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環值得玩味討論一下,所謂大光圈下合焦後,從對焦點到景深範圍,逐漸模糊脫焦然後畫面也逐漸不夠扎實。兄台講的是在各光圈下,都能合焦,因為在該光圈範圍內,都是合焦範圍,眼睛看到清楚的地方,都是合焦點,所以怎麼對都有焦,要對不到還挺困難的。*甚至光圈縮越小越容易對焦*這是一定的。
bike speed wrote:這個環值得玩味討論...(恕刪) 我想你可能誤解了RF跟無反對焦的天生不同。RF是需要眼睛看兩個光路重合確認,DSLR只是把這個原理做在反光鏡下方的對焦模組,而無反天生就沒有光路不一致的問題。只有Canon的DSLR對焦需要開光圈縮光圈,還有幾個十字點分F2.8還有F5.6的問題;無反都是"所視即所得",Leica SL也是一樣的原理。所以只要對焦點峰值到最大,也就是CMOS能夠把主體跟背景分開達到最大對比值這個對焦就是準的,峰值在對焦過程中可看成高斯分佈,所有光圈景深範圍都有最大值,只是夠不夠尖而已。對焦好壞取決於時間內是否能夠達到分布曲線的(尖)最大值。由於M鏡對焦行程短,所以對焦時間極快,在拍攝非運動物體的時候已經足夠完成任務。實際操作方式是先在鏡頭上調好你需要的光圈,然後半按快門對焦,對焦環會前後移動搜尋最大峰值點,只要搜尋沒出錯就是準焦,比起用5倍放大加峰值色彩觀察並無差異,這接環有個模式就是切換手動之後停在原處,實際可設熱鍵,切換手動之後放大觀察會發現它已經都是對到最大值,有疑慮的是昏暗或前景背景混在一起的情況,但這種情況對所有自動對焦的相機都是一樣會遲疑。簡單的說這個對焦環是不做準焦判斷的,它把這工作留給Sony相機的PDAF,然後移動鏡頭而已。
我使用沒有改機的A7R2 配天工自動環,鏡頭則使用Summilux 35 ASPH FLE 及Zeiss Sonnar 50/1.5,對焦速度及準確度滿意。至於畫質,我較少放大100%看圖,所以我不太理會邊緣畫質下降那回事,所以我覺得可以接受。如果要令畫質最佳化,M鏡始終配M機,E鏡配E機,但天工自動環則給予用家多一個選擇。細機 + 細鏡 + 自動對焦對我來說是極大的吸引。
tyy2010 wrote:我想閣下不如親自體...(恕刪) '但只要合焦效果不輸峰值對焦+放大結果"Techart pro 我挺滿意但對兄台這句話不敢苟同峰值十放大對焦,準焦程度明顯優於天工環。放大1:1比對就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