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又四個月的漫長等待, 總算盼到最後一個成員的到來. 如果不是小弟耐心夠而且命又夠長, 實在是承受不起Leica的飢餓行銷手法, 也幸好最近歐元大貶, 稍微抵銷了價格的調漲, 否則還真的是虧大了!
鏡頭雖小, 包裝盒還是挺大的

全員到齊的團體照

================================================================================
2013/11/26 更新
時間過得好快, 轉眼又過了一年, 因為陸續有新成員的加入, 所以在年底前, 找個空檔來更新一下團體照, 並介紹新成員, 也希望最後的那顆 APO 50mm, 不要讓小弟再等太久.


================================================================================
2012/12/28
小弟家教甚嚴, 常被老婆耳提面命要環保、不可衝動買一些不會用或用過即丟的物品, 所以自從踏入攝影這個世界之後, ”一次攻頂”便是我在選購器材時最高指導原則.
剛開始接觸Leica時, 我原本只打算買個一機四鏡來滿足對RF系統的好奇心, 但是Leica的交期實在是長的離譜, 如果臨時起意想要買個全新鏡頭, 等個一年半載也許都不意外! 想想自己已屆初老之齡, 哪有那麼多時間來等待? 所以乾脆做些功課, 把Leica的M系統徹底地研究一番, 挑出讓自己動心的夢幻成員, 然後一口氣下單完畢, 至於已經停產的鏡頭和機身, 就直接上網去蒐購! 從開始計畫到最後一個成員入手, 前後也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相較於Nikon, Leica的鏡頭據說個個是好鏡, 只有買貴、沒有買錯, 很難選出多數人公認的夢幻團隊, 再加上Leica三不五時就推出限量版, 讓人看了眼花撩亂. 幾經思考之後決定, 我買器材是要來拍攝用的, 不是來伺候的, 所以那些收藏品級的機身和特殊版本的鏡頭, 就排除在名單之外.
小弟因為偏好在低光下的攝影, Summilux和Noctilux便是我的首選, 雖然有人覺得大光圈鏡頭太重、會擋住觀景窗, 但我之前拍鳥時, 被大砲鏡頭操習慣了, 現在反而覺得Leica鏡頭都很輕巧. 至於觀景窗被擋到的問題, 當練就好一雙攝影眼來構圖時, 觀景窗只是我的對焦輔助工具而已.
即使小弟是大光圈偏執狂, 但Leica終究是出了不少Summicron系列的經典好鏡, 而絕對輕巧又是Leica M鏡的設計靈魂, 所以最後還是把她們圈選進來, 再加上一顆Super-Elmar 21mm 的新鏡以及 Tri-Elmar 三焦距鏡頭.
在我的規劃的RF夢幻名單中, 其實還包括今年中發表的M Monochrom 機身和Apo-Summicron-M 50mm f/2 ASPH鏡頭, 只是LeicaShop承諾的交期一延再延, 所以在這次的火力示範裡, 她們也就無緣亮相了.
=====================================================================================================
M9-P
Leica現役的數位全幅機身, 機身質感無與倫比. CCD sensor對於色彩的詮釋, 有別於Nikon D3X/D4所呈現出的味道, 讓我相當讚賞, 唯一的弱點是ISO一調高時, 雜訊很容易就會出現. 除非是在拍黑白照時想要創造底片的顆粒效果, 我絕大部分的拍攝, 都盡可能把ISO都定在160.
當你對她還不熟悉時, 會誤以為這是一個不符合人體工學的機身設計, 但當你漸和她融為一體時, 就會發現原來所有的設計, 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MP
玩Leica如果沒有搭配純機械式的底片機, 總是會有一絲遺憾, 所以MP理所當然的成為夢幻團隊的一員. 機身的質感和直覺式的操作, 仍維持著Leica一貫的傳統. 不拍照時, 光是把玩著機身也會讓人留連忘返.
只是底片機不像數位機身可以隨拍隨看, 還有”trial and error”的機會, 如果RF構圖和對焦的功力不佳, 測光的火候未到一定水準, 一下子就拿底片機來拍照, 應該會很挫折, 初學者要有心理準備.

M6
會入手這一台, 也真的是緣分. 因為等MP等太久了, 某日在eBay上閒逛時, 發現有一台全新的M6 TTL 0.85待價而沽, 原本賣家是不賣international buyer的, 但最後被小弟的誠意感動(當然是因為我出最高價囉), 所以就順利入手了. 雖然所費不貲, 終究還是值得.

(2013/11/26 新增)
M Monochrom
若要體驗原汁原味的Leica黑白世界, 千萬不要錯過這台MM機身. 高可用ISO以及高細節描繪能力, 讓手持街拍變得更輕鬆愉快!

M
雖然她不是一台純RF機身, 而且改用CMOS sensor後的畫質還待考驗, 但是相對高的可用ISO、24M的畫素、以及峰值對焦的設計, 終究還是吸引小弟入手了這個hybrid機身. 如果能搭配EVF 來取景對焦, 以後用長焦鏡頭來拍攝時, 再也不會是個嚴厲的眼力挑戰了.

機身小合照

=====================================================================================================
在超廣角鏡頭中, 我選擇了21mm和24mm這兩個焦段, 並搭配了一顆 16-18-21mm 的Tri-Elmar. Leica的M鏡因為RF的設計, 無法搖黑卡及加漸層減光鏡, 使用CPL時也較不方便, 加上需搭配額外的廣角觀景器才方便構圖, 如果要拍晨昏或反差大的戶外風景時, 的確是有其限制, 但當你熟悉M鏡的特性後, 慢慢就會發現它迷人的一面.
Summilux-M 21mm f/1.4 ASPH
Leica經典焦段的大光圈鏡頭, 適合室內及低光源下的拍攝; 配上M-21廣角觀景器後, 可讓構圖更容易. 下一次再去Las Vegas時, 就不擔心沒有合用的器材了.

Summilux-M 24mm f/1.4 ASPH
Leica在24mm推出的第一款f/1.4大光圈鏡頭, 可搭配M-24廣角觀景器來輔助構圖, 具備和Summilux-M 21 mm f/1.4 ASPH一樣優異的解析度和銳利度.

Super-Elmar-M 21mm f/3.4 ASPH
輕巧的超廣角鏡, 銳利且絕少失真, 適合出國旅遊及隨手的街拍, 不過散景就不是她的強項.

Tri-Elmar-M 16-18-21mm f/4 ASPH
特殊的三焦距設計, 讓你可以一顆鏡頭, 選擇三個不同的廣角視角, 非常方便建築物的拍攝. 唯有使用過Tri-Elmar, 你才能更深一層了解Leica工藝的奧妙.

超廣角鏡小合照

=====================================================================================================
相較於21mm和24mm的超廣角, 28mm的小廣角鏡容易上手多了, 而且直接搭配M9-P 內建的28mm取景框線即可構圖, 適合Leica初學者拿來拍攝, 可惜Leica目前在28mm還沒有出Summilux.
Summicron-M 28mm f/2 ASPH
一款輕巧好用的小廣角鏡, 我的RF攝影技巧, 就是從這一個鏡頭開始磨練出來的.

=====================================================================================================
長久以來35mm就被廣大Leica使用者指名為一機一鏡的最佳搭配, 在這個焦段中出了不少評價高、有特色的好鏡頭, 也有各自的擁護者.
Summicron 35mm f/2 (8 elements)(八枚玉)
具有獨特味道的老鏡, 我手上的這一顆雖然已經46歲了, 但對於細節的呈現, 仍有相當好的表現, 令人愛不釋手. 當初從eBay入手的代價, 僅次於 Noctilux 50mm f/1和 Summilux-M 75mm f/1.4.

Summicron-M 35mm f/2 (7 elements) (七枚玉)
體積最小、最輕巧的35mm Summicron鏡頭, 被很多玩家推崇是散景之王. 不過我認為, Leica另外幾顆大光圈鏡頭的散景也都有絕佳的表現, 如果把對她的描述改成”最實用的散景之王”, 應該比較貼切些, 因為體積最小、好攜帶、而且價格相對實惠.

Summicron-M 35mm f/2 ASPH
現役的35mm f/2鏡頭, 擁有現代非球面鏡片設計的銳利表現, 對於有潔癖不想買二手鏡頭的同好, 這顆鏡頭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Summilux 35mm f/1.4 (pre-ASPH)
這也是一款歷史悠久的設計, 這顆鏡頭吸引我的地方, 就是所謂的萊卡聖光, 但要有相當的功力, 才能好好駕馭她.

Summilux-M 35mm f/1.4 ASPH (FE version)
2011年新發表的f/1.4大光圈鏡頭, 具備Floating Element 設計, 超高的解析力為所謂最佳的成像品質, 又樹立了新的標竿.

35mm鏡小合照

=====================================================================================================
50mm雖然是標準焦段, 但卻也是Leica重兵佈置的所在, 好鏡輩出.
Noctilux 50mm f/1
我對Leica的好奇, 就是從這個Noctilux鏡開始, 雖然她已經卸下最大光圈鏡頭的王座, 但是老鏡在弱光下表現出來的層次感和韻味, 仍令人著迷.

Summicron-M 50 mm f/2
當我想要自由自在, 沒有壓力地拿Leica來拍照時, 她就是我的選擇之一. 雖然有些人認為她的散景表現不佳, 但身為Summicron家族的成員之一, 我認為她的表現還是有相當的水準, 足以讓我隨心所欲地拍攝.

Summilux-M 50 mm f/1.4 ASPH
被很多玩家評為Leica現代鏡的模範生, 是M系列中擁有最高畫質的鏡頭之一. 銀色版本的鏡頭搭配M9-P Chrome機身, 煥發出來經典Leica光芒, 可說是相當迷人.

Noctilux-M 50mm f/0.95 ASPH
如果要從現代M鏡中選出一個鏡皇, 我認為她是當仁不讓了, 除了畫質沒得挑剔外, 最貴、最難訂、交期最長, 也是她當選的理由. 據說Leica工廠每天只能生產一顆, 訂單交期已經排到2014年了, 這些Leica迷真的是超級有耐心 (哈!我竟也是其中之一.)
值不值得花大把錢去追逐這顆鏡頭, 答案也許會因人而異, 但如果是要評價她的光學表現, 我想有用過這個鏡頭的人應該會同意這兩個字 – “超讚”.

50mm鏡小合照

=================================================================================
(2013/12/25 新增)
Tri-Elmar-M 28-35-50mm f/4 ASPH
因為網友的強力推薦, 讓我對這顆鏡頭產生了興趣, 而且還在偶然的機會下, 讓我買到了一顆全新的. 因為多焦段, 所以街拍時也就方便許多.

=================================================================================
使用Leica的中長焦鏡頭來拍攝, 需要相當的耐力和眼力, 原本我是蠻猶豫的, 但是如不納入幾個鏡頭來嘗試一下, 對Leica M系統的體驗就會不夠完整, 所以再三考慮後, 還是入手了75mm的Summilux, 和75mm、90mm的兩顆Apo-Summicron鏡頭, 搭配1.4X觀景器放大鏡來拍, 稍稍減輕了對焦時眼睛的負擔.
撇開拍攝的難度不談, 如果有能力對準焦, 那麼在開放光圈下拍的照片, 每一張的畫質、散景和立體感, 應該都會讓你滿意的不得了.
Summilux-M 75mm f/1.4

Apo-Summicron-M 75mm f/2 ASPH

Apo-Summicron-M 90mm f/2 ASPH

(2013/11/26 新增)
身為工程師的好奇心, 終究還是驅使小弟入手了ME- 90、Telyt-135這兩顆鏡頭, 也補足了M系統的所有焦段. 雖然長焦鏡的景深極淺, 但如能透過多練習來掌握自己手上相機的對焦誤差, 並累積訣竅來做修正, 準焦的成功率自然就可提升 (如果機身是用M240, 那就更沒問題了)!
Macro-Elmar-M 90mm f/4

Apo-Telyt-M 135mm f/3.4

中長焦鏡頭小合照

中長焦鏡頭小合照 (2013/12/25 更新)

=====================================================================================================
以上, 就是小弟的Leica RF 夢幻團隊火力示範, 希望能對有心要進入Leica RF世界的同好們, 提供一些初步的參考, 如果想要了解每一個鏡頭的實際表現, 請看Leica Photo.
最後, 遵循01的傳統, 來個團隊的大合照

以及成員代表的”疊疊樂”.

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