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35mm 1.4 Aspherical(續)-- no longer a virgin now !!

倚天劍或是屠龍刀給小弟用,可能會變成小刀或是菜刀。

老鏡也好新鏡也好,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看個人如何創作。

在個人老鏡新鏡都比較的情況下,個人還是偏愛老鏡,因為它們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特色,而且在整體的層次感與立體感,表現還是比新鏡更好,這有可能是因為過去的鏡頭有含鉛的關係吧(純個人猜測)。
wimd wrote:
請問這種底片時代的老...(恕刪)


其實很簡單,每個人感受不同,去買顆leica老鏡試試就了解了

我入手幾顆asph鏡,最後都清光,換回前一代的球面鏡

縮一兩格光圈,表現不亞於現代鏡,開大光圈又有耐看散景過渡,

比一些數位優化現代鏡,有趣多了,層次過渡顏色都更耐看

倒是70年代以前甚至1960前 太老的鍍膜跟設計我就不碰了

畢竟還要拿它餵3600萬像素的A7R

所以現行asph版前代的球面鏡算是均衡的首選

做再多功課,跟長期拿leica鏡大量拍攝肯定是兩回事的.

我手上的 七枚跟 其他球面鏡,接A7R 畫質非常滿意

這是跟一些數位優化鏡如Zeiss mp 50mm比較後的結果

老鏡在創作上真的比新鏡有發揮的空間。

我覺得現代鏡的強項就是還原現場光影的能力。
高階現代鏡的光學技術鐵定是遠勝舊時代的技術。

但是舊時代設計者的熱情浪漫現在就變成電腦運算的冰冷無情...
手上的幾顆老鏡在大光圈是一個個性,在小光圈是另一顆鏡頭。
在近攝是一個感覺,在無限遠對焦又是另一種味道。

變化很多,猶如難馴的野馬,帶給人磨合的挑戰;
辣口的威士忌,要先過難關才開始展現享受。
-= 散仙 =-
cchangg wrote:
手上的幾顆老鏡在大光圈是一個個性,在小光圈是另一顆鏡頭。
在近攝是一個感覺,在無限遠對焦又是另一種味道。
變化很多,猶如難馴的野馬,帶給人磨合的挑戰;
辣口的威士忌,要先過難關才開始展現享受。


聽完兄臺的描述, 耳邊只想起木蘭詩 "雌兔腳撲朔 雄兔眼迷離!"

似乎, 老鏡就是拍意境的, 它的趣味在於不可預測, 隨機的, 會得到啥都不知, 所以常有驚喜.

而新鏡就是what you see what you get! 一切如預期, 死板板, 沒有驚喜! 但如果是有時間工作壓力要取得結果, 新鏡比較適合.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DannyHwang wrote:
聽完兄臺的描述, 耳...(恕刪)


一如味道
甜中帶點甘味
酸中帶點甜味
味覺的風景不是更有味道

感官的事
不用數學題的方式去解才有空間吧!

hillside wrote:
一如味道甜中帶點甘味...(恕刪)


就像是藝術作品,各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老鏡也會充分反應該年代的設計、工藝、技術與思維等。

所以欣賞一顆老鏡就像品一瓶陳年紅酒,
外型展現的外在美要欣賞,內在的設計思維要了解,工藝技術要讚嘆;
拍出來的照片可以反應出鏡頭的本性,可以去感受與比較與其它鏡頭的差異化。
至於與新鏡孰優,永遠不會有標準答案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