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RF相機的拍照方式
當然的也在能力所及的範圍之下慢慢的開始動M相機的腦筋
最近爬了很多文,也到店家試用過M9
然而對於M機的框線使用方法有所疑問
以JasonYang這篇文章開始:
【RF相機的框線誤差校正方法--以LEICA M6為例】
我本來以為RF相機的框線是以無限遠的取景作基準點
不過網站以及實際店家試用卻發現的確有實際拍攝範圍比取景範圍大很多的情形
如果是SLR相機,視野涵蓋率9x%主要是受限於反光光路精度及成本上的考量
而相較起來RF相機可以輕易作出相當準的框線,且Leica相機也號稱製作公差比日系廠牌都還要小,為何不把每組常用焦段的框線做的更加"取景精準"
如果框線是以最近對焦時作為標準的話,每顆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不是有所差異嗎
如果是底片時代或許是給人放像時二次構圖的空間,那數位時代框線作比較小是不是就比較沒有意義
另外,
之前文章有人提到Leica鏡頭會把工差標示上去
通常50mm會變成51.2mm而不會是48.8這種比50小的數字
Lens Angle Chart
從這個網站也可以看出鏡頭焦段與拍攝視角是有標準可循的
M機框線是因為要因應鏡頭公差容忍而存在的嗎
最後,
M底片機如果想要精確取景,除了經驗之外還有什麼法則可循呢
感謝~~
biaw78 wrote:
我很喜歡RF相機的拍...(恕刪)
一下的圖片是M3的使用說明,請注意第一張末,第二張初的幾句話。說是對焦過程中,線框『視差』會被自動修正。
我剛才將M3固定在桌上,然后眼看取景框,同時轉動對焦環,從1m轉到無窮遠,發現線框確實在跟著慢慢移動!線框在取景框的左上角與右下角之間來回移動!這就是所謂的『視差』修正吧。
對焦在1m處時,線框在最右下角,在無窮遠處時,線框移動到最左上角。我不知道的JasonYangM6TTL是否有『視差』修正。可見線框并不是以最近的對焦距離設定其范圍的,線框是會移動的!
不過M相機即便有『視差』修正,其取景精確度并不能如SLR一般精確,因為SLR是所見即所得的。
『M機框線是因為要因應鏡頭公差容忍而存在的嗎』我覺得這是兩回事:線框『視差』,和鏡頭制造的公差不一樣。


您所指的視差修正是框線隨著對焦距離右下而左上移動的修正項
網路文章中有文提到過,不過過我在試用各型M機時沒有細心察覺出此功能(不知道M9有沒有?)
這個修正項在不可換鏡頭日系RF裡面是以直接標示無限遠與近拍兩種框線來省略
因為M系統使用者大多使用35或50等固定焦距鏡頭
Leica對於框線設計我想一定是有理由的
我想問的是扣除"對焦距離修正"以及"鏡頭軸線-取景器軸線間距離修正"後
實際拍攝範圍比框線取景範圍還大,而且不太對稱的情形
是否是以什麼設計理念作為參考
您專業的文章讓人收穫很多~~
中文網站找不到資料,不過以leica+frameline來搜尋倒是找到了不少資料
有人說35mm lines surprisingly accurate
http://www.rangefinderforum.com/forums/archive/index.php/t-92724.html
也有人消極的說50mm lines equal to an area amout midway between the 50 and 35mm framelines
http://nemeng.com/leica/006ba.shtml
如果選擇了40mm鏡頭,不知道有沒有辦法手動選擇指定機身出現50mm框線呢?
結論是對焦框主要是以最近對焦時為基準(for m6 is 0.7m)
因為所有M鏡都是外對焦設計
所以隨著對焦距離,取景角度會越來越大
觀景窗框線的視差補償位移主要是保持框的中心和實際取景中心盡量沒有誤差
幸好的是leica M可以觀察到框線外景物,不像SLR只能看框線內
不知道我這樣的理解是否有誤還請前輩指教
並不是想要吹毛求疵
只是對焦曝光都精準控制了,不想要留下不受控制的取景課題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