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進廚房,所以對廚房用具也比較會細心注意.
不過要求上我還算是較專注於食物方面.
用具要好用又不會太貴,貴就要有價值,我才會花得下手.
廚房裡比較深愛的幾樣物品:
德國雙人牌西餐刀,水果刀(切生魚片用).
傳統菜刀-(菜刀王)片刀,跺刀.超好用的.
兩塊日本製磨刀石,其中一塊是#800的.(這是讓我的武器鋒利如新的寶貝.)
悶燒鍋
快鍋
象印IH電子鍋及多年的黑金剛.
還有大烤箱......
這些寶有的已經跟我7~8年了,也許會變傳家寶

01分享好像廚房物品比較少?

這篇分享要增加一點家的感覺囉.
今天要分享的是即將進入我的最愛項目: 陶鍋
話說當時是內人逛百貨公司買了第一個很高級的陶鍋,號稱耐高溫,有什麼看不到的功能

因為很貴...$1800...我是有點不捨


想說我在大陸買2斤羊肉爐+10塊錢就可以連砂鍋一起打包走.砂鍋嘛...怎可能那麼貴...
不過還蠻好用,後面又買了一個小的.也是同牌子,$1000.好貴



好貴的第一個使用一年多吧,竟然會漏水....裂了,

報廢之後一直尋尋覓覓要再找一個,猜得到我怎可能在花1800呢?
一般的又看不上眼.
某天看電視時,胡瓜去鶯歌跟人家猜拳送現金,竟然畫面中出現跟我家很像的陶鍋.
找了一天我就奔去鶯歌買陶鍋了.
當時沒有刻意拍店照,只照了家裏BABY的照片(sorry,這張baby在嬰兒車裡面


回家拍比較清楚啦!

中的跟大的是這次買的,小的是家裏原有的.
當時順便買一個陶壺,看外觀還蠻不錯,價格也不高,(3個加起來跟我原先小號陶鍋只貴一點)

質感相當不錯喔!
陶鍋跟砂鍋差在裡面,陶鍋裡面是光面的,所以容易清洗,也可以大力刷洗.

裡面是光面的.

底面立體刻字,,,,證明是陶瓷器具


陶壺也順便上相,準備拿來煮養生茶的.

整體外觀比例還不錯!


手也好提,刻意拉高的提把也可以較快降溫,不過水滾的時候還是有點燙.

有一點我比較納悶?
很貴的那個牌子竟然跟我現在買的幾乎是同系列.
因為太像了,蓋子形狀,連握把上的孔都一樣?

底部也一樣印上"瓷"的字

唯一差別就是多了金色牌印

是我之前當"凱子"了嗎?

這有不同嗎?用了幾天都嘛一樣啊?
幸好這次買到好物好價格,

圖片看完來討論一下使用心得.
陶瓷鍋是蠻傳統的器具.
好處是天然產品,耐熱,耐空燒,(空鍋於瓦斯爐上燒,可以拿來烤蕃薯)
但是不能摔

也不能高溫潑冷水.
第一次使用要煮粥,老闆說這樣可以填補毛細孔.
煮粥,悶煮熬湯最好了啦!風味真的比用鐵鍋或是不鏽鋼鍋要好.
應該是導熱慢但是蓄熱能力高,熱度均勻的原因吧?
也有說是陶瓷有特殊波長的放射線,對於食物分子更能使其美味?
最近燉湯,煮羊肉爐,這個鍋可是幫了不少忙.
既然這是傳統物品,當然也要有傳統動作:疊疊樂



各位看倌如果對陶鍋有瞭解或有好食譜,請多指教.
因為想說再跑一趟買送給父母家裏用.多瞭解一點也好.
還有不要問我哪家買的,因為我鶯歌不熟,當時也是逛阿逛找到的.
叫我說也說不出來.
感謝各位賞文.
-------------------
再補分享菜刀:
刀子嘛?
拍一下我的寶刀好了.
我一般是傳統中式料理,偶爾假日來點西餐.
所以基本上有4把刀.
傳統菜刀

片刀:切菜,切生肉.

拿起來順手,中等尺寸.

剁刀:就是剁雞肉,冷凍品.

兩把刀都是跟傳統老店買的,起初買一把非常好用,再補進一把.

已經用很多年了,沒再買過其他菜刀.
傳統菜刀一般會買到鋼製跟不鏽鋼的.
鋼製的會生鏽,但是較鋒利.
不鏽鋼的不生鏽但是很快就鈍了.
我目前這兩把是鋼製的,不過材質細緻剛硬,打磨之後很亮.
倒是沒生鏽,可能是因為一直都在用沒機會生鏽.
手把一體成形,堅固耐用!

西餐刀我只有買雙人牌的,
第一把在百貨公司買的,後來去德國自己又買一把,(當時還買了指夾刀,瑞士刀之類的....)

主廚刀,西餐用,我主要用於切熟食類.

4顆星,深冷處理鋼材.

一體成形防滑刀柄,

水果刀,水果都不會太硬,這刀細長好控制.
五顆星-之前有聽店員說過星星的等級,忘記區分方式了?

兩把刀的刀底都處理的很好,像是整塊鋼材切出刀的外型,很美!


另外還要分享寶典

磨刀石.

一塊較粗,一塊是#800號數的,磨到表面亮晶晶,鋒利狀態撐得較久.

以前我都是拿去菜刀電請人磨,每次100元.
後來乾脆買磨刀石,自己來,隨時保持最佳狀態.
我喜歡可以把薑切0.5mm厚度

還有3把一套的雙人牌小水果刀約手把大小,當時德國買刀送的,也好好用.
刀....就是看鋼材啦!
德國刀會受稱譽是因為鋼材佳,熱處理精準,所以做出來的品質相當好.
加上外觀高雅,雖然單價不低,真的是可以實用可以收藏!
幸好當時是用"馬克"買的,現在歐元狂漲更貴了!
分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