開放新口味下載,
此外內建Leica Store模式,
可以購買多元化的數位底片,
熱門下載排行榜:仿柯達、富士、Agfa、IR之類的。
Wifi連線之後,能自動詢問是否更新韌體,
以及出現即時推播:
限時限量$1.99下載新上市的數位底片、
觀賞每週票選得獎作品......等等
也不知道2030年相機世界會是如何變化?

現在A7R II 賣台幣九萬多,對新世代的M已是一座高牆,
一切就看德國工業4.0如何與電子巨擘攜手演進了。
http://www.northzart.com.tw ; 
http://northzart95.pixnet.net/blog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