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Leica M-E 台灣有貨了 ~ 價格也出來了~~ 開始賣了


以 " 數位徠卡 " 的來說.....徠卡小弟我只用過 X2 ( 松下的就別提了 ).....後來出掉換D800...直到前陣子的Photokina發表了入門款的M-E.....價格也相對便宜些.....心中惡魔又蠢蠢欲動...

看網上消息說9月底10月初各通路開始鋪貨.....就想去試用看看...(M9...M9-P 徠卡工廠已經停產了...最後一批出貨在8月底)..但M-E沒有試用品...都是要賣的....但 M-E = MP&M9-P..就拿了M9-P 隨意拍了幾張.....反正都同一片柯達CCD.畫質就不再提了..很多資深大大都比小弟我這不專業的更清楚的很....

但就我自己而言....M-E 看久了...其實還挺耐看的...它的綠色...就像是比較偏向學校教室裡頭黑板的那種綠色...配上可樂標LOGO....旁邊沒型號數字...沒USB..沒框線播桿...但其實...就算沒這3樣..對我自己來說沒也差...反正..用徠卡本來就是回歸攝影本質....想不同風格..LR軟體方便的很!!

售價方面..如圖片所示 $192000~~~~以全新的數位全幅M機.(就當做另一種 M9)..低於20萬的售價..各位覺得O不OK?....其實也就看個人經濟能力了.....至於搭CMOS.新的M...預計明年初會有貨吧!!

Leica  M-E 台灣有貨了 ~ 價格也出來了~~ 開始賣了

Leica  M-E 台灣有貨了 ~ 價格也出來了~~ 開始賣了

Leica  M-E 台灣有貨了 ~ 價格也出來了~~ 開始賣了

Leica  M-E 台灣有貨了 ~ 價格也出來了~~ 開始賣了

Leica  M-E 台灣有貨了 ~ 價格也出來了~~ 開始賣了



2012-10-09 16:06 發佈

相機三爽派師承韓國妹請各位攝影前輩多多指 wrote:
以 " 數位徠卡 "...(恕刪)

當leica開始這樣做時候,後面這些數位機身價位變動幅度就會慢慢和其他日系電子產品接近。

在KODAK現在狀況,不曉得後面這些CCD後續該如何?

後面LEICA M對於RF鏡頭效果是否可以轉移到LEICSA M-E

diffusionless wrote:
當leica開始這樣...(恕刪)


我想一方面是改用CMOS...成本也下降些....但其實柯達也有2400萬全幅的CCD....只是如今的柯達狀況.....看新聞...又要再度裁員!!~~~徠卡大概以後也不會再用柯達的CCD吧...除非東山再起!!.....另外一方面降價...我想是基於平價全幅的趨勢吧....我認為這時代終究會來...今年只是個開端....無反FF終究會出....又可以萬用插...或是理光全幅M模組...尤其是" 富士古典全幅機身/富士發色搭徠卡鏡頭 "...到那時候...徠卡就該當心了!!
Leica M-E 應該還是採用CCD
Leica new M才是採用新的CMOS
事實上Leica new M如果以歐元報價來看 是比M9P還要貴的
我猜也許在台灣上市的價錢可能還是繼續往上飆

相機三爽派師承韓國妹請各位攝影前輩多多指 wrote:
我想一方面是改用CM...(恕刪)

fuji光是aps感光元件對於rf鏡頭表現還是不如gxr,因為本來fuji在感光元件uv/ir與微鏡頭等設計就沒有說針對RF鏡頭,這部份也和焦距設計有關,已經有不少討論。
即使其他無反系統做到35mm,也不會使用專門針對RF特性去修正。

所以基本上,個人認為RF鏡頭最後歸屬,還是在LEICA,RICOH或著ZEISS這幾個是專門針對RF鏡頭廠商機身。
在之前樓主在弱弱的問......這些鏡頭買齊的話....大概要多少錢啊???,個人最後結論還是這些專門設計還是表現較好。




CCD在低ISO訊號品質上還是比較好許多,只是耗電 雜訊控制較難,而無法像CMOS每個畫素都有自己位置獨立放大系統,可以做隨意局部曝光等,在加上本身有專利設備製造問題,全世界只有幾家可以生產,LEICA把比較低階M-E使用CCD,而高階M使用CMOS,是優也是缺!


反正好鏡頭先入手,機身就算新機上台價位,但是當用戶越來越多,可以選擇數位機身也越來越多時候,價位趨勢是會越來越明顯!
不懂來請教!想知道萊卡數位機子,保值性如何?會不會3-5年週期就非退休不可?
diffusionless wrote:
fuji光是aps感光元件對於rf鏡頭表現還是不如gxr,因為本來fuji在感光元件uv/ir與微鏡頭等設計就沒有說針對RF鏡頭,這部份也和焦距設計有關,已經有不少討論。
即使其他無反系統做到35mm,也不會使用專門針對RF特性去修正。...(恕刪)

Fujifilm X100是有使用LEICA M8/M9 RICOH GXR的蕊片設計方法增加邊角進光量

但是X100那片SENSOR是別廠製造的

富士相信自己X-PRO 1的X-Trans CMOS sensor加上軟體校正可以有優異的畫質出現~但這還是很日系相機的畫質呈現!一片平坦較無立體層次的純淨色塊
我相信LEICA M Tye24(NEW M)最主要是為了高感度的苛刻條件才採用CMOS
而且是新設計前置放大濾鏡的歐洲製CMOS

http://www.azosensors.com/news.aspx?newsID=4741

NEW M就等明年3月了~不過我猜28mm 35mm 也該有動作了!
lowt865162 wrote:
不懂來請教!想知道萊...(恕刪)


保值性不錯...但前提是 " 純血統的徠卡 "~~~若是松下的就不用去想保值與否(甚至是貼牌鏡頭也一樣).....當初我的M6出掉還有5萬~~那時候就換了CANON 60D....而且我的M6還是最普通~~小盤0.72版的.....M6到現在都幾年了..賣掉還夠我換C家的中階單眼....更別說鏡頭了.更是保值!~~~但數位徠卡要賣...除非有管道...否則就我自己的經驗...一般玩家不會考慮花這麼多錢...因為就算是二手價..仍夠你買別家全新機種...但玩的起徠卡的用戶....至少就我自己知道的...他們可以接受二手M鏡頭...但不太會考慮買二手的M機身...比如二手M9...他們會寧願買新的M...所以比起機身...鏡頭保值更好...至於時間的話...徠卡..又或著該是說德國人的風格...做事情就是照既定計畫...慢慢來.不趕...就是3年囉...3年發布一次新機.
價錢 還是一樣得嚇嚇叫啊~

我 還是只能 在旁邊 的傻笑

angy2729 wrote:
Fujifilm X...(恕刪)

micro-lens作用是在於color shift與失光等部份,而超薄型IR/UV則是在於短鏡後距斜向光線穿過到達感光元件會有微量焦平面彎曲問題,特別是在越遠距時候鏡後距越短越會有問題。

偏心微鏡片對於這部份修正,在這部份還是未能修正足夠,新型設計應該就快差不多。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