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Leica達人請進

因為沒經費再生一台所謂的中階機身,最好的方式就是拿舊的產品重新包裝上市。
Leica會這樣做其實不難理解。以前的策略就是出高價產品、光做有錢人生意,等到銷售量持平後就會想到中階、中高階產品的市場,只是目前應該不會有低階產品出現。 我相信鏡頭這邊也會開始有較低價的產品,不然常常是f/0.95、f/1.4等級,實在太昂貴了。

相機三爽派師承韓國妹請各位攝影前輩多多指 wrote:
1M-E = M9 ~~ 只差在M-E 沒有 M 標誌 ~~ 沒有框線撥桿

請問框線撥桿是什麼??
LEICA就算CP值很差但還是心中的夢幻機!!
有人跟我一樣覺得光線手動預覽很重要嗎
一方面是好玩
一方面是在萌生是否換鏡頭的念頭前,立即做一個精確的評估

X-Taiwan5566 wrote:
那你買Leica做啥...(恕刪)


為何要有一定的目的?

買來練習拍照。可乎?可。
買來放著。可乎?可。

任樓主高興。是吧!

你管太多了吧!
tagahu_1 wrote:
請問框線撥桿是什麼?...(恕刪)


對應不同鏡頭焦長的不同視野

比如M6
共有三組框線可供選擇,
往外撥時是 35mm + 135mm 框線;
置中時是 50mm + 75mm 框線;
往內撥時是 28mm + 90mm 框線。
希望沒記錯

其它機種也許有不同設計
我手上沒有
無法確定

參考!


tagahu_1 wrote:
請問框線撥桿是什麼?...(恕刪)


如圖片所示...紅色圈起來的那個就是了.......



這裝置在以前的 M 底片機就有了....主要是來卡基本對應6大焦段....28~35~50~75~90~135~~~~裝上不同的鏡頭...框線桿會自動移到對應焦段的位置..RF框線會改變~~~~另外M系列的望遠鏡頭...其實最遠有到180mm~~~只是不實用吧...焦段越遠,框線越窄(除非另外買對應取景器)..

但到了M9-Ti版的...這個框線裝置就取消了....乃至現在新出的M-E...NEW M...都取消了這個裝置...改成會自動判別 16~~135..的框線...

phuang3 wrote:
因為沒經費再生一台所...(恕刪)


看Photokina的訪談.....徠卡似乎表示根本沒有 " 無反 "的計畫??..所以表示不予置評..僅表示是之前媒體誤解..造成謠傳!!...另外有問到C家..N家..現在都出平價FF...徠卡有沒有這方面的打算.出3000歐元以下的M機?..徠卡則說:他們知道這塊市場有需求...但以徠卡質量的前提下,是達不到這個價格的。

所以要等徠卡出像CANON NIKON 那樣的平價全幅的M機~~~難..難..難...

鏡頭~~~我想他們給的答案大概會說他們之前已經就有做平價鏡頭啦~~~F2.5的35-50-75-90...再不然就考慮ZEISS ZM....或是..幅倫達吧!!



相機三爽派師承韓國妹請各位攝影前輩多多指 wrote:
1.比較便宜?????? 想請問樓主你是從哪裡得知的訊息M-E比較便宜???? 國外報價5450美金...換算約台幣159,880元.....台灣的徠卡旗艦店(台北博愛那間)開價是192,000元....貴了32,120元....貴了3萬多,何來比較便宜??........(恕刪)

他應該是跟M9比吧?? 260000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dgg wrote:
為何要有一定的目的?...(恕刪任樓主高興。是吧!

你管太多了吧!)


+1

買東西是為了讓自己爽!
跟樓主一樣
小弟最近也在爬文Leica相機
也是對目前相對剛出的的M-E有興趣,有考慮入手

雖然售價還是蠻夢幻的
但小弟比較concern的其實還是RF對焦系統

爬了文一直都看不太懂疊影對焦,很多大大都說不好對焦,還需要些小撇步來對,是有多不好對呢?
是指對焦需要時間手動慢慢對,還是很容易移焦呢??
那Leica的M機身系列夠給機身自動對焦嗎(爬文好像不行)?
靠自己確認觀景窗中的影像重疊來的對焦需要練很久嗎?

抱歉,問的都是很基本的問題,請見諒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