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耶誕禮物,Monadnock Defender 22吋。

之前開始對老莫機械鎖定棍產生興趣之時,我就時常上Monadnock官網瀏覽,那時候最吸引我目光的,倒也不是後來我買了又寫過開箱文的老莫16吋,而是「Defender」系列。吸引我的原因第一個是名字,Defender的意思是防衛者,這個名字很適合用在甩棍身上,甩棍本來就不是以殺傷力為前提而開發出來的器械,而棍子對我的意義就是防衛、不主動攻擊但要保護自己、守護家人,因此對這個名字很中意。若說上回那把ASP Agent是因為名字引發了我的好奇心才敗的,那這把Monadnock Defender就是因為名字讓我喜歡才敗下去的。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它有著其他棍子身上沒看過的軍刀式護手,我個人對於這種形式的護手情有獨鍾,大概是因為很久以前有短暫地玩過一陣子西洋劍中的軍刀吧,總之這種護手讓注重安全的我覺得對手指的保護做得很周到,因此就情有獨鍾了。但沒想到這種形式的護手除了運用在雨傘上之外,還有廠商運用在棍子上,而且還是世界知名的Monadnock,這下對我來說簡直就是非敗不可。不過後來還是先敗了老莫16吋,主要原因是在店家看到現貨並且也喜歡,並且在當時我對於Monadnock這個品牌還不熟,不敢一下子玩太大。

等到把老莫16吋敗回家用了一陣子之後,覺得Monadnock這個牌子的棍子夠讓我放心,因此就決定把Defender敗回家,但Defender在國內總是找不到現貨,因此就又拜託搞代購的朋友幫我找,看能不能在耶誕節前讓我收到,當作是自己送給自己的耶誕禮物。

不過大概是因為今年耶誕節美國那邊的購物熱潮吧,東西寄出有一點被耽誤到了,到我手上時已經是接近除夕,那就當作是新年禮物好了。廢話少說直接開箱:

其實也沒甚麼箱好開,美國那邊寄出來的時候就是只用個氣泡袋包著而已,沒啥原廠紙箱、泡殼之類的包裝,不過對我而言沒差,反正棍子又不是買來放在盒子裡蒐藏的。沒有精美的包裝倒也省事,省得每次買東西都捨不得把包裝丟掉,堆在家中占空間,到了年底還得來個大清掃一次清空勞神耗力。


氣泡袋中除了棍子,就一張紙而已,這張紙的正面就一張警察制伏歹徒的照片。


這張紙的背面,則是跟老莫16吋的泡殼內襯彩紙內面一模一樣的內容,在講開棍收棍、保養訓練等。


本體第一照,Monadnock跟Defender字樣看來是直接刻在模具上,射出時一併成型的,大辣辣地印在握柄側面,大幅提升產品的辨識率。但其實這根棍子的造型跟傳統甩棍差很大,光看那個護手就可以辨認出來這是Monadnock Defender,這種形式的護手目前還沒見到其他間廠商的棍子有採用的。說到直接在握柄上印字,倒也不是只有Defender才有,之前我收了一把BHX-1聚酯甩棍也是直接把字體刻在握柄模具上,但它的字體方直、刻得又深,看起來雖然不錯但握起來手掌會被深刻字體的邊緣稜角給刺痛。而Defender在這方面就可以看得見廠商的貼心,字體選擇圓潤的造型、刻得也不會很深,邊緣都有適度的導角,印字只有右側才有,用右手握起來的時候字體剛好貼在掌心位置,不但不會刺痛手,反而還藉著刻印來提升握柄跟手掌間的摩擦力,握持起來更加穩固。很多時候大廠跟小廠的差異其實主要不在售價,而是在這些與消費者貼身的小地方上。


這Defender除了護手之外,還有些跟一般老莫機械棍不一樣的地方。像是握柄因為要跟護手一體成形,考慮到強度因此就沒辦法採用傳統的泡棉或橡膠,而是用高強度又耐衝擊的尼龍纖維材質。老莫原廠的甩棍通常都有兩種形式的握柄可以選,一種是Foam Grip(泡棉握柄)、另一種是Super Grip(橡膠握柄),但這Defender的握柄是不屬於上述任一種的Defender Grip,就只有Defender系列才有。


但尼龍纖維材質的握柄,跟泡棉或橡膠握柄比起來,先天上握感就偏冷硬且較滑溜,原廠是靠良好的設計來彌補,在握柄背面握持時是被掌根握住的地方,做出許多小格子狀突起,加上握柄側面的印字,握感、摩擦力都有大幅提升,雖然還是比不上泡棉握柄,但有個比泡棉握柄優勢的地方在於這種材質不吸水,不但耐髒、清理起來更是方便,試過故意沾濕了手再去握棍,握感也沒有降低多少,水乾得很快,看來這材質跟泡棉各有優勢。


直接將棍身拉出來,這把是22吋的,全長約55cm,雖然說我個人偏好16~18吋、輕便又好攜帶的短棍,但一般公認在長度、重量、攜帶性、威力、靈活度上最取得平衡的長度是21~22吋左右的棍子,況且Defender也只有22吋跟26吋兩種規格,因此最後我選擇22吋的。


官方網頁上寫Defender的優點之一,是帶著手套也可以輕鬆穩固地握持著棍子,因此我就戴上上回跟「大洛克直刀」同時買的戰術手套來試試看。基本上Defender的設計是以美國人的size為基準,因此我就算是戴上手套,手指也沒變胖到會卡在護手上的地步,沒戴手套時護手可以塞入右手四指外加左手兩指,戴上之後只少了一根手指頭的空間。而且戴上手套之後握得反而更牢固,這倒是始料未及,看來官網所言非需。


不過我倒是發現,這Defender在收斂狀態下反握起來倒是很順手,稍微比劃了一下,發現了它比一般傳統甩棍大概又多了些別的應用手法,除了把握柄拿來當大型的酷棍之外。


那個軍刀式護手也可以起到保護拳頭的功能,這樣的話那個戰術手套就可以免了,雖然上頭也有個保護可以拳頭的塑膠片。而反握的好處是這Defender在收斂狀態下的長度長達25cm,堪稱是22吋甩棍中收斂長度最長的棍子,雖然這樣攜帶性差了點,但這樣卻讓他在反握的時候,下方還有至少10.5cm長的棍身(握柄)可以拿來戳、勾、拉,而且還有護手額外提供了保護。現在雖然剛入手沒多久,但稍加時日我大概可以想出一些有別於傳統棍子的用法。


未完待續。
2012-01-01 17:41 發佈

肝醬 wrote:
之前開始對老莫機械鎖...(恕刪)


我同學自從車上也放了一根類似的東西後..

開車就開始都很衝
bank0122 wrote:
我同學自從車上也放了一根類似的東西後..

開車就開始都很衝


但是,,
如果有一天,它遇到比他更狂的人
車上所放的東東比它更強大的話
他很有可能就要準備跟這個世界說掰掰了
一切還是以和為貴

肝醬 wrote:
之前開始對老莫機械鎖...(恕刪)


恭禧版主又入新棍..

版主入的棍都蠻不錯的..
不知有沒有興趣有空把手邊的棍做一些細部的比較.. 造福愛棍的棍友~
比如長度重量, 揮棍時的重心, 便攜性, 防滑性, 鎖定方式的優缺點, 價性比..等等~
實物的破壞性測驗對愛棍的人會很心疼, 就不用了~
像我覺得老莫的重心比較靠前很多?! 重心離手愈遠的, 劈砍力道愈強, 離手愈近的靈活度會比較高~

這把有護手的部分, 在揮動轉動時, 會不會覺得比較卡? 因為練短棍或刀時, 通常不會五指都握實的揮動.. 這款也是以前看到時, 會覺得比較擔心的部分..否則, 這種護手即使太猛力打到或對敲硬物, 也不怕會有脫手的問題~

像我有一把cold steel的大刀... 那把大刀的柄就太長了.. 好吧.. 因為我只練過單刀.. 長柄一些的大刀.. 當單刀用.. 握太前面, 後方的柄會很卡, 握太後面重心不太對, 不好使~



clarencezheng2 wrote:
恭禧版主又入新棍.....(恕刪)
這把有護手的部分, 在揮動轉動時, 會不會覺得比較卡? 因為練短棍或刀時, 通常不會五指都握實的揮動.. .....(恕刪)


我也是有相同的疑問耶,多了個護手後,手腕在轉棍時,似乎更容易卡住

我則是剛入手最小的autolock 老莫 jr ,目前是拿來按按自已肩頸背部

cotou wrote:
我也是有相同的疑問耶...(恕刪)


sutolock 這是啥@@
http://prc.moreforum.com/
clarencezheng2兄:

您這提議很好,其實我也有想過來個大評比之類的,不過難是難在測試、比較的標準難以確立,而且我寫出來的東西大概會加入很多個人喜好,難以做到公正呀!

另外重心的問題,老莫的棍子我手上就16吋跟22吋Defender兩根而已,雖然是同一間廠商,但這兩根棍子的重心位置都不一樣,16吋的重心較偏握柄,大約在第二節棍身與握柄交接處再往握柄兩公分處,較靠近手腕,因此揮動起來靈活省力。而Defender的重心位置就剛好在第二節棍身與握柄交接處,再加上整體重量較重──將近600g,直逼26吋水準(16吋則是重400g),因此揮舞起來力道較強,但對於手臂肌肉的負擔也較大。

其他的棍子,其重心位置大都是在第二節棍身與握柄交接處,若重心比這個位置較靠近握柄,則手感會變得輕快些,若較靠近棍端,則重心偏頭,威力較大,但對手臂肌肉關節的負擔也較大。至於哪一種比較好,這個大概沒有定論,有的人講究速度靈活,有人注重力道威猛。像我一直在收棍子,目的也是在找一把最適合我的棍子,不過最適合我的未必適合別人。

您那把Cold Steel大刀,該不會是抗戰大刀吧!那把的握柄就很長了。

cotou兄:

這Defender的護手設計時應該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因為我在揮舞棍子的時候並不會覺得礙事,而護手反而還多了一個防止意外脫手飛出的功能。除非您說的轉棍動作,是類似鐵尺招數中,迅速變換正持跟倒持的那個動作,若您說的是這個動作,那護手在此時的確是有點礙手了,除非他在拇指上方處再多做一小段往上鉤的護手,就像「八斬刀」的護手那樣,那就可以藉著用虎口夾住這個小護手來翻轉棍身,迅速變換持棍手法,可惜的是老莫沒有這樣設計,要不然我可能一開始就會先買Defender了。














肝醬 wrote:
clarencezh...(恕刪)


沒錯.. 就是cold steel的抗戰大刀~ 肝醬兄真厲害~

轉棍.. 我想應該是指..
在用單刀或短棍時, 畫8字或是轉腕的動作等等吧~..

評測本來就是比較主觀~
沒有任何人可以寫到完全不主觀~
再怎麼看似客觀的評論也都會有反面意見~
這部分倒覺得不用太在意..
每個人的心得想法本來就不同,
但是, 可以提供大家一個新的觀點想法, 或更多的訊息都是很棒的^^

這把老莫的defender的護手設計上看起來還挺不錯的.. 甚至可以虛握用甩的方式揮舞... 因為拳握愈實及愈出力握棍, 在速度上本身就會慢一些.. 如果可以利用這個護手的安全不脫手性... 在使用上應該可以比一般甩棍在相同的條件下.. 可以更快的揮甩棍子吧~

防滑只有做一邊.. 內側並沒有做防滑顆粒..
推測可能是這樣, 可以讓使用者用手感就可以隨時知道護手的方向在靠那一個方向..
內側是掌心和防滑顆粒接觸面積大, 防滑性應該是很不錯的.. 我很喜歡這種在使用時, 不需要再用眼睛去看的設計, 比如leatherman工具鉗的齒刃和平刃刀, 要開那種刀, 手一摸就能開出要的刀~
商品mark的部分, 如果上面的monadnock defender是能輕易摸出文字的..
那麼在拿棍時, 不用看也能知道現在是正手或反手持棍.. 如果用右手正手持棍, 那麼應該指頭的指腹是摸不到文字的光滑面~ 而有文字的觸感, 應該是反手持棍了.. 手指是很敏感的..

好像還有一款靠護手那一側有指頭可以放的凹槽.... 沒用過還真不知這種設計是好是壞..
不過, 如果指頭的位置很不合.. 那應該是地雷^^"

clarencezheng2 wrote:
沒錯.. 就是col...(恕刪)


clarencezheng2兄:

若只是您說的轉棍,那護手就毫不礙事。您對Defender刻字只刻一邊的推論我也贊同,的確是可以在暗夜中只靠觸覺來感受目前的握棍方式,不過更簡便的方式是摸護手,摸一下護手就可以知道棍端在哪邊,比摸字體來得快些。

另一款握柄上有指凹的款式我也有注意到,原本想指定這款的,不過因為只找得到現在的這款有庫存,不想等的我就直接買這款了。指凹這種東西若剛好跟使用者的手型搭配,那就是如虎添翼,但若不幸八字不合的話,那就會破皮長水泡活受罪,現在想想其實買現在的這款是正解,反正我若想增添握感,大概就用在握柄上纏網球拍帶的方式就好。






clarencezheng2 wrote:
...(恕刪)
轉棍.. 我想應該是指..
在用單刀或短棍時, 畫8字或是轉腕的動作等等吧~..
...(恕刪)


clarencezheng2 真是高手,我還真不知怎形容"畫8字或是轉腕" 的動作

看來老莫的 Defender 還真的蠻有意思的 !!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