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LEICA M9 Titanium等器材Photokina 2010發表


angy2729 wrote:
下一個鈦M機恐怕是最...(恕刪)


如果M7停產,那就非常可惜,它是M系列惟一一台有自動快門功能的相機,就實用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它到達了最佳的平衡狀態。

R6.2 wrote:
看來萊卡與興華拓展站...(恕刪)


我覺得Leica如果在這樣下去,等多在撐個五年,不是倒閉就是讓人接手。因為在高階商品上它沒有什麼突破(要冀望於DSLR了),傻瓜相機原本就是別人代工的,品質差異也不大,況且日系數位相機的進步程度可說是一日千里,相信很快就會追平Leica,我相信這些OEM的傻瓜數位相機應該是佔Leica總公司很高的營業與利潤,這個部份少了,它自然沒有資金再投入研發開發新商品,從此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中直到倒閉或被接手為止。我相信他們應該也看出這點,所以他們去開發精美的皮套等等附件,但這個技術門檻很低,也會被其他大廠模仿做法,Leica的優勢又少掉一個。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會這麼期待在今年的Photokina中能看到具有創造性商品,或DSLR的原因了。
如果原廠倒了,代理商自然就不存在。如果由別人接手,或許代理商還有一點機會。
請問您有試著了解 Leica 的財務狀況嗎?

如果沒有,想請您google一下 Leica Camera AG 09/10 fiscal year 以及 1st quarter fiscal year 10/11
其中提到第一季R&D的支出是350萬歐元,我不覺得這樣的金額對於專門做相機的Leica Camera AG算少
同時09/10的淨收益是318萬歐元,現金流量是1958萬歐元,而短期負債是539萬歐元

看完之後,請您找找nikon的financial report,nikon 2010的淨損是1.36億美元,幾乎就是1億歐元
當然nikon的相機部門是賺錢的,但nikon只要丟不掉半導體曝光設備和顯微鏡部門,就必須承擔虧損的可能
至於R&D的比例,nikon約6% (whole group),Leica在09/10的R&D較少,但10/11第一季也恢復到6%的水準

輕便相機佔Leica營收的比例,幾乎和nikon一樣,都是25%左右,並非Leica最主要的獲利來源
反而是system camera (M-system most likely),佔了44%,也幾乎和nikon的DSLR差不多

從財務角度來看,Leica並不比nikon差
討論SLR時,Leica從沒有比nikon強
在RF的世界裡,Leica確實是王者
但要下結論,認為五年內Leica會淪落到只能當日廠的附屬,恐怕言重了


OTTO3644 wrote:



我覺得Leic...(恕刪)
剛剛查了一下2011美國PMA攝影器材展是在明年9月中旬,距今還有一年。希望投入的研發經費能夠看到成果,在明年美國PMA攝影器材展中能夠看到Leica比較具突破性的新產品!
OTTO3644 wrote:
希望投入的研發經費能夠看到成果,在明年美國PMA攝影器材展中能夠看到Leica比較具突破性的新產品!
...(恕刪)

LEICA 還需要消耗掉不少跟KODAK取得的CCD訂單
S2會有幾顆鏡頭問世~

LEICA M就頂多小改款吧~
Tri-28-35-50不知道會不會出現新款~
既然21/mm24mm都出了f1.4版~大概28mm遲早也會有吧~
人人期待的R還在難產中!

而Interline CCD 不知何時會開始採用在LEICA自家製造的高端產品裏~
Full-Frame CCD雖然不錯~但是看到機身高感度JPG直出的S2和M9~
還是乖乖拍攝DNG檔~把精緻轉檔的功夫交給第三方軟體算了~
LEICA升級機身時程步調依然緩慢~遂猛出M鏡頭來賺錢~
angy2729 wrote:
而Interline CCD 不知何時會開始採用在LEICA自家製造的高端產品裏~
Full-Frame CCD雖然不錯~但是看到機身高感度JPG直出的S2和M9~
還是乖乖拍攝DNG檔~把精緻轉檔的功夫交給第三方軟體算了~
+1
數位影像的世代裡,從最初端的影像紀錄,持續採用高階 sensor 及相關的 A/D 相關轉換元件著手
比較是堅持影像品質的基本(況且它也從沒低價過)
其他部份,針對不同市場的機能性需求
就真的是見仁見智了~

tien_lun wrote:
請問您有試著了解 L...(恕刪)


財物狀況不予評論,但是研發上就有得說了。

研發經費基本上是看絕對值,而不是看相對佔的百分比,對於一個賺兩百萬,花一百萬在研發上的公司來講,他的研發能量在正常情況下絕對比不上賺兩千萬,花兩百萬在研發上的公司。這就是為什麼小公司或是小的國家只能跟別人拼 idea,絕對不能拼花的錢有多少。至於 Leica 是否有跟別人拼 idea,從近十年的產業新聞來看,真的不能算...

如果從 patent portfolio 來看,我想 Leica 跟 Nikon 是沒有什麼可比性的。Leica 還能夠生存,除了品牌知名度之外,個人覺得很大的原因在於現在沒有其他大公司在 rangefinder 市場跟他搶。如果真的要搶的話,光在專利上面的佈局就可能讓 Leica 在十年到二十年後只能靠賣精品維生了(五年是太短了些)。Leica 光學上是有獨到之處,但是電子部份落後太多,更遑論電子跟光學的整合了。更糟糕的是,Leica 的電子研發底子太薄弱了,想趕上別人並不容易 - 人家真的要擋你,直接砸專利圍堵就夠了。

至於有沒有大廠要跟 Leica 搶這個小市場,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 Fuji 出了 X100,如果賣得好,不能保證別家不眼紅啊。

archmage
rangefinder相機的市場會不會出現競爭者?答案是非常有可能。Leica M數位機身三個關鍵點,支撐力道都越來越薄弱,首先是在鏡頭接環專利已經過期,其他工廠可以做M接環的鏡頭,所以前幾年大家可以看到一大堆M接還的鏡頭出現在市場上。第二是rangefinder的結構技術,這也不是問題,Zeiss做的比Leica更明亮。第三也就是最關鍵的CCD技術,M9採用了柯達的CCD能克服rangefinder機身扁薄的的先天限制,但這個技術本身並不是在leica公司,而是在柯達,“Leica M數位機身的核心技術不在Leica,而在柯達公司“,這聽起來是多危險的一件事,但它卻是事實,電子產品一旦突破技術瓶頸,產能開始往上拉,便要將商品銷售出去,以便回收研發成本以及創造獲利,這在電子與電腦業有太多例子了,這一片供應超薄機身的CCD它的良率也是必隨著生產技術的成熟而越來越便宜。Leica關鍵點的門檻將會失手,競爭對手有可能趁虛而入,他牌一台十萬元以內的rangefinder數位機身將不會是白日夢,然後使用者可以搭配Leica、Zeiss、福輪達等等的鏡頭使用。韌體技術的部份現在已經很成熟,各大相機品牌所拍出的相片在發色與清晰度的部份都有一群自己的死忠支持者就足以證明。
數位相機畢竟是電子產業,精品形象只是包裝,當產品本身與競爭品牌的差距不斷在拉近時,品牌的光芒是會逐漸黯淡的。
如果您是Leica的大老闆,您會不擔心嗎?
OTTO3644 wrote:
rangefinde...(恕刪)


還好吧, 徠卡也從來不是做底片起家的.
重點還是光學. 有錢人買的起徠卡鏡頭就會上徠卡機身

反正徠卡從來都不是大眾市場, 他想要也辦不到
而且就連小眾市場的需求他都做來不及了

所以徠卡要倒也沒這麼簡單, 因為他永遠都是追求最頂級
雖然個人也很不屑他們搞精品的作法, 但是他們鏡頭表現也的確從來沒有令人失望過
-HY- wrote:
還好吧, 徠卡也從來...(恕刪)


等到M卡口的機身別家也開始大量跟上後(epson就算了), leica面臨最大的威脅還是自家的2手貨吧 !
全新品的leica鏡頭真是摸不起啊~~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