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vinyu54007 wrote:
既然民國三十六年寄一封平信要一千萬元的郵資,這一張郵票是2000元,佔比是0.0002,現在一封平信郵資是5元,5元乘上0.0002等於0.001元。
這樣算下來,三張賣100元好像太貴了。
你幣值算法是無法成立的,不是民國三十六年寄一封平信1000萬元,是通膨最劇的時候,而且我印象中到最高是1800萬元,也不是發生在36年
【行憲紀念這套郵票發行是36年12月】
既然你用數學方法來算,你可以算算看,一封1000萬的信,貼2000元的郵票,需要貼5000枚,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所以嚴重通膨時,鈔票、郵票、其他有價證券...,很快會變得沒有用處,就是不斷的印鈔票,而且面值越來越大,郵票也是不敷使用,但時間上也來不及印製,所以很多是直接在原有未售出的郵票上加蓋改值
【補充,雖然貼5000枚郵票是不合邏輯,但那時一封信貼上百枚郵票是很平常的事】
郵票價值不是用數學來計算的,郵票增值牽涉到很多原因,品相、題材、稀有度、特殊時空、熱門度...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