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從照片上看,不像A貨翡翠。如果是A貨翡翠,這様的透明度已達到冰種,質地會十分緻密,翡翠表面應該有強烈的玻璃光澤、帶剛性的寒光感,且表面上的燈光反射點會非常銳利,可是樓主的物件表面卻像月光石般的朦朧,類似樹脂光澤,且燈光反射點是發散的,對於達到冰種以上質地的純天然翡翠來說,這是完全反常的。初步推測有以下幾種可能:(1) B貨翡翠 (經過大量的樹脂充填,內部灌滿膠)(2) 水沫子(翡翠的伴生礦,主成分爲鈉長石質、石英岩質,過去常被拿來冒充冰種翡翠)(3) 岫玉(天青凍;一種蛇紋石岩質)(4) 馬來玉(人造石英,俗稱料器、D貨)建議花點錢去做鑒定,就能知道結果。
cupid175 wrote:單純從照片上看,不像A(恕刪) 感謝大大精闢的分析,小弟是純分享沒有任何想法,所謂無買賣之想就無鑑定之需,這玉珮老實說我是覺得他成色偏灰石花也偏多,其餘再深入我也沒有多去研究,不過大大願意分享專業甚是感謝.
Yuan左撇子 wrote:前陣子外公他老人家回(恕刪) 如果確是A貸的話, 也不見得上等好貨色, 水頭有一點, 不見得很足, 顏色也不是特別漂亮,值多少錢就不知道, 總之不會是價值連城那種,如果你不缺錢, 賣不賣也不打緊, 留下來作個紀念吧.
Yuan左撇子 wrote:無買賣之想就無鑑定之需 (恕刪) 我坦白說幾句,您莫見怪。暫時撇開A貨翡翠與否的問題,先假設它就是A貨翡翠佛公,市場價值也還是不高。首先,沒有顔色(白翡不能算有顏色);其次,種水也一般般(並非有透光就算好)。要知道,有種無色的翡翠,看點就只剩下種水。評估種水貨的三個標凖:(1) 透明度要好,內部棉絮、石紋及髒點要少(基本條件),(2) 要能『起瑩』、『放光』(加分=提高價值的條件),(3) 光澤要好,表現『剛性』(最佳),或帶『膠感』(次佳)。(加分=提高價值的條件)前者行話稱為『起剛性』,後者稱為『起膠』。(切莫誤解爲B貨的酸洗灌膠,此膠非彼膠)此物件,只有條件(1)還算有些透度(但底子偏混濁,嚴格標凖只到糯冰,等級低於冰種),另外兩個能讓種水貨大加分的重要條件,則完全欠缺。故就算此佛公是A貨,價格也不高,玉市或網拍,大概『中四價』可以買到。當然,如果去百貨公司專櫃買,或遇到亂開價宰客的店家,就別談了,開價都超誇張離譜。樓主說過沒有要賣,只是把長輩留下的物件貼上來單純分享,所以我也貢獻一點淺薄意見,隨意點評幾句,單純參考交流。其實,不管它是什麽貨,都是親人留下來的。親情無價、紀念無價、心意無價。這塊佛公承載外公生前的時光,這是再貴再美的翡翠也無法替代的。
今天天氣不錯,樓主可以把彌勒佛拿到陽台或騎樓外,平放在手掌心上,白天自然光下,拍幾張不同角度的照片,這樣比較準確,大家也比較能看清楚。燈下不觀玉,原照還用黃色強燈光照射,實在看不清楚吊墜原貌,大家也很難表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