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請教一下耶.....SUMMER ART wrote:一堆袁大頭大家欣賞一...(恕刪) 這個光緒元寶是什麼東東?網路上查的資料 說是清代流通的貨幣但我看圖片 又有好幾種有點搞不懂我想既然是流通貨幣 應該數量不少但又感覺好像很多人想收藏這個的收藏價值 是因為它是骨董 還是...?
SUMMER ART wrote:一堆袁大頭大家欣賞一...(恕刪) 如果家裡的袁大頭等銀幣還很多, 建議你分類, 幣面雕刻磨損比較少的或是帶有銀幣原光的單獨儲存, 不要疊再一起(當然, 如果都是普通品相則沒差別), 不然把高價的美品傷到了會減低其價值的!
咩~~ wrote:我也想請教一下耶.....(恕刪) 您是張先生吧?您圖中的是假幣,現代藝品,真品存世只有個位數,真品是長得像這樣的!!收藏家施嘉幹先生收藏-廣東壽字壹兩銀幣廣東壽字 壹兩 銀幣,鑄造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初,為紀念慈禧七十壽辰而鑄。由於正值戶部推行 一兩 本位制銀幣,所以這枚壽字紀念銀幣亦用“庫平重 壹兩 ”的本位制紀重。壽字 壹兩 紀念銀幣製造精緻,共有兩個版別,主要區別在於銀幣兩側蝙蝠的圖案上。由於戶部推行的 一兩 本位制銀幣最終並沒有實施,因此此枚紀念幣並沒有公開發行,屬試鑄幣。在中國近代機制幣的名單中,有一枚銀幣可以說是鼎鼎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就是——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重 壹兩 銀幣,此幣由於設計精湛,鑄造精美,圖案中有“壽”字及二龍戲珠紋樣,故習稱廣東“壽字 一兩 ” 或“雙龍 一兩 ” ,其稀有程度及其神秘的身世一直為藏界津津樂道,被譽為“傳說中的銀幣”。“壽字 一兩 ” 銀幣發行於清代末年,在現存檔案中未見記載,她的設計、鑄造乃至試鑄時間一切都是個謎。我們從有關錢幣文獻中可以獲得一些資訊,如大收藏家施嘉幹在《中國近代鑄幣匯考》(1949年6月初版)中是這樣描述的:“廣東 壹兩 :系 一兩 制之試鑄品,鑄造年限失考,查 一兩 制幣,光緒十年吉林及二十九年戶部均有鑄造,此後亦有三數種,惟此種背上圖案,諧作福壽,考據家認為或系光緒三十一年(1905)時,粵局奉到造幣總廠行知,鑄此祝慈禧太后七旬萬壽者,試鑄當極少,發見不過三數枚;”金銀幣收藏家張璜在《中國銀圓及銀兩幣目錄》中也有記載:“CH180,廣東省光緒無紀年,壽字 壹兩 ,背面正中有一古寫壽字,據傳或系光緒三十年鑄此以祝慈禧太后七旬萬壽者,確否待考,十分罕見;”此外還有其他諸多文獻記載,但總不外乎幾種猜測:1、慶祝慈禧壽辰70年說;2、慶祝慈禧壽辰60年說;3、戶部推行 一兩 本位制說。首先,從構圖上可以看出,該幣具有非常明顯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徵:全幣文字均為中文,不同於其他銀幣的中英雙文字;正面“光緒元寶”兩側各有蝙蝠一隻,與“福”字諧音,背面二龍戲珠圖正中為一篆書“壽”字,圖案寓意“福壽雙全”,在中國屬於“大福”的寓意,由此可見,此幣設計完全不同於其他同時期銀幣,具有極為明顯的紀念色彩,將其視為祝壽紀念幣並不為過;其次,中國在1894年為慶祝慈禧壽辰60周年曾發行一套九枚的紀念郵票,為同題材發行紀念幣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第三,張執群著《造幣鋼模》一書中收錄有“廣東省造壽字銀幣”鋼模數套,分為七錢二分和 一兩 共兩種,這證明了廣東曾同時鑄造這兩種面值的主幣,這在中國鑄幣史上是從未有過的,也就是說,至少 一兩 幣與光緒三十年(1904)戶部推行 一兩 本位制無關,所以,“壽字 一兩 ” 完全可能就是慈禧壽辰紀念幣,但她究竟是1895年還是1905年所鑄,還有待進一步考證。關於“壽字 一兩 ” 試鑄銀幣,可以確認已存在兩個不同版別,區別僅見於正面左右兩隻蝙蝠的翅膀,其中翅膀線紋輕薄稀疏的一種,即我們所說的“陰版”,以前被認為是第二版;翅膀線紋稠密飽滿的一種,即我們所說的“陽版”,以前被認為是第一版。近日我在同一時間曾見到兩個版別的“壽字 一兩 ” ,可以將她們放在一起比較,真乃三生有幸,經過比對,做了一下初步研究:首先,兩幣除了蝙蝠不同以外,正背面圖案、文字均不存在任何差別,應該說是由同一鋼模所打制;其次,以前認為“陽版”蝙蝠是第一版,即蝙蝠翅膀飽滿的那一版是第一版,其鋼模相應位置就一定是陰版,那麼如改為第二版就需要將已挖去的部分再補上,這是不符合雕刻鋼模的進度規程的,所以,這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陰版”蝙蝠才是第一版,送審時可能因為蝙蝠翅膀的單薄而未能獲批而改為“陽版”,這樣只要再將鋼模蝙蝠翅膀部分挖深些就可以了,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陰版”蝙蝠“壽字 一兩 ” 為第一版,“陽版” 蝙蝠“壽字 一兩 ” 為第二版,與以前的結論是完全相反的。關於“壽字 一兩 ” 的存世情況,據不完全統計有以下幾枚:1.收藏家施嘉幹先生收藏“陽版”蝙蝠一枚,著錄於《中國近代鑄幣匯考》;1998年由其夫人捐獻給上海博物館,著錄於上海博物館出版《施嘉幹先生舊藏中外錢幣》;2.收藏家李偉先收藏一枚,版別不詳(《錢幣大師馬定祥》書中著錄一枚“陰版”蝙蝠或是此枚?),亦捐獻上海博物館;3.收藏家耿愛德曾藏有,數量不詳,後轉讓給猶太人古德曼,古德曼收藏曾於1991年在美國拍賣,拍賣中有“陰版”蝙蝠一枚,第1562號拍品,底價3萬美元,成交價為4.18萬美元,為臺灣收藏家所獲;4.鴻禧美術館藏有“陽版”蝙蝠一枚,著錄於《中國近代金、銀幣選集》;5.故宮博物院藏有進呈樣幣,版別不詳(見李曉萍《中國近代金銀幣圖典》);6.錢幣學家馬定祥藏有鉛制正面“陽版”蝙蝠一枚,原為耿愛德所藏,馬定祥與耿氏互換藏品時獲此孤品;7.本次中國嘉德拍賣一枚為“陰版”蝙蝠,系十數年前大陸民間唯一所見一枚,後傳入臺灣秘藏,是目前能夠流通的兩枚之一(其他均為博物館收藏)。經近距離觀察對比,我們發現,“陰版”蝙蝠背面雙龍之左龍尾部上側均有一處三角形凸起(包括古德曼拍賣、《錢幣大師馬定祥》書中、中國嘉德本次拍賣共三枚),“陽版”在相同位置上則沒有這處三角形凸起,這也許剛好可以作為“陰版”蝙蝠的一個防偽特徵吧。“壽字 一兩 ” 銀幣作為中國機制幣中的大名譽品,以其精美的設計贏得了全世界集幣愛好者的青睞,無愧於“中國錢幣王者”之一的美譽,以上初步研究作為抛磚引玉,真誠希望與諸位藏家探討,我們相信總有一天她的神秘身世將會被世人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