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鐵壺始於江戶中期,興於明治,時至昭和初年。由於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鐵製品管制,不僅產量劇減,而且許多製成品也遭遇毀壞,加之於民間流傳過程中的保養不善,鐵壺存世數量大減,能夠完好保存至今的老鐵壺實屬稀有。此外,鐵壺收藏的興起也頗費一番周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近代日本主張西學,導致茶道文化變遷,受到冷落的鐵壺被成批賣至中國。目前,一些日本專家發覺其返璞歸真的獨特韻味,經一系列的鑑定和拍賣,老鐵壺的價格一路上升。如今這一現像也使得日本開始重新重視自己的老鐵壺文化。
老鐵壺的收藏價值不僅在於名家之作的不可複制性,而且還在於相當的實用價值。除了設計上的用心,老鐵壺這種材質的優越之處也被發揮得淋漓盡致。首先,釋放於水中的二價鐵離子可以吸附氯離子,讓煮出的水口感醇厚甘甜,和泡茶選的山泉水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科學研究證實,飲食過程中使用鐵製器皿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鐵元素,有預防貧血的功效。此外,鐵壺蓄熱能力強,可以使水溫近100度、水質充分軟化,滿足泡老茶(例如普洱老茶)或煮茶的特殊要求。因此,經常使用老鐵壺泡茶,可謂品茶保健兩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