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上看到Bruno Stevens一組伊朗黑白片子, 感受甚深,
因而開啟了我的旁軸之門, 也是這些黑白光影, 讓我走了伊朗一趟,
喜歡這種隱於市的感覺, 各人生活那刻並不滯於快門間, 在他人眼中, 相機彷如消失了
實不能跟大家相比, 但那種感受卻不能不泄於圖片間
有空再寫一些使用分享:
(單眼>旁軸 / 初看Bruno Stevens圖時震撼 - 相機消失了, 焦距視角風格 / 開放式構圖 + 瞬間 / 操作, 鏡頭, 後期 / my point of view)
oris1978 wrote:
調子我喜歡........PS:伊朗可以再路上任意拍女性壓? 記得以前是很忌諱的?!
你這個問題, 我也不太容易答 -
我是由土耳其走到伊朗, 土耳其人好多都叫自已現代穆斯林, 當然是沒問題了 - 然而在土耳其東南部卻很保守(較年長及傳統衣服更是) - 但某個程度是當地人一種自已選擇, 並非政治強加 - 日常生活男人小孩都很熱情, 拍照是沒多大問題(多數主動要你拍-有點煩呢), 女生嗎(我指傳統的)? 一般同家人一塊的, 沒問題, 雖然不會太躲開的, 但總會走後些; 可是在邊境, 特別是穿黑衣(好像是什葉? 不懂這個) 會顯得很抗拒 - 你有時影風景, 她也會有意無意朵開 - 但不是那種黑臉, 但要是單獨照嗎? 就有難度了, 這就要尊重人家
一般年青女生你拍她, 總會說著躲, 但又不太走開, 當然是一大班人時, 有奇吧 !
更奇的是, 當走到伊朗, 我以為伊朗應比較保守吧, 但大多數年青女性是完全接受的(早時還害我不敢多拍 - 不這, 我也害羞啊), 其它年紀的. 當然有的時候時, 不太願拍, 但又不會黑臉; 可是我倒碰不少主動要拍照的 - 嘿嘿, 其實好多伊朗人對西方好奇, 算是一種對現代認知過渡 - 好多人一離開本土, 還是會番天覆地; 這方面伊朗人也算是開明吧
唯一要說的是, 對於宗教祈禱, 一般拍照. 他們會不自然, 相信他們也不喜歡受人注視的感覺, 所以我甚少以此作為題材(我不會說沒有, 但拍時儘量不影響, 做不到我就不拍了)
--- 要一提的是, 就算他們願意拍, 我卻不一定願意, 因為這不是我所渴求的; 我不太喜歡因為覺察攝者存在所扭曲的情景 - 雖然很多對彼攝時反應, 流露出的歡喜的是真性情, 是美麗的, 令人感動; 所以大部份人文照都是以off-finder + 估焦所拍的 -也許也是我沒有遇到困難或難受的原因, 輕視了也不一定
免以為我是來亂的, 可以看看下面:
她媽媽是不願, 但女兒嗎 ? - 她就沒所謂, 站在旁觀看
我有問她們:平時如果我拍一般女性會不會有問題: 答案是很多人都很開通了
這個大媽還是自已走過來要當毛豆 - 其它人就在後當背景:star:
當地找毛豆, 我看還好呵 :rol:
有時會受一些出色奶片所吸引, 唯是解毒的更多, 當聽到M8的負評漸多, 要花那麼多錢, 實在是放不下心來; 但是對拍照卻愈來愈提不起勁 -
有一天, 看到了這網站轉載, 初看Bruno Stevens圖時受到震撼: 1) 以我自已語言講, 是那種不滯於人, 於物, 我是指那種不影响彼攝者手段和能力, 而又能將瞬間特徵記錄下來; 2) 以自已認知, 很多相是以特大廣角所拍攝, 那份駕御廣角記錄瞬間能力, 構圖緊凑而沒零亂; 實在令人妒羨; 3) M8質素(+鏡?), 至少黑白還是粉不錯; 4) 自已對人文類有很多興趣, 至少就很想走伊朗一轉了
http://leica.org.cn/bbs/thread-2177-1-1.html
http://bruno.photoshelter.com/gallery-list
在寫分享同時, 看到一篇文章節錄如下:
第二章節裡的那個義大利攝影師說得很好:
"作為紀實攝影師,最重要的是'不介入(interfering ),不改變(altering),不扭曲(creating)'地拍攝",“越隨性的 照片越好”。雖然紀實攝影的靈魂是“The way you see the condition of humanity”(你看待人類生存環境的方式),可是自我角度和扭曲主體還是完全不一樣的 ......
自已是業餘玩者, 不會亦不敢說甚麼紀實, 擔當不起: 但那種風格 - 最重要的是'不介入(interfering ),不改变(altering),不扭曲(creating)'地拍摄",“越随性的照片越好”
那種隱於市的感覺, 各人生活那刻, 在他人眼中, 相機彷如消失 – 不只認同, 更是歡喜:
阿比透咖啡 wrote:
朋友~我蠻喜歡你的照...(恕刪)
我抱慊才對, 剛開始我是外連的, 相片卻出不來. 自動改l顯示ink連結, 還以為初會員沒此功能; 剛再查, 改完第一個post後, 下面的外連相卻又可以運作了, 幸運, 希望沒問題吧, 謝謝
今次算是正式是第一次用旁軸旅行(很短時間在大陸工作時用過, 但是摸索性質 - 只是消閒, 不明白如何去善用); 總体感覺很好, 網上旁軸分享較少, 而萊卡(應該說是旁軸)某些長處甚少人提及, 所以有點不說不快 - 我帶了三支鏡: ZM21/2.8, Leica 35/F2asph, Leica 50/f1.4 v2, 但主要用兩支 21 + 35, 一風景, 一人文, 基本x1.3, 我用算是基本視角 28/50m,
先不說單眼與RF, 只與我之前看用廣角相比(Bruno), 焦距上分別, 拍攝風格手法上都會有幾大分別, 廣角在人文上難度更大,
我都希望可以與大家傾一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