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另類選擇?!

ewinglin wrote: 好像用轉接環後,canon的鏡頭也有超...(恕刪)


只是能對,很慢,比手動快不了多少。
你熟手的話手動還比較快。

alexlee1906 wrote:
只是能對,很慢,比...(恕刪)


那是以前

網路不就有分享用A7R2轉接CANON鏡頭對焦很快

s9861208 wrote:
誒樓主啊,這不是...本來就可以嗎....(恕刪)

等轉接鏡頭邊角畫質測試後~大家再來考慮吧!
目前唯一對等的科技~只有兩方皆使用無低通濾鏡這個共通點提升畫質
但是SONY仍採用閹割的RAW檔~光對比過大的鄰近像素會有怪異影像瑕疵

A7II/A7RII的按鍵排列真的稍會讓習慣LEICA M的人覺得煩瑣
另外轉接非SONY原廠鏡頭時~5軸防震會只剩下平移3軸防震!
也許A7SII會跟新的2015 M相機接近時間發表

A7RII八月上市
新的2015 M相機應會在慣例的9月發表~
各位可以多看些評測再決定是否入手

山田 wrote:
M240和後繼機的競爭者。電子性能超越太多。
過去 Leica 弄一片M9 CCD都弄不好. M8又要外加 IR Filter...(恕刪)

leica狀況是不同!

也就是原本底片沒有光線角度問題,所以過去短卡口可以使用近對稱式的光學設計,可以達到小體積高品質的鏡頭結果。
但是到了數位時代,感光元件本身是有接收程度差異,也因此會有微鏡頭來修正,但是修正效果還是有限。
上逆望遠代表,下為近對稱代表



再來就是對於UV IR光線同樣會被接收,因此需要過濾,所以感光元件前面會有IR/UV鏡片,這些光學鏡片是有折射率是會影響原本光路,這些問題對於光路就特別傾斜RF鏡群會造成,越靠近邊緣偏離越嚴重,這個也是為何一開始LEICA M8感光元件前面是不採用IR/UV鏡片,而是在鏡前使用,但是這樣也引發紅色滲出、綠光鬼影等奇怪現象。
左上角天花板上綠色鬼影



過去為何一開始會使用CCD到CMOS,有許多原因,單純從光子敏感度與訊號來說CCD是比CMOS好上許多,通常天文科學研究大都是採用CCD。


但CCD本身除了設備專利使得全世界製造商只有機家,而且對於雜訊與電力管理不像CMOS那樣好處理,特別是做大尺寸與高畫素難度更高,這才使得後面許多慢慢轉向cmos。





日本人掌握關鍵的感光元件技術,甚至一兩個世代就性能大躍進

距離A7R發表也就不過前年11月左右的事,隔了一代機種,幾乎被消費者抱怨的點都改善了,

很難讓人不心動.....


相對的LEICA數位的下一個十年關鍵性突破在哪裡?還很難說....

科技進步的太快,今天還在跟新一輩的攝影人口講什麼光榮的歷史跟精品定位

不一定吃得開。






bike speed wrote:
科技進步的太快,今天還在跟新一輩的攝影人口講什麼光榮的歷史跟精品定位

不一定吃得開。


精品定位好像是經銷商所希望形塑出的品牌風格,以利銷售上價格維持及創造最大利潤...這倒是不常在Leica官網上找到...
"光榮的歷史"及"回歸攝影的本質"似乎是Leica一貫強調的路線,是否是規避與日系品牌的功能競爭(攝影有需要那麼複雜強大的功能嗎?)...我想大家是內行人應該都不言可喻!!
個人也是底片時代二十多年走來,攝影當然回歸單純本質最好,

數位時代功能越強大是否越好?只能說底片時代已到頂點走向下坡

可科技進步還有太多可能,十年前根本無法想數位會進步到這個地歩,

周遭同輩對於新科技也是開放接受的態度,選擇自己的器材就是了,

至於五年一輪的後進就不用講了,對新技術的東西更是興趣高昂.

給他再多功能也止不住年輕人對外星科技的渴望.

我很懐疑等稍有經濟能力的這輩退出後

年輕人是否還能把快速進步的數位跟精品劃上等號?

對他們來講,給個機頂刻字限量500台,用個精裝木盒包著

還不如多個五軸防手震功能更加實用。

事實上也看得出來leica近年來也從善如流推出對應市場的新產品

如Leica T Q 等相機測試市場反應。

彭天石 wrote:
精品定位好像是經銷...(恕刪)


日廠新增的技術很多是應用在畫質的提升(如: BSI CMOS,影像穩定系統),並不只是在增加不必要功能。
等新M機很久了,期待這代的M機技術面能跟上。
新的M機如果連最基本的CMOS也只有提升可用ISO值,畫質也沒什麼大躍進的話,其他有的沒有的功能實在是讓我沒有什麼勁。

除非他也搞個什麼五軸防手震之類的,或許我會思考思考。
Iloveleica wrote:
這台真的是很恐怖的好。

超越了許多機種,以CANON而言,只有1DX能勝過他了。

要不是Canon還有超強的鏡頭群,真想投入SONY的懷抱裡。

至於Leica嗎?嘆氣中............要是leica的鏡頭群28MM以上的轉接都沒有問題,那新的M機還剩什麼?要是論功能沒得比,論畫質也沒特別出眾,那真的不知幹嘛還要買M機了。


以下影片可以參考一下,
Sony A7R II + Canon 24-105mm f4 L IS 對焦速度:
https://goo.gl/HjioGN

R28除外,Leica m28 系列 + A7 II 我試過一個比較滿意的,
是Leica Elmarit-M 28mm f/2.8 二代。

Leica Elmarit-M 28mm f/2.8 三代、summicron 28mm asph
這兩管的邊角或焦外還是會崩一些。

P.S. 並非很嚴謹的測試二代,所以只是初步結論。
http://www.northzart.com.tw ; http://northzart95.pixnet.net/blog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