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M9一年來的回顧

M9一年來的回顧
去年今日晚上九時九分就在全球一片半信半疑中M9終於與世人見面這世界上體積最小的全幅相機至今仍無人能攖其峰(當然就體積而言)也讓人五味雜陳. 假不死(Steve jobs)式的行銷方式對一向保守的萊卡而言確是耳目一新,此後的熱賣缺貨甚至延燒至今. 兩個月後就在望穿秋水時我的第一台M9於十一月初到手,距PREORDER 已整整四個月之久,一個月後第二台也到了.... 不久後就將用了近三年的舊愛M8出了. 由於網路上吹捧 OR批評數位化萊卡者眾(國內外皆然)常有失之偏頗 小弟甘冒大不暐藉此拋磚引玉貼貼圖與各位同學先進交流至於一些使用操作請爬爬文即可不再贅述.
(一)下面的貼圖各位可以區別何者是M9, M8 or D700所拍???????





















2010-09-09 15:4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M9 回顧
是好照片,不過開始猜之前先請問,幾乎每一張圖都有嚴重的邊角失光,有的反差大有的反差小,有的顏色偏灰有的偏棕,怎麼會這樣呢?
感覺照片部分修的很多,我是完全看不出來哪張是哪牌拍的

centerseed wrote:
感覺照片部分修的很多...(恕刪)


玩leica不需要後製吧,自然最好

話說我也想過要買數位還是底片

數位的好處就是拍完就可以馬上看到結果了

但隨著數位化的結果比較沒有收藏價值了

以我自己感覺,leica還是底片最忠於原味
Coffee Cookie Camera = 3C
我認為 Leica M 的價值在於,它的底片機,使用底片拍攝,拍攝黑白片自己手沖在人工放像洗出來。Leica M 的數位化最大價值只在於 "便利","所見及所得",就這樣而已,其他我還沒覺得有什麼價值!如果要所見及所得,而且又要那麼勞費工夫修圖後製的話,那其實你也是已經掉在 DSLR 所創建出來的那種攝影樣式,那不是一開始 Leica M 及 Rangefinder 那鼎盛時代時要傳達給你的。

M9 + M lens 的價值只在於便利性所見及所得,你說 M lens 可以在 M9 上得到徹底的解放?? 不!如果你長年是以 M 底片機+M Lens 這樣的組合,你在回頭看 M9 + M lens 的表現,摸摸良心自己問一下,實在還是差很多,如果你不是貪圖便利性的話,M9 其實還不如任何一台 M 底片機。以上是我自己用 M9 這幾個月以來的淺見,回歸原始,我依然還是拍攝底片,M9 只有便利而已,那不是我要的。再說都已經長年拍攝底片,其實那所謂的 "所見及所得" 對底片攝影玩家來講,其實在拍攝前、按下快門前,我相信你已經 "預視" 到你拍到的畫面是什麼了,因此更不需要那無謂的數位便利性。這才是我個人認為 Leica M 及 rangefinder 所要培養的一種攝影模式或是觀念,回歸原始拍攝底片才是王道!不是?
leicabuyer wrote:
我認為 Leica ...(恕刪)


爬了幾星期文章,發現leica大講的話都好有道理喔

縱使講話很直接,但句句都很實在
Coffee Cookie Camera = 3C
拍得不錯,但是完全看不出哪一張是哪一台相機拍的?
感覺第一張像是轉接50mm以下的c-mount電影鏡,造成像場不足
比較期待樓主分享m9使用上的一些經驗...
底片的確才可以徹底展現Leica 的層次
其實不只Leica, 很多老牌的也是如此

很想走回底片, 但數位的方便,
也引發出人的惰性 ~ 我也陷在裏面

不過圓頂教堂海岸那張, 其實也不錯看
我猜

第2第7張

是D700拍的


樓上提到的邊角失光

應該用LR後製的吧

暈影效果 也有人說針孔效果


或許樓主放上原汁原味的照片大家比較好去猜測比較


anyway 仍然是有質感的分享!
關於吉他腳 https://www.facebook.com/GuitarFeet
眼濁
分辨不出來~

話說回來
當影像本身無法呈現差異時
leica的價值在哪?
使用經驗?影像哲學?
影像本身是否又能夠表達出這個呢?

還是請您進入第二章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