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Leica 50mm 焦段鏡頭推薦

目前手上拿的是 35/1.4 ASPH FLE 以及 Voigtlander 50/2 APO

之後想再入手Leica 50 mm焦段的鏡頭。對Noctilux 蠻有興趣的,F0.95 大光圈代表,但龐大的體積令人稍微卻步。另外最近復顆的F1.2 ASPH 好像又有畫質偏軟問題。

想問一下大家推薦50mm 哪一顆鏡頭?
2022-07-14 9:56 發佈
50mm焦段的鏡頭推薦?
我想這問題應該只有樓主您自己知道才是
50mm這個焦段應該是Leica選擇最多的
各版本間存在不同特性上的差異
也沒有什麼彼此互相取代的問題

所以一般玩家來說也不會只有一支50mm
好處是50mm這焦段存在的鏡頭都已經很成熟
發表數年甚至數十年了
所以國內外參考的例圖也非常豐富
應該只是看樓主對於每支鏡頭的特性、成像喜不喜歡而已

也因為這樣
所以每個玩家為什麼會買這支50mm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目的吧
參考別人的看法不一定是自己在意的


photohito
這個網站很詳盡的依照機身、鏡頭分類
收集了各產品使用者的樣片
大大可以多加利用
crazyshilohken wrote:
目前手上拿的是 35...(恕刪)


當然玩最大光圈的。
如果你已經習慣並喜歡現有的35 fle /50 apo現代鏡的感覺, 就挑50/1.4 fle/2.0 apo, 不怕重的就 0.95 fle
如果你想換換口味拍柔一點的, 就挑 50/1.4 pre-a, 不怕重的就50/1.0/1.2

flickr上有很多照片可以參考
Mr Ding 50mm F1.1 重410克

TTArtisan 50mm 0.95 重687克
以上两只大陆产的低端50大光圈我用下来感觉非常好 ,画质 焦外散景都很棒。
价格非常便宜 你可以买来试一下体积重量 如果能承受再考虑买原厂的0.95。 另外TTArtisan 这只0.95的画质不输原厂 , 即使它的价格非常低 。

宫崎 50 F 1.0 这只非常轻 非常小, 但是不要被它1.0的光圈欺骗, 其实最大可用光圈在F1.4 , 但即使这样当做1.4镜头来看 依然很小 很轻, 这个头是属于玩味的,想要稳定不推荐。


原厂50mm 目前推荐现行版的50 1.4A ,这只头被很多人批评没有味道,但我觉得这只是最值得信任的,任何光线下都能四平八稳 。

喜欢玩味道的话 推荐 50 1.4 E43 V2 , 我是指原版的E43 生产年代在1962-1994年 。 不是现在那个仅仅复刻外观的E43。 这原版E43缺陷非常明显 首先作为1.4光圈的镜头 最近对焦距离1米 , 其次这只头容易焦点偏移(黄斑对焦时)。 但是这只镜头出片效果非常迷人 不追求锐度 喜欢漂亮 沉静的散景 推荐去找这只。








原厂0.95 我个人不是很喜欢 平常很难每次都背着这么大 这么重的镜头挂机, 如果只是想要偶尔体验一下0.95的震撼散景 我上面提到的TTArtisan 完全能替代, 仅仅为0.95光圈的话 不值得投入那么多钱,除非你真的很喜欢0.95再考虑买原厂, TTArtisan 虽然画质跟原厂差不多, 但是做工 手感 与徕卡原厂比还是差距很大。

新出的这只50 1.2 复刻版 并没有完全复刻原版的光学结构, 我还是喜欢E43

综上 我个人推荐50 1.4 E43 V2 > 50 1.4A >TTArtisan 50mm 0.95 > Mr Ding 50mm F1.1
樓主的35, 50都是現代鏡頭, 如果還要考慮增加50鏡頭, 可以考慮老鏡, 推薦50/1.4 E43V2 或 50/1.0 E58, 這兩個鏡頭的鍍膜是金黃色的, 在不同機身上以及不同場景的表現變化比較大, 比較有可玩性和味道(幾十年老鏡頭,畢竟當年的技術不及現代, 所以散景會比較雜亂一些, 但缺點有時也是玩點). 如果還是要現代鏡頭, 那麼可以考慮50/1.4 ASPH現行版和50/0.95 ASPH, 前者非常穩定, 表現極好(當然反過來說就是缺乏個性), 後者很大很重, 但畢竟是原廠最大光圈標頭, 有其歷史意義和心靈加值. 我個人不太喜歡大家很追捧的AA鏡頭, 所以以前的老AA鏡頭都出掉了(不論是M還是R), 新的也只有買了L口的35/2AA和90/2AA(高像素機身和L口的AF是誘因).

標頭基本素質都不會太差, 所以高價的標頭其實C/P挺低的, 不過開心比較重要.
解像力與味道(光學缺陷)不可兼得

不要太吹捧老鏡,那年代光學極限就到那

照趨勢高畫素6000w以上也不會回頭了

那拍一張肥大的6000w畫素檔案,結果解像力不到位,稱之為:味道?見仁見智

高畫素的優勢在哪?大幅度裁切與放大。日後不管照片再怎麼裁切,細節並不會透過 ps 變出來的。

各方面的均衡之作,也不會有錯的選擇
現行版的 50mm f1.4 asph 非常適合。

很可能繞了一大圈,最後留下的也是這一顆。反而福記的 50apo可以出掉,
再怎樣副廠鏡配leica數位機還是有疙瘩。

真的追求味道的話,就老鏡搭底片機吧?
至少是銀鹽時代正統的流程。
為什麼會把"味道"跟"光學缺陷"畫上等號呢?
味道是感受的事情, 光學缺陷是物理上實際的事實, 怎麼會一樣呢?

喜歡老鏡是它帶來的味道, 不是追求它的光學極限
使用老鏡來拍攝並不是為了要看毛細孔有多大....

為什麼解像力跟味道不可兼得呢?
用50f2APO跟50f1.4 pre-A就拍不出各自的味道了嗎?
neomax wrote:
為什麼會把"味道"跟...(恕刪)


意思是:很多人認定的味道其實來自於光學缺陷,但真有那麼好?取決你認不認同?

真拿50aa vs 50 1.4 pre-a比較
前者就是模範生,後者就是帶點缺陷
但喜歡拿MTF數幾條線的人就會果斷選50aa

而且老鏡真那麼好,那應該現在ebay上L39mount的鏡頭大概都漲翻天才是?
當然上過拍賣場那些特例鏡頭不談。

我也贊成Leica用透,也要當代鏡跟老鏡各留一顆,但一鏡到底的話,新的AA鏡應該更理想才是。
"很多人認定的味道其實來自於光學缺陷"
的確我也不認同這句話, 有沒有缺陷不代表能不能拍出味道
更何況缺陷的迷思來自於拿著以為是標準的曲線來評論各個鏡頭.

七枚及E58 f1.0即是很好的例子, 它有缺陷嗎, 我不認為, 能拍出味道嗎? 當然.

在我的觀察裡, 拍出令人感動照片的攝影者鮮少談及數據曲線對他們拍攝的影響, 有的甚至不想讓你知道拍攝器材, 以免造成買了這器材就會拍出這照片的觀念.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