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t512235 wrote:尾巴是是轉接L39-...(恕刪) 哈哈!!是我犯傻了,我忘了這顆有原生L39,不是只有contax mount,我本來的意思是contax怎改L39,發問完了才想到。uligo wrote:我有一顆無鍍膜戰前版...(恕刪) 這顆的價格,我查一下海灣居然比新的Zm 35/2.8二手還高價,真是意外謝謝大家的響應,我認為玩Leica應該也有不一樣的選擇,才會玩得豐富些。herchong wrote:俄頭鏡頭序號前兩碼就...(恕刪) 請問一下,網兄說的跟我找的資料不一樣。大家都推薦戰後早期紅P或紅N版,唯有你推70年代的版本。想問問70後,沒打紅P的都是多層鍍磨嗎?早期打的是單膜嗎?謝謝
http://www.flickr.com/groups/jupiter3/pool/如果想多瞭解俄國鏡頭的表現,可以參考FLICKR上照片我想可能是我寫太簡略了只要有鍍膜的蘇聯鏡頭都會標示那個紅色字體(各國早期鏡頭都會標,有的用字母、有的用符號...依國家或工廠不同而有差異)我建議的是70年代以後、但不超過蘇聯解體這段期間的,主要是因為鍍膜已採用多層膜至於蘇聯解體以後的產品,因為管理制度更為鬆散,買到芭樂鏡的風險更高些,不過向來買蘇聯鏡頭都是像在玩俄羅斯輪盤,50步笑百步的差異而已萬一不幸買到鏡頭表現不如預期,或跟網路上的範例表現不一樣可以試看看請師傅幫忙做個基本的CLA應該會有不錯的改善另外一個公案是,到底那個版本好?50的年代鏡頭基本上距離二戰不遠機械、原料甚至工程人員跟ZEISS差異不大機器原料都是德國搬來的,工程師也有德國人甚至有人說原ZEISS的光學玻璃材料用到60年代才用完所以這些人認為那個時期的J-3最接近SONNAR 50/1.5,也最好(這我就沒辦法評論了)J-3早期是由 KMZ 負責生產後來70年代轉到ZOMZ 生產才有黑色鏡筒有趣的是到了80年代以後為了掙錢除了降低品管標準,增加出貨量換取外匯外甚至還有傳聞是直接拿60、70年代老產品換掉第一片鏡片,當成多層膜新鏡賣的以下是上到 M9 的測試照片http://www.stevehuffphoto.com/2011/01/06/jupi-what-shooting-jupiter-lenses-on-the-leica-m9-by-robert-chisholm/
kenneth_ku2002 wrote:這顆的價格,我查一下海灣居然比新的Zm 35/2.8二手還高價,真是意外 其實您查到的是西德版的Biogon 35/2.8 , 也是戰後版(post-war)戰後版的biogon結構跟戰前版的不同, 後玉較小, 也就是說不改機就可以直上戰前版的biogon 因為不能轉接數位機, 而且也是東德CZJ的鏡頭, 所以會便宜差不多一半
kenneth_ku2002 wrote:最近突然不知哪根筋不...(恕刪) 小弟推薦一下CANON 35/1.8 L39牙 (有人說CANON35/2表現更全方位)..不冷門 但不常看到分享...不過私下詢問推薦度頗高!大概在3-400美金左右體積小小一顆 表現中規中矩 還不錯
1977chris wrote:小弟推薦一下CANO...(恕刪) Canon 35/1.8 & 35/2我都有我較推35/1.8立體感較35/2好而且也較小顆華山藝文特區_79 by Taiwan's Riccardo, on Flickr台北市_399 by Taiwan's Riccardo, on Flickr松山文化創意園區_40 by Taiwan's Riccardo, on Flickr松山文化創意園區_39 by Taiwan's Riccardo, on Flickr松山文化創意園區_42 by Taiwan's Riccardo, on Flickr台北市_403 by Taiwan's Riccardo, on Flickr華山藝文特區_82 by Taiwan's Riccardo, on Flickr台北市_401 by Taiwan's Riccardo, on Flickr台北市_402 by Taiwan's Riccardo, on Flickr
早兩天收到了海灣寄來兩個包包,兩個都是jupiter-8 50mm f2,即係jupiter-3 50mm f1.5的弟弟版有紅n 的該是60年代以前,傳聞有紅n的鏡頭,鏡片是用德蔡鏡片做的話說我買兩個一樣的鏡頭,其中一支是全新的,84年出品;另一支則是77年出品的二手鏡買的原因是全新那支價格跟二手價相差不足us$10,即買價是usd55 二手那支是隔天見到價格還很低,跟人搶bid 的時候不少心bid 到,40美元左右,比起平均usd45的價低了一點現在裝上了bessa r3m,tmax400分裝片,等週末出去拍照後,才能有試鏡的照片
標紅字是因為鏡頭剛導入鍍膜技術為了誇耀所以特別標註後來多層鍍膜已經成為「標準配備」也就取消了標示相同情況在日本也有CANON FD 早期鏡頭 會特別標示SSC鍍膜NEW FD 以後也不再特別標了(多層鍍膜一樣有)至於俄頭用蔡斯玻璃這檔事用來炒價格的比重可能高於實際事實畢竟二戰末期德國工業已嚴重受創、原物料也欠缺製造照相機的重要性不可能優於國防需求我實在懷疑CONTAX能囤積多少鏡頭用的玻璃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