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照相技術實在很差買一台Leica M9照出來的照片會有不一樣嗎?


$$$ wrote:
機子買了三個月才想到...(恕刪)


興華官網有說明
http://www.schmidtshop.com.tw/news_detail.php?msgid=358

安裝步驟

1. 在您的Leica M(Typ 240)相機內格式化SD記憶卡。

2. 關閉相機並取出SD記憶卡,將記憶卡插入內建或外接式讀卡機,並連接至電腦

3. 下載最新版韌體檔案FW_M240-2.0.1.5.FW,並儲存至SD記憶卡的最上層。

4. 取出您的SD記憶卡,將記憶卡插入相機,並蓋上底蓋。

5. 按住INFO按鈕不放,同時開啟相機電源,畫面將出現升級畫面。升級過程大約需2-4分鐘,請靜待其升級完成。

6. 關機後重新開機,將 SD 記憶卡格式化,升級步驟結束。
這棟樓...真的是奇人異事
看標題還以為是畫唬爛...
點進來看...樓主真的跑去敗了一台...佩服...
只是...拿萊卡來練習拍照...怎感覺好奢侈
沒有一定的技術水準,真有辦法駕馭這神器嗎?

autoForever wrote:
這棟樓...真的是奇...(恕刪)


都鐵了心要用徠卡,當然直接買來練習。
先買其他相機練習,難道拿到徠卡就手到渠成?難道不用練到眼珠子都快掉下來?

抵達目的地的最短距離是直線,
一台換過一台不是更奢侈嗎?

露營雜記:snowpeakcamping.blogspot.com Bikes http://hd-fortyeight.blogspot.tw/

JFLI0325 wrote:
35mm 一機一鏡還...(恕刪)


大大的建議小弟立即照辦
上網花錢下載了兩本電子書
慢慢看
用心研究
希望在構圖與美的方面能有點進步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vhsin964 wrote:
都鐵了心要用徠卡,當...(恕刪)



似乎器材控才會一台換過一台吧

一直線當然最快

但通常走一直線的人,好像往往會回頭

$$$ wrote:
大大的建議小弟立即照...(恕刪)


$$$ 兄沒問題的

只要有心, 多拍就會進步

我以您最後拍的國家音樂廳照片為例說明

您想拍出音樂廳的建築之美

可是您再回頭看看您拍的"照片"

雜7雜8的景物到處充斥在整張照片裡

您不能要求觀賞照片的人自動忽略不看那些雜物只看音樂廳

也不是雜物不能入鏡

您要透過腳步的移動來取景及構圖

而最後呈現出"一張"作品

攝影是減法

21mm 的框景又比 35mm 難, 因為當您框了更大範圍的景進來的同時也框了更多垃圾進來

我自己也在學習中

加油!







JFLI0325 wrote:
$$$ 兄沒問題的只...(恕刪)

說得太好了,真是可以從其中領悟到一些
$$$兄雖然剛接觸
但虛心好學
一定會越拍越好

多虧$$$兄好聊
這棟樓才能蓋這麼高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在這棟樓潛水很久了,一直很猶豫,我這樣半瓶水好意思來貼文嗎??
一路看過來,發現這真是 01 裡面最理性、平和、熱情的一棟樓,請容許我也來添個磚湊個數

新入手 M 的數位相機有設定、對焦、光圈控制、構圖等等的狀況,很多書上有、網路有就不再多說
我想談一些“ 方法 ”

1. 我會建議樓主把相機的環境先設為一個常規,然後一次只動一個部分。例如:
A. 白平衡設為自動或是日光( 我比較建議是日光,這樣你會在各個光線下理解到“ 色溫這件事 ”而不是修正後的顏色 )
B. ISO 設為自動 ISO
C. 如果家裡有台不錯的電腦,請設在 DNG 或是 DNG + Jpg精細 強迫自己學習 LR 的操作,它不但可以後製也可以幫您管理您的影像。
D. 如果是設 DNG 檔,請選無壓縮
E. 允許的話,請把包圍曝光開啓,然後曝光增量設為 1.5EV 這樣您一次會得到 3 張差異 1.5EV 值曝光量不同的照片

P.S. 我是 M9-P 選單我不確定用詞跟 Type 240 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再請版上的前輩們不吝更正

然後,光圈先擺 f5.6 / 快門放 A /

然後我們來練習對焦

請使用光學觀景窗去練習黃斑對焦,對焦的方式“ 由近到遠 ”推到黃斑疊影略感準焦就停手,用 Leica M 不用疊影對焦實在可惜,特別是 35mm 這個焦段

先把對焦這件事情搞好,請您由近到遠對焦,不要來回推主要考量是“ 焦點的前景深比後景深短 ”對焦點略前準焦的誤差會比較小,由遠拉近我的經驗是多半焦點落在後方。

多推幾次您會發現,要拍多遠的焦點,左手會很習慣推到附近,這是Leica 鏡頭的設計優點,像 35mm Lux 50mm Lux 這類對焦環上有半月形推片的,當位置在鏡頭下方時焦點都會是在 1.2 - 1.5M 附近,熟練之後估個距離,手很自然的會推到附近。對焦可以很快

然後您問到,主題複雜時對焦要對那,我的建議會是先別管它。找一個物件先把焦對準再說。
( 一般複雜主題會考慮表達主題、有效景深、亮部暗部等 現在別管它 )

另外建議您帶著相機到Leica Store 請店家讓您試一下觀景窗的“ 視差補償片 ”看需不需要添購一下,可以試多個規格,挑一個最合您用的。 一般裝個 “ -1” 對焦會清楚很多


接著我們來拍照

拍什麼???怎麼拍????

2 個方式,一個是 Look 一個是 See

Look 的練習,請在很短的時間內,例如 15mins 在同一個地點強迫自己拍 30 張以上的不同主題的照片,這可以是路邊的花、信箱、地上的垃圾、旁邊停的車子,反正 隨便,請靠近一點。讓自己心裡清楚“ 我現在要拍的是你 ”不是 對著 美術館用不同位置拍 30 張哦,是“ 不同主題 ”

這個訓練會讓你思考“ 影像語彙 ”這件事情。在這麼短的時間拍照是需要“ 反射 ”的拍照,看到“有趣”的視覺中心就拍一張。那什麼是“ 有趣的 ”視覺中心。就是影像的語彙。好比造句要先會單字一樣。您要瞭解不同的視覺符號給你什麼感受,為何吸引你。這是影像造句的單字練習

可以參考這個我很喜歡的影片 http://youtu.be/WQKcXz3zMnk 這是Look

現在來說 See
See 的練習是這樣:不要管花了多少時間,一樣去拍 30 張照片,可是每張照片都要清楚的讓人知道這是哪裡

舉 九份為例,你可以拍一張站牌上面寫九份,可以拍狹窄陡峭的階梯 ,可以拍很讚的海岸景色,可以拍很多文青茶館....OK 不管你拍什麼,你必須去思考,這個地方有那些跟其他地方不同的特色??那是什麼??

你要拍什麼?怎麼拍?

這個過程別管光圈,別管影像品質,別管快門速度請通通放下。只要專心去想,這裡跟其他地方不同在那裡?是影像不同、還是光的不同。

這個過程就是“ 造句 ”把影像的語彙組合起來。表達成一句話

這個 Look & See 建議持續一直這樣的拍攝,您會對“ 影像 ”的應用越來越清楚

再來,我會建議去買本范毅舜先生的“ 逐光獵影 ”這本書,個人認為這本書對於 “ 光跟色彩 ”講得很讚,是可以一翻再翻的書


以上簡單報告我在學習過程的小小心得,希望能有一點幫助,並請版上前輩多多指正,半瓶水獻醜了







$$$ wrote:
大大的建議小弟立即照...(恕刪)




我舉例說明一下, 秋天是拍菅芒的季節

拍照永遠先觀察現場的自然光線, 拍照的主題大部份都是安排在亮部,選擇在非頂光的時間拍照除了有好的光線品質也比較容易呈現光和影, Leica 紀錄暗部的細節是很驚人的, 一張照片有好的暗部才能更突顯出亮部,請記住一顆鑽石是因為有好的光線照射才能顯現他的切割之美!

接下來, 拍照的主題該佔整張照片多少比例? 以前我剛入手 Leica時, 總是開最大光圈拍照, 照片幾乎是主題清楚而其他都是散景, 沒錯, Leica 的散景很美, 但也因為如此, 你永遠沒去考慮你是在拍1張照片而不是只有拍局部, 因為背景虛化了, 你也習慣不去走動你的雙腳來取景, 其實 Leica鏡頭的最佳畫質並不是在全開光圈, 而是在光圈 f/5.6 或上下一格, 這也不是說拍照一定要用光圈 f/5.6, 而是不要一顆鏡頭那麼好卻只會用大光圈拍照, 光圈大小還是要根據你打算讓多少景物清晰(景深)來決定, 這裡我就不再說明

拍照的主題佔整張照片的比例決定了, 接下來就該想想主題周圍的景物該如何配置? 如果畫面中有延伸暗示的景物就將它納入, 如此可誘導觀看者的視線, 比如說我們會先看到照片左下角佔整張照片1/4的菅芒, 然後視線被步道誘導看到盡頭的雲海, 然後呢? 天空要取景多少? 如果天空只是一片藍沒有雲, 那就保留少少的一部份或不要, 如果天空有雲再視精彩程度來決定比例

一張照片包括曝光和構圖, 我自己也還在學習中, 以上只是一個引子, 自己多拍也多看別人拍的照片一定會進步, 正如您說的,35mm 的框景如果能駕馭的好, 這時再來考慮別的焦段鏡頭也是對的, 但是請您可以平常就先練習用眼睛看 35mm 鏡頭能框進多少景, 框進來的景是美的而框外的景是垃圾都無所謂, 眼睛會看了再用相機拍照紀錄, 加油!!!
weiweiwei555 wrote:
興華官網有說明htt...(恕刪)
  • 3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