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Fujifilm X Pro 1


Fujifilm 的 X-Pro 1 在國內上市了
有鄉民打算入手的嗎?
現在雖然常拍底片M機
但是對於數位M機仍然有一絲牽掛
一直以為M9的價位簡直是不合理到極點
想說以日本人的電子和半導體實力
135片幅的數位RF機應該可以很快以合宜的價格上市
截果到目前為止, 不論是技術或是價格......還是只有M9獨霸
M鏡的低入射角, 還是造成現今影像感應器的困擾
摩爾紋, 低通濾鏡, IR, 邊緣的micro lens,....似乎都還是技術與成本的門檻
這次Fuji 推出 APS-C尺寸的 X-Pro 1, 也擺明了會推出 Fuji 版的 M mount 接還
但最終機身售價也要五萬台幣
也許以目前日本實力和市場考慮, 推出135片幅的RF數位機, 可能也是要10萬台幣以上

繼續拍底片機去....(雖然柯達不出正片了...)
2012-03-07 11:2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fujifilm X Pro 1

JL wrote:

Fujifilm...(恕刪)


RD1之後也是沒有下文了
不知道福倫達怎麼不考慮這塊市場

有過片桿的感覺還是比較習慣阿
XD
對岸不少人已經在用了
看來效果似乎不錯
只差轉接環未發行

個人認為富士的色彩是一絕
如果轉接使用起來不太差
應該也會有人買單

畢竟能接m的現在只有m9m8和nex m4/3
能有多一個選擇是好事

在加上號稱媲美全幅的細節(聽說的有待驗證)

期待網友的分享了

目前日系EVIL機 or 135全幅+大光圈廣角的做法就是儘量使光線入射角平行於光軸
缺點就是鏡頭變得碩大或沒有辦法同時使用濾鏡+遮光罩~即便是M4/3也是如此
甚至NIKON14-24放棄前置濾鏡環
CANON16-35標準變焦口徑加大
LEICA M24/1.4A或更廣鏡頭也是犧牲同時使用濾鏡+遮光罩取得體積上的協調
廣角的死罩門光斑鬼影即便使用任何MRCUV也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LEICA很早在底片世代就建議不使用保護鏡提升拍攝畫質!
M鏡用在一般全幅感應器的邊角畫質恐怕會比底片更慘
別忘了還有GXR
目前用到現在 感覺還不錯
至少G21在上面沒什麼紅邊問題
你是C家 對!我是C家(CONTAX) 你用L鏡 對!我用L鏡(LEICA) XD...
JL wrote:
嗯Fujifilm ...(恕刪)


M9和新的鏡頭價位有點高,體積有點大,成像還能接受,進步空間...超大
與其現在投入,花了幾十萬,M9也不像是可以用五年十年的機器
這期間的攤提其實很可觀

XPRO雖然長得像M或G了,其實他還是1.5X APS,拿來接M鏡的對焦也大概只有傳統人工對比對焦
而且XPRO系統的鏡後距比NEX還短,XPRO的感光元件平面比較像是在機身厚度的正中間部分,所以轉接M的接環也厚

M機M鏡,至今機械上最勻稱的搭配/畫質上最好的表現還是底片阿..
錢就省著繼續享受底片的畫質吧

剛剛再仔細看了一下 Xpro 的試拍照
基本上很....富士的感覺
但是那個底片模式
Velvia 沒有那麼 Velvia 啊...
Provia 也不像底片的 Provia 啊....

GXR 也只有 APS-C 而已
畫質會出問題的, 就是大於APS-C面積的那些地方啦


繼續拍底片去
JL wrote:
嗯剛剛再仔細...(恕刪)


為什麼富士眼中只有半調子的正片模擬呢? (我買了X100)
雖然數位感光元件和正片的色階呈現比較像,但是負片的亮部是我永遠無法捨棄的毒癮阿
來個Reala還是400H模式吧,再不然X-TRA我也超高興了
看來XPRO1是否能吸引M接環一族的青睞

還要觀察看看

畢竟現在入手的人不多

機身也不算便宜

轉接M 鏡後 對焦是否方便

等等

就轉接來說 NEX是便宜而且方便的方案

但是缺點是乘1.5倍 還有它的發色

XPRO1我看亮點是畫質 機身質感 高ISO

不過是不知道到底大家認不認同他的亮點了


請問有確定消息可以接m鏡嗎?
謝啦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