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

Leica的神話是否真的神化?

小环子 wrote:
請問怎麼將自己的作品放在GETTY IMAGE上販售啊? 謝謝!!!...(恕刪)


FLICKR有和GETTY IMAGES合作
如果GETTY IMAGES在FLICKR上瀏覽到你的照片
並且認為你所拍的照片
符合他們的要求
他們會透過 Flickrmail 發送邀請
再註冊上傳就可以了


但基本上是完全屬於被動的
沒辦法你覺得哪一張拍的好就賣哪一張
而是完全要看GETTY IMAGES那方的挑選


這裡有詳細說明
有興趣可以看看
http://www.flickr.com/groups/callforartists/

Cudacke Dees wrote:
不.. 是你沒進步而...(恕刪)

我可能比較退步觀念老舊吧!這些作品好像比較像PS修圖的作品
如果論創意攝影我能接受,但是如果純粹拍照的話我不太喜歡這種後製數位很明顯的作品
bert512235 wrote:
而色彩方面 不是只要艷麗就好

濃厚 紮實的色彩

我用過NOKTON老福之後 連LEICA 的50頭都收起來了

日本鏡更不用比了

沒錯



德鏡的顏色真的很不錯。

Voigtlander APO-Lanthar 150mm f4.5



平安、健康最重要
以 M9 當工作機的攝影師其實是有的(之前是兼職,現在是全職),小弟就認識一位...

如果需要姓名地址歡迎私訊。

神不神化喔.....我覺得還好誒
什麼都要比很累說,對我來說拍照本來就有一點自high的成分在
我認為從不同角度來看事物才算玩相機
不然都在拼輸贏也沒什麼意思
電影霍元甲他朋友不是說了嗎:天津第一又怎樣,你還有五湖、兩廣blablabla要打勒

順便偷渡來交流一下 科科
我從Leica M9轉回M6已經三個月了,真的是覺得各有優點
以下是照片


以下三張是M6 + Summarit 35mm 2.5F + Kodak color Plus II




以下四張是M9+Summarit 35mm 2.5F





其他相片可以到我的Flickr上看 ^^
http://www.flickr.com/photos/macamo/sets/

數位跟底片的M機以及鏡頭都各有特色
數位M機保有點底片的特色,但依舊走了自己的路
現在數位的相片成果不管哪一家其實都很厲害,但就是看起來好像都差不多
導致連後製的成果也很類似

M機的話真的是很有自己的特色
有名的老鏡跟電影鏡更是特色十足,有時光看照片成品也許就能辨識
試想,假如每個人拍照真的都帶有一點自high的態度
那麼把相片擺在網路上無非是希望被人注意到,獲得些回音之類的

那麼這類有特色的老機老鏡甚至是M9所拍出的東西也許就很容易得到這樣的成果
講這麼多,說真的我是比較偏向特色取勝的那一派

記得以前看星光大道,不乏唱得不錯的歌手
但光是好已經不夠了,如何讓人印象深刻比“好”更重要

當然我並不認為有名的老鏡、電影鏡跟M9可以取代D3等專業相機之流
畢竟這些機器多半被賦予工作的任務
日系專業頂尖相機特色依舊保留,但必須跟專業影像工作者的需求做的平衡
取捨之下造就了日系專業頂尖相機的特色


說真的M9的性能十分落伍
但.....我真的很愛他的特色
如果說D3相機像是特種部隊改裝的超級步槍
我覺得M9就像是經過現代改裝的Kar 98步槍,我比較喜歡這把說 ^^
Cudacke Dees wrote:
不.. 是你沒進步而以.....
動不動腦跟拿什麼器材沒關係的...
照片要多看.

器材依每個人需求選購,哪有所謂進不進步
我生平買的第一台單眼是EOS 5
第一台眼球對焦的單眼相機
這功能很難用,買來試玩一下就沒再開啟過
配的是當時堪稱先進Ultrasonic鏡頭
器材總是有其優缺點,再先進的功能用不到也是白搭
之後我除了隨身傻瓜機(Yashica T5、Contax T2/T3、及數位隨身機)以外
不管是120/135沒再買過有自動對焦的系統
即使現在的NEX相機,也經常是轉接手動鏡為主
自動手動無關好壞,各取所需而已
我又不靠相機的高性能吃飯
但不可否認拍拍生活照、紀錄照、商品照
自動對焦還是不錯的

我覺得你第二句話說的非常好
偏偏器材永遠是論壇中爭執不休的議題,十分沒有意義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
攝影的高度自動化早已取代人的思考
我拿無測光的120系統,拍一捲只有12張的底片
成功率還高於記憶卡中幾百張相片
人人都拿單眼的時代
卻有越來越多人連光圈快門的攝影基礎都不懂
記憶卡及後製軟體的便利讓人按下快門不再猶豫
其實已然進入無腦攝影時代
bert512235 wrote:
那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恕刪)


想請教一下 Cudacke Dees 前輩:在籃球那一張照片,運球是同一個人嗎?
若是(球場不會有兩顆球),那這是拍攝時就有特別處理還是經過後製處理?
(應該不是重複曝光,不然其他人應在另外的位置,且運球的人的明亮度不會與背景同)
若是後製剪貼方式,那邊緣是如何處理的?

感謝!
潛水 ........

爬山的阿光 wrote:
沒錯德鏡的顏色真的很...(恕刪)


犯規!這不是 135 的 ........
潛水 ........

爬山的阿光 wrote:
沒錯德鏡的顏色真的很...(恕刪)


不可否認老Voigtlander真的太有風格特色
相對起來LEICA屬於比較中規中矩
還原力比較高

老福鏡拍的

LEICA M6 classic+efiniti UXi super 200
Old 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5


LEICA M3 DS+Fuji X-TRA 400
Old 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5


LEICA M3 DS+Fujifilm F-64
Old 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5

LEICA鏡拍的

LEICA M3 DS+efiniti UXi super 200
Leica 50mm F2 Summicron DR


LEICA M6 classic+Kodak 160VC
Leica 50mm F2 Summicron DR


LEICA M3 DS+Fuji F-125
Leica 50mm F2 Summicron DR


LEICA M6 classic+Fuji PRO 400H
Leica 50mm F2 Summicron DR


LEICA M3 DS+Fuji RDP III
Leica 50mm F2 Summicron DR





Cudacke Dees wrote:
不能自動對焦跟不能手動對焦一樣在這個時代都是個缺點...
重點是現代已經有很多相機兩者皆可.


雖然很多現代鏡頭可以全時手動對焦,但對焦行程相對短很多,稍微動一點,焦點相較就會跑很多;且因為阻尼較少,若沒固定住,也可能會移動。
但 ...... who care? 用這種鏡頭絕大多數都用自動對焦吧?!
潛水 ........
  • 5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