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的溢美之詞, 這張照片的光線條件來自於博物館本身的建築結構以及當天可遇不可求的晴天午後, 即使傻瓜相機拍出來應該也不會差太多.這是我第一趟使用 M-D 的旅途, 因為沒有 LCD 可以看結果和 Histogram 檢查曝光, 全程都要小心翼翼地觀察拍攝場景的光線狀況, 特別是亮部與暗部的差異, 或者多拍幾張. 不知道這算是 M-D 的優點還是缺點, 以結果論的話是選出來的照片大多數都無需在後製時加減曝光.小明2006 wrote:所謂暗部有層次、亮部有細節應該就是這樣吧拍的真好^+++^
排除小學戶外教學跟家人借的傻瓜底片機與拋棄式的即可拍相機,我成年後從學攝影開始,就是數位機啟蒙。但幾年前有刻意回歸底片,找朋友洗洗黑白,學到的一句話就是「珍惜快門、尊重快門」,尤其因為無法預覽與沖洗費用高,額外會特別學習基本功來增加成功率,甚至有時也挑戰無測光相機或是估焦相機。但工作的地方,老闆常請所謂知名專業攝影師來拍攝商品,還是附上高鐵票從台北聘請下來,費用應該也不便宜。但我不太欣賞的地方是攝影師一直不斷的狂按快門,連結筆電即時檢視海量的類似畫面,很多甚至沒對到焦,幾樣商品一拍就是從早到晚,不知道刷了幾次快門,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商攝的常態,只是不太欣賞用連發打鳥的方式拍靜態物體,甚至對焦點都沒抓好就一直拍的方式。教我拍底片的攝影朋友,他拍數位也是與底片一樣精神,調整好,拍個一張,看一下螢幕調調燈,再來幾張,完成收工。幾年前萊卡推出無螢幕產品時,我與這位攝影朋友都很欣賞這勇敢的理念,但價格太高,曾經特殊的Epson旁軸數位,也搞過收螢幕偽裝底片機的設計,甚至有過片桿,不過已成絕響,至今相對有技術與廉價的日系廠商,沒人敢做這種產品
前幾天特地去香港帶回一台拿著在街頭隨拍了一下、很直覺、反應很快,像M6只是底片換成CMOS回家後插上電腦一看.....畫面非常通透、顏色像Kodak E100vs幻燈片!可能是我錯覺、完全沒有粉粉的、很立體很真實而且很實惠、含機票40k...hk
Malayensis wrote:前幾天特地去香港帶回一台拿著在街頭隨拍了一下、很直覺、反應很快,像M6只是底片換成CMOS回家後插上電腦一看.....畫面非常通透、顏色像Kodak E100vs幻燈片!可能是我錯覺、完全沒有粉粉的、很立體很真實而且很實惠、含機票40k...hk 拜託你快點到01開箱!!大家一定相當期待它的表現,我也很想看看真實的外觀長什麼樣子。
不是喔. M-D 延用 M Typ 262 的設計, 即使功能縮減, 像是機身, 電池等等都是共用的, 體積不會變小 (不知道少了螢幕和按鈕算不算縮小). 重量反而還增加, 因為把頂蓋和底板從鋁換成黃銅. M-D 機身是黑漆塗裝, 真的要操到露銅才對得起自己了 Orzenter705411 wrote:只有個小問題都拿掉那麼多東西了,體積大小應該要回復到M6等底片機的等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