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选 徕卡M10 的理由


Jay.T3 wrote:
我還以為是失焦呢...(恕刪)

帶妹手會抖,所以有点失焦呢
以前只有使用Canon時,我是對焦控,也就是說,我滿腦都是凖焦準焦準焦,剛使用了leica後,一開始由於無法時時準焦,有點氣餒,但之後跟幾位前輩交流,他們給我的建議是,多練習、不要太執著、多注意其他更重要的元素、不要只有拍光圈大的照片,講真的,一開始還真不太能夠接受,隨著拍照的日子久了,自己連光圈大的照片都看得有點膩,終於也體驗到前輩們之前所建議的重點。

這樣的過程,只有自己使用過Leica M的人,才能體會。
我自己是覺得 M10 的特性是 乾淨,很通透的乾淨


補一張M10 的夜景 + 35Lux ASPH


烏鎮-0730 by C.D. Lin, 於 Flickr

Iloveleica wrote:
以前只有使用Canon時,我是對焦控,也就是說,我滿腦都是凖焦準焦準焦,剛使用了leica後,一開始由於無法時時準焦,有點氣餒,但之後跟幾位前輩交流,他們給我的建議是,多練習、不要太執著、多注意其他更重要的元素、不要只有拍光圈大的照片,講真的,一開始還真不太能夠接受,隨著拍照的日子久了,自己連光圈大的照片都看得有點膩,終於也體驗到前輩們之前所建議的重點。

這樣的過程,只有自己使用過Leica M的人,才能體會。


這段話...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是境界太高,我沒體會?
其他能準焦的相機,就不能多注意其他更重要的元素?
Leonarka wrote:
這段話...總覺得...(恕刪)

其實真的是如此的歷程
不是說準焦不重要
而是漸漸不執著於光圈全開(即便全開就是工作光圈)
注意的重點放在主體和周邊環境配合的連結性
由於RF相機的特性,在縮光圈時,其實可以蠻快速就按下快門(因為幾乎無須對焦)拍到一些瞬間即逝的畫面
光一支iphone就可以打趴很多相機去吃灰!(http://www.camgle.com/news/jujiao/20171229/8439.html) 相機高檔不見的就可以拍出經典作,開超跑還是會去撞牆,主要還是要技巧+天時地利.....,如果單純只是留戀記憶,手機就可以代勞了,手機多一個功能,這功能的產業就要消失了,雖然我也很想要有紅牌(目前不考慮入手),期待不要未來只能在博物館才能欣賞~~
這東西還真的得用過Leica M機 + 老M鏡才了解再說什麼

Leica油潤感我懂, 但這幾張照片沒有表現出來, 場景光線的選擇不是很適合, 試試低光源就會有機會了解

但不是只有Leica鏡有這種油潤感, Contax 老 distagon 35/f1.4 也有.


Leonarka wrote:
這段話...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是境界太高,我沒體會?
其他能準焦的相機,就不能多注意其他更重要的元素?


個人感覺是因為RF相機的特性,在不用(或無法用)LV的狀況下,真要拍出來才知道照片長個啥樣,相對所見即所得的無反跟單眼,要注意的眉角真的多一些...
另外畢竟M機還是台頂多就是A模式的手動對焦相機,加上那個測光也沒啥3D矩陣之類的高科技,在這種限制下,真的會多思考一些..



nick5456 wrote:
其實真的是如此的歷程
不是說準焦不重要
而是漸漸不執著於光圈全開(即便全開就是工作光圈)
注意的重點放在主體和周邊環境配合的連結性
由於RF相機的特性,在縮光圈時,其實可以蠻快速就按下快門(因為幾乎無須對焦)拍到一些瞬間即逝的畫面


真的用習慣疊影後(是說M9也只有疊影啦),縮個光圈迅速對一下就拍真的比還要選對焦點方便很多...XD
用過才知道. 當然高手不必挑器材, 但不是高手還是器材優先.

M10 + 七枚. LR 簡單調整.
Autumn in Goshiki-Numa by sota919, 於 Flickr
我總是覺得…
單論畫面所呈現出來的感覺,
決定性因素不在於相機,
而是鏡頭,
不管是底片或數位機皆然…

底片機當然不用講啦…
相機只是空殼子,
影響不了畫面,
是RF或反光鏡都只是操作上的問題,
決定畫面的重點是鏡頭…和底片,
強調什麼品牌根本就是劃錯重點…

數位相機拍攝的畫面,
很大部分都是決定在於描述檔,
因為一般用手機、電腦螢幕或電視觀看,
是很不可能比較出精確的差別,
相機的感覺怎樣比較怎樣都是自欺欺人而已,
描述檔一改就能騙人了,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