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一種可用來破除器材迷思/迷失的練習方法 (小弟個人的看法)

偶然之下, 小弟想跟版上的前輩大大們,
分享自己一個看法, 這純粹只是小弟個人自己的思想,
想藉此參考各位先進前輩們的看法與意見交換,
沒有其他想論戰或是給大家造成不好觀感的意思....

僅是小弟觀察許多小弟自己周遭愛攝影的朋友們,
普遍存在一種對於鏡頭的選擇疑惑, 譬如:
同樣一顆35mm/f1.4, 福倫達的跟LEICA的價差就11倍之多,
但是究竟以創作攝影作品的本質來看, 到底它們差別在哪?

小弟通常若遇到朋友問我這個問題時,
小弟會提供他一個這樣的練習思考方式....

一種可用來破除器材迷思/迷失的練習方法 (小弟個人的看法)

其實很多人都是看鏡頭的名字之後, 就會先入為主的,
以 "鏡頭的地位" 來評判一個作品的生死!
這也不是壞事, 畢竟人的本性就是這樣

其實不乏可見, 在國外的論壇,
或是一些小型私人以攝影藝術作品呈現的網站上,
它們的作品, 幾乎不表明使用的相機與鏡頭,
因為使用什麼器材不是重點, 作品的欣賞, 創作理念的傳達...
誰管這是什麼器材鏡頭拍攝的, 更不可能在那放原尺寸圖,
以光學技術的角度, 以評判照片的規矩(曝光, 解析, 銳度, 色相, 像差...)
來評論一個作品的生死....

其實要打破這種器材的迷思/迷失, 有個方法很簡單,
有興趣的前輩朋友們可以試試看....

小弟曾帶著一捲底片裝在MP上,
在旅行(流浪)的路上, 就用這36張來創作一些作品,
鏡頭帶了七-八顆都是35mm焦段,
大致有八妹, 七妹, 35preA, 35cronASPH, 35luxASPH, CV35/1.4, CV35/1.2ASPH, ZM35/2
每拍下一張後, 就依照順序強迫換下一顆鏡頭,
因此36張拍完後, 這八顆鏡頭會輪流拍攝4-5次左右,
每一張的作品的內容取景構圖曝光, 都完全都不一樣,
唯一相同的就是都是35mm的角度焦段.....

回家沖洗後, 把掃描後的相片順序打亂,
看看自己在旅行流浪的過程中, 所拍下的所有照片,
如果你有能力依序在亂數編排的每一張都100%正確指出是哪顆鏡頭拍的話,
那才真正有資格評論這顆鏡頭怎樣怎樣.....

事實上, 你還會發現, 在這次旅行中所拍下的36張照片裡,
許多很好的作品, 居然都不是最貴的, 光學品質最好的鏡頭所拍出來的!!

為什麼?

因為不是說好強迫自己每拍一張就輪換一顆鏡頭(因為每一顆都是35mm),
因此每一次的作品創作時, 會被排到用哪顆鏡頭, 其實自己根本也不知道!!

而當下會拍出那張很棒的作品時, 其實取決的是 "當下的心情" 與 "思維意念",
還有當時的那種 "天時地利人和" 的一瞬間!!

好作品就這樣被拍出來了!! 而當下用什麼鏡頭??
是不是影響的關係微乎其微呢??
好啦,是不是,用什麼鏡頭的迷思/迷失就可以被打破囉?

這是小弟自己個人常用來分享給周遭攝影朋友的一種,
用實地練習與親身體驗的一種方式, 來體驗自己是不是有鏡頭的迷思/迷失的方法

偶然機會之下, 小弟想跟版上的前輩大大們,
分享自己的這個看法與練習的方法, 這純粹只是小弟個人自己的思想....

沒有其他想論戰, 或是給大家造成不好觀感的意思,
造成大家的不便, 還敬請見諒!!

謝謝賞文~~


2011-01-03 11:01 發佈
這樣分享心得是不錯,但是對牛彈琴就不應該!
filmlife0614 wrote:
在旅行(流浪)的路上 , 鏡頭帶了七-八顆都是35mm焦段,大致有八妹, 七妹, 35preA, 35cronASPH, 35luxASPH, CV35/1.4, CV35/1.2ASPH, ZM35/2...(恕刪)

這本身不就是一種器材的 選擇疑惑??

同一型號機身, 你若同時擁有4-5台
同一型號鏡頭, 你若同時擁有4-5顆

這樣反而是比較沒有器材迷思

靈光 wrote:

filmlife0614 wrote:
在旅行(流浪)的路上 , 鏡頭帶了七-八顆都是35mm焦段,大致有八妹, 七妹, 35preA, 35cronASPH, 35luxASPH, CV35/1.4, CV35/1.2ASPH, ZM35/2...(恕刪)

這本身不就是一種器材的 選擇疑惑??

同一型號機身, 你若同時擁有4-5台
同一型號鏡頭, 你若同時擁有4-5顆

這樣反而是比較沒有器材迷思


不好意思, 小弟沒說明清楚,
讓大大誤解原文的意思

小弟只帶一台MP,卻刻意帶了八顆M35鏡頭,
這並不是器材選擇的疑惑,
只是刻意為了做上述小弟所說的這個練習與體驗

PS:
小弟發此篇文, 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分享一個練習與體驗的過程,
不是為了做唇槍舌戰, 亦或爭個長短(你贏我輸)
其實要貼上來前, 小弟也猶豫許久,
因為在01論壇的風氣, 其實很快的也許小弟會被抨擊的很慘....

很抱歉給大家困擾了!!
以下小弟不在回文囉~

良藥苦口 wrote:
這樣分享心得是不錯,但是對牛彈琴就不應該!


管杯杯也來了!! 感謝前輩的意見!
其實小弟沒看懂前輩的意思是?

不過還是先說聲道歉,
小弟僅是單純持著熱忱分享的意念來發文,
其他討戰或是爭辯, 都不是原文的意圖...

sorry....


filmlife0614 wrote:
偶然之下, 小弟想跟...(恕刪)

好棒喔,一次擁有如此多的35銘鏡,相信花費了不少心思收集吧~
真是令人羨慕!!!

請繼續回應,也分享一些照片吧~

我承認我就是牛! 請對我彈琴!!!
在leica版談打破器材迷思,是今年聽到的第一個笑話。還滿好笑的。
sectionboy99 wrote:
在leica版談打破器材迷思,是今年聽到的第一個笑話。還滿好笑的。


不是的,這完全不是笑話
如果您有用心去瞭解小弟提供的那個練習方法與親身體驗,
再來說這是笑話, 也不遲

小弟會在leica單眼版發文, 是因為自己就是leica M的愛好者,
機身來講, 小弟從最早的開始M卡口的M3雙撥以至於最新產的MP都使用,
M卡口的35mm及50mm的鏡頭, 也使用不下十幾二十支,
原廠副廠講得到的鏡頭, 多半都碰過....(除了Noctilux-M)

就是因為小弟LEICA M器材接觸的多了, 才會有所心得,
才會提供原文上述的那個實驗的方法,
來親證一下所謂鏡頭對於藝術創作本質是不是有影響?
才會來探究器材迷思/迷失的問題....

因為小弟很多朋友, 只要一碰LEICA M,
就會開始迷失在LEICA或是, 存有對LEICA品牌的迷思,

其實很簡單的, 這些迷思/迷失都可以自己跳脫出來,
那就認真的探究一下自己作品產出的過程,
再回歸檢驗鏡頭影響差異大否?

如果對您的作品影響很大? OK! 那沒得選, 花在貴幾十萬都該買!!
但若其實本身盲猜之下根本察覺不出來, 甚至對作品的產出也絲毫沒有影響...
那麼, 自己是不是還陷入在徠卡原廠鏡的迷思/迷失?

只能自己捫心自問囉!

與其說是器材迷思/迷失,不如說需不需要花那麼多錢買到只有好那麼1點點。
我們知道做出東西的準度 95% 跟 99% 只差1點,但是這9%所需要的工可能比 0%到 90%還多
Leica討厭的地方就是他就是有地方比別人好...味道?顏色?手感?等等等取好異人而異
如果今天 review 上 leica每棵鏡都比 voigtlander 差,你想leica還會賣嘛
但換句話說Leica可能就是屬於有“匠氣”的東西
像筆,有 cross dupont momblanc parker 等等
他們跟20元的筆1樣的用途跟筆尖細度
why你還是買貴上1000倍的monblanc?
是因為寫出的顏色?滾珠的順度?筆的手感?,monblanc的地位?還是全部?
但是,字寫的好壞,還是您的右手..
人很奇妙,你不懂1樣東西,但是可以分辨他的好壞,
CKS 0.38 放在 parker 隔壁 Mikasa 餐具放在costco牌旁邊,大家沒有難度可以選出好的那個
不過離題了...
這個問題就像 Seiko VS Rolex 1樣無解,會買的就是會買,為了品嘗手工精緻度等等
也像小提琴,每位小提琴家都會追求 Strad , Del Gesu
但他們有好那麼多值得多加百萬美元去買嗎?見仁見智,我拉過
每個人看到的價值跟觀點都不同,無法那自己的去評論他人

filmlife0614 wrote:


不是的,這完全不是笑話

如果您有用心去瞭解小弟提供的那個練習方法與親身體驗,

再來說這是笑話, 也不遲

...(恕刪)


你不如按照你自己的練習方法,但換用C或是N的系統,“每拍下一張後, 就依照順序強迫換下一個品牌”,看看是不是價值只有一半其他系統其實可以拍的更好。


笑話是說在其他版可能還有“器材”迷思的問題,紅圈金圈,在Leica版,首先是品牌迷思。你跳出了嗎?你跳得出嗎?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