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LEICA發表APO-Summicron-M 50mm f/2 ASPH.


簡單活 wrote:
實拍過你就不會這麼想


是啊
就是要用過才知道
原來ZM 21 f/2.8比較好
G 21 f/2.8最好
好暈的規格跟價格...
還好50/1.4 ASPH及50/0.95 ASPH都沒有APO,不然價格會更暈!!!
My Flickr: http://www.flickr.com/photos/64443905@N00/sets
有過Apo認證鏡頭明顯變長了,如果Lux和Noct都Apo,那一定更可觀
Leica該不會真的想要Apo化產品線吧 別嚇唬我~~~
很早就在等50/2 APO只是等到R系列都掛了才出了M系列。 其實50/1.4 ASPH也是APO級,當初設計者Peter Karbe曾說在50/1.4印上APO有點silly,結果事隔幾年又出了50/2 APO! 50mm Summicron已是上世紀Leica最偉大產品之一,現在看來50/2 APO應該會延續到下個世紀。
個人倒是相當期待這顆鏡頭實際拿到手後的表現。(已pre-order)
國內代理商訂價250,000元整。(實在很敢開價)
其實與玩錶比起來,玩Leica鏡頭實惠多了。
一樣的錢,買C家,N家的銘鏡,十年後回過頭來看手上的存貨,Leica鏡頭還是較有保存價值。
不論你喜不喜歡Leica,及其近期的做法,它們的產品和表現,的確有它迷人之處。
這個售價對我們一般老百姓,只是看爽的,根本就買不起
只是Leica一直在光學領域不斷地挑戰,當旁觀者的我們看得很爽

另外在裡面當設計工程師也一定很爽, 可以不計成本, 挑戰光學極限
大概沒幾家公司可以這樣搞的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202/
補充幾點:
前置可拉出的遮光罩
M50/2AA使用了二個跟M35/1.4A後端一樣巨大的鏡後組

原廠文中敘述如下:
即使在全開光圈,最優秀的細節都呈現50%以上的對比
最大限度地減少色差,銳利的邊緣,自然地層次轉折,確保每一個細節。


當年Noctilux0.95那大異前代f1.0的自然轉折離焦散景+巨額售價問世時~f0.95被罵是一顆極沒有個性的大光圈鏡頭破紀錄價格問世
我心中的注解是:貴雖貴~但畫面的主題終於不會被誇張散景搶戲了!也不再因為縮光圈跑焦了!

我想這顆M50/2AA鏡頭已經跳脫出當年M50/1.4A的格局
不僅僅要求一個平整面上的高畫質表現~
更在乎的是結合Noctilux0.95的強大經驗值~
做出空間上的前後距離畫質細膩感~甚至連邊角畫質也不妥協~
然而我們真的沒看過哪張標準鏡的MTF曲線分辨率是如此高且平直的!

但是如此高的畫質你能把它完全壓榨出來嗎?
撇開已經沒了反光鏡震動以及電子光圈震動的Rf優勢
影片中的M9+M50/2AA商攝都動用到腳架快門線了!何況是做街拍的一般大眾~

diffusionless wrote:
不過記得當年APO 280測試時候,在一般狀況之下測試一直達不到原廠宣稱解析力一半都不到,後來是在各種重物固定才達到原廠數據,但就像個砲台一樣。

不曉得是那個光學實驗室可以分享經驗,個人對這方面還相當有興趣。


關於您說的這段
Erwin Puts 在2002年來台時
曾向一群Leica Fans演講時說過:
他在測這支鏡頭時
總是達不到此鏡該有的數據表現
後來在換用了非常穩定的腳架並壓以重物之後
才達到驚人的解析程度
並說280/4 apo這支鏡頭
是他所有測過最銳利的一個鏡頭
以上供您參考

簡單活 wrote:
Leica 確實貴了點,但你說光學差日鏡不到幾%這件事等你進大學光學實驗室
或者實拍過你就不會這麼想...(恕刪)


yjleica wrote:

Erwin Puts 在2002年來台時
曾向一群Leica Fans演講時說過:
他在測這支鏡頭時
總是達不到此鏡該有的數據表現
後來在換用了非常穩定的腳架並壓以重物之後
才達到驚人的解析程度
並說280/4 apo這支鏡頭
是他所有測過最銳利的一個鏡頭
以上供您參考...(恕刪)


這也是我感興趣的,Leica的光學成就當然是沒話說,可是如果該數據只能在嚴格的控制條件,甚至實驗室內才能達成,對使用只來說意義實在不大,

畢竟這是M鏡,如果是一般正常使用比如街拍,手持不上腳架, 低快門,APO+ASPH真的會有優勢嘛??在成像上看得出來勝過50現行版嗎??
jayco wrote:
這也是我感興...(恕刪)


實際上來卡不一定在意,因為如果他在意的話,應該也會在這次的M9m小改款連同記憶卡存取這種有感弱點一起做個改變的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